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rel='nofollow'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false;href=#[摘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邓小平和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回顾“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实践过程,对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3)17-0036-02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工作中心战略转移重大决策的同时,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任务也历史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那么用什么思路和办法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邓小平带领我们党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他运用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的主张。这是邓小平一个全新的、大胆的构想。邓小平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同时还要考虑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港、澳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与祖国大陆相分离的状态。而解决台、港、澳的问题,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一是武力统一。在谈到解决香港问题时,邓小平说:“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一个经济萧条乃至武力冲突不断的香港,对港人和祖国大陆都是不希望看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被分离地区的民众,长期生活于同大陆不同的生活方式下这样一种情况。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确定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和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论断。他指出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主要障碍。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要求,是带战略性的世界潮流。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世界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的准确反映,同时,又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必须为之持续努力的两大奋斗目标。和平统一祖国是争取实现两大奋斗目标的具体任务,同时又必然涉及到与英、葡和美国等国家的双边关系。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了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从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又妥善处理与其他各方的关系的正确选择。历史的发展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和我们党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完全正确的。以港澳为例,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证明,祖国对港澳的主权得以恢复,实行高度自治的港澳特区保持了特色、优势、繁荣和稳定,港人、澳人的国家观念和爱国热情普遍提高,……这一切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赞许。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提出的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而这一理论成果正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它的实现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港、澳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和实践活动。和平统一和繁荣昌盛,是华夏儿女百余年来的梦想。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台港澳地区同胞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实行“一国两制”,就要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伟大民族复兴这一光辉事业的实践中来。民族复兴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这是“发展是硬道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落实“一国两制”可以使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发挥优势互补的整合效应。引进大陆以外的资金、技术和知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项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在改革开放已经从重数量、重速度阶段,趋向重质量、重效益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进一步吸引台、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台、港、澳地区来说,大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实现,这就为各方创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台、港、澳地区企业进军大陆,投资办厂,发展实业,利用内地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为各方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大陆和台、港、澳地区的民众都是炎黄子孙,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渴求,是振兴中华的感情和精神纽带。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各方整体协调,密切合作,合理进行区域分工,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通过合作求同存异,互补互利,就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大趋势,既是所有主权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包括台、港、澳在内的中华民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和地区均不能置身其外。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统一的趋势始终是主流,统一的时间要比分离的时间更长。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大潮,我们必须具备统一意识,把握机遇,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促进两岸三地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历史进程,将充分显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辉事业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显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三、“一国两制”闪耀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思想理论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辩证法。没有辩证法的观点,就不可能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在处理和平统一祖国这一事关民族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时,他总是紧紧把握唯物辩证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在祖国统一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了极其鲜明的原则性。我们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祖国的统一问题,但是不能承诺放弃武力的方式。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后者是针对民族分裂主义者及支持它的反华势力的。1982年,邓小平在同英国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具体体现,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政治前提下,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找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他说:“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这样能向人民交待,局势可以稳定,并且是长期稳定,也不伤害哪一方。”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构想既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大陆地区人民的心愿,也符合港澳地区人民的利益和心愿;它以祖国统一为政治前提,既坚持大陆地区的社会主义,又允许保留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它既尊重历史,又从现实出发,兼顾各方的利益;既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地区的稳定及其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也没有损害英国、葡萄牙等相关国家的利益,等等。这一为各方均能接受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方案,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反映了邓小平的高超政治谋略和斗争艺术,也是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的思想路线的生动而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