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理解货币的职能。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的演变形式识记: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2、铸币:政府用金属铸造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我国最古老的是铜铸币。西方的银元。3、信用货币: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信用货币最大的特点在于: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信用货币又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交易的双方相距较远,交易金额较大时,用现金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很不方便,而银行转账结算会给交易双方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存款货币这种形式的信用货币便产生了。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例如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7、足值货币: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的货币,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都是足值货币。8、不足值货币: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是不足值货币。领会: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劳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归私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有限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私有制的形式下,如何将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交换,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其他人生产的产品。(2)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但在商品交换中,如何确定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比。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3)如何将抽象的人类劳动——价值表现出来呢?马克思探讨了价值形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自然推导出了货币的产生。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比如一袋米=一只羊,一袋米的价值通过一只羊得到表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2、推动货币又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数量要能够伴随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二)货币的职能识记:1、计价单位(价值尺度):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2、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交易媒介(流通手段)的职能。3、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借贷、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收取租金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的也是支付手段的职能。4、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最大好处就是安全,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领会:1、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交易媒介职能的发挥首先需要货币将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此时货币是计价单位;商品具有了价格,货币便可充当交易媒介,实现商品交换;如果商品交换中出现了延期付款的状况,货币则成为延期支付的手段。因此,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含着货币的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2、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三)货币制度识记:1、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2、货币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包括名称和值。3、无限法偿: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4、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5、主币和辅币:目前各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有两种: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或1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正是这个“难题”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7、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又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欧元诞生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领会: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五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值;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币(本位币)、辅币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无限法偿、有限法偿: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2、自由铸造的意义:其意义体现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的铸币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熔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会把法定金属比才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货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费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币值、物价稳定。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行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4、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本位制下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6、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制度的正式建立。2)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7、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相符合的,所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8、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1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对衰落以及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21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特里芬难题”;○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日等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9、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第二章信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理解信用的基本含义与作用;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缺点;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与作用。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信用的含义与作用识记:1、道德范畴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的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2、经济范畴的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3、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4、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5、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领会:1、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但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