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听一唱三叹,观水袖纷扬,半面妆、胭脂烫,低眉顺眼一曲浅唱婉转,一书一扇一院花草人间。ZHONGGUOXIQUYISHU东莞市梨园戏剧社王美亚刘杰2018年5月27日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唐代的李隆基(唐玄宗,唐明皇)酷爱歌,舞将宫廷中的歌舞伎集中在梨园,学习歌舞,戏曲,以供宫廷宴乐,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培训戏曲歌舞演员的场所,除了请专门的人士来教习,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为他们编撰节目,像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为梨园编写过节目。这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戏于一体的练习场所。所以京剧界追本溯源,称这一行业为梨园行。相传李隆基是戏曲界的祖师爷,京剧界并当作老郎神的偶像供奉,其来源亦本于此。梨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类艺术学院。为什么叫“梨园”?戏曲行当老生老生生行的一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小生小生生行的一支,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高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真声演唱。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武生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龙德云是京剧早期的小生,原是汉调演员。1830年左右到北京。龙演唱用本嗓音高调,声音且雄,犹如虎啸,与今日小生唱法差别很大,时称龙调小生。1845年左右,搭和春班演唱京剧,擅演《辕门射戟》(吕布)、《黄鹤楼》(周瑜)等。武生,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共分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短打武生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短打武生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飘,帅,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表演上重矫捷﹑灵活。正旦旦行的一支。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重唱功,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武旦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老旦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妇女。唱念用本嗓,唱腔虽与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多重唱功,兼重做功。彩旦旦行的一支,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有的剧种称“摇旦”。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黑色褶子而得名。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花旦一词,来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凡伎,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武旦,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武旦的特点有二:一是跷功,二是打出手。老旦,戏曲行当之一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戏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年龄比较老的也叫丑婆子。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无拘无束的逗笑角色。实为扮演女性的丑角。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大花脸净行的一支,也叫正净、大面。扮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浑、凝重。二花脸净行的一支,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武二花净行的一支,也叫摔打花脸、武净。以跌扑摔打为主,不重唱、念。油花脸俗称毛净。多用垫胸、假臀等塑型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犷而妩媚多姿为其特点,有时用喷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钟馗,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独特。净行的一支,也叫正净、大面。扮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浑、凝重。净行的一支,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净行的一支,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净行的一支,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时夹用炸音,以点染特定人物的威势和性格上的刚烈。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文丑丑行的一个支系。包括人物类型极广,除武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丑扮演。武丑丑行的一支,俗称开口跳。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念白口齿伶俐,吐字清晰真切,语调清脆,动作轻巧敏捷,矫健有力,擅长翻跳扑跌等武功。无丑不成戏,丑角是戏曲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丑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武丑,戏曲中丑角的一种,扮演有武艺而性格滑稽的人物,偏重武工,也有人称为“开口跳”,以牙功见长,多为神出鬼没的武林人士。用倒八字形的“二挑髯”,穿紧身衣裤,步履轻盈,动作灵活、迅捷,可以从几米高处翻下,落地无声。在一次空难中,著名武丑演员张春华是唯一幸存者,可能同他身怀绝技有关。张春华演的《大破铜网阵》被誉为京剧武戏史上的一座丰碑。昆曲原名昆腔,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学大成的代表品种,近代百戏之母,是国宝级活化石。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代表作》名录。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一咏三叹,声腔婉转,极其细腻。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曲昆百戏之祖昆曲鉴赏-《长生殿》五大剧种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共和国得到空前的繁荣。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豫剧(英文:YuOpera)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戏曲未来传承发展世界上的人分两种:喜欢戏曲的,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戏曲的。只有足够安静的心灵,才能真正品出戏曲的韵味,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