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虎林市逸夫中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学校的问题,学校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团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文化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学校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文化素养的问题是个文化习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用文化的方式来改变或解决文化的问题。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与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这需要有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有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逸夫中学坚持把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贯彻“教师发展的第一要义是文化素养的提升”的指导思想,主张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突出了文化育人的核心。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我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不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历,但一定在乎教师是否有高学养;不在乎学校是否有现代化的设备,但一定在乎学校是否有文化。学者托马斯·古斯基认为,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观念上发生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因为实施了某项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发展理论所认为的,先通过“洗脑”,改变教师观念,然后才有教学效果的改善。我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策略就是行动培训,在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文化的教师,使干部成为有文化的干部,使整个团队成为有文化的团队。任课教师(72人其中女5373.6%)教龄职称0-1011-1920-2930以上平均无初中高92430919.761124613第一学历专业情况所教学科时间高中中师专科本科专业对口不对口无专业3年以下18192963111302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知识陈旧、封闭、线性化、单一化,缺乏新理念,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较少,关于学生和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足(学情研究薄弱),课程知识缺乏,课堂管理知识不足,评价知识单一,教师整合能力较低,新知识提升能力差,缺乏现代化教学知识和方法,教学道德、论理知识需要充实。学科专业知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一是起点学历层次较低,教师层层拔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普遍不适应教学要求。2.教师在职培训措施不到位。虽然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了学历层次,但并没有达到教学的专业化要求。面对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逸夫中学沉着应对,知难而进,选准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经过多年努力,使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把主要工作向大家做汇报:一、用文化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成为教师首先是要有知识,因此老百姓常说教师是文化人,实际上教师都是文化人吗?是不是存在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凭没有学品,有学历没有动力的问题呢?因此在教师发展中,学校首先要培养师德高尚,品质优秀的教师,即教师应有品,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回答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的问题时说:“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推出:教师先要成为一名大写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然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现实中也不难看出,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教师都是品格优秀,积极向上,敬业爱生,勤奋专研,豁达开朗,乐于奉献的人。其次教师心中有人,即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心中有教学质量,但心中没有孩子,有一位知名校长说过: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千万不能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的教育行为,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这才叫做文化。第三,教师心中有课,即教师不仅要上出一节好课,一年好课,而是一辈子的有品位的好课;第四,教师要有梦,有文化的教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心中要有梦,要有追求,梦是激励,我们不懈追求的一个动力。3自能读书自能练习自能设疑合作参与启发点拨彰显智慧整合资源达成目标激活思维二、建立共同的理想愿景和坚持共同的执着奋斗所谓有文化的团队都应有共同的理想愿景。这些理想愿景还需建立在共同的执着奋斗的基础之上。我们逸夫中学在九·五期间就设立了《科普兴校》、《科研强校》、《办现代化学校》的九年发展规划,并通过课题牵动的策略一步步的实施,带动了学校一步步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科普兴校》课题结束时,我校学生数有1995年的548人增加到1253人。在推广运用《九·五》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开展了《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实验。通过这项课题的实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炼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得我校教师队伍有了一个整体的提升,以教师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又面临了一场新的挑战,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改变多年沿袭下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真情流露师生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具备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新的基本能力。有位专家这样说过:“看看日常课堂,有多少人是在“教”教材,是在考什么教什么,弄不清楚“教什么”这个教育的元问题,环节打造得再精美,知识教授得再流畅,也不过是个优秀的匠师。那么面对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跟不上课程改革需求的严重问题,我们不等不靠,而是利用以校为本的研修优势,十一·五期间提出了《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计划,并列为省科研课题研究项目,以此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策略,开展了基于课堂教学研究基础上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校本研修。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诊断—对策—计划—实施—反思—跟进”的校本培训策略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课堂研究—专业引领—反思提升—形成风格”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为:预习交流———互动探究————拓展创新4此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在实践中推广普及运用已有成果,使得教师专业素养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校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有一定发展潜能的教师群体。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题实施计划,通过了省科学规划办的严格审批,现已立项,正在实施中。三、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基本功谈起教师基本功,我们大概是这样定位:一是学科专业技能,例如“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师就象“教书匠”没有考虑知识传递与生成,教书和育人的内在联系;二是对教材及知识本身的钻研之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但不能忽略了对最重要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三是对班级的“掌控”之功,这种对基本功的认识没有错误,但是缺少一个意识,没有意识到教育是师生共同获得生命成长的重要体验,没有意识到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更新、改善和创生基本功的动态过程。(一)多元学习的基本功以往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班,外出参观交流才是学习,且教师学习往往理论与实践剥离,学习与思想脱离,头脑中的思想很少能转化、落实在日常的具体教学行为中,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教师是文化人,读书就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学是专业,读书就理应是一种成长载体,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读书就理应是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向书本、专家、同伴、学生、自己及一切可能的对象学,将学习的内容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再学习。于是建立了问题式读书方式,主要特点是:在身边找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行动;为增强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我们把某一阶段的问题梳理出来,编成小册子,引领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举例)我校还以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为目标,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自我深度反思,同时借助专家、同伴的评价,逐渐磨合、提升,将头脑中的好思想、理念内化,从而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行为上。5(二)改革教学的基本功教师的学习要借助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的着力点更要聚焦到人,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研读学生的基本功,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和改进教学的基本功。尽管新课程实施已多年,但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分析原因就是教学的着力点仍关注在“教”上,而很少思考学生的“学”,缺少对学生的研究和分析,没有研读学生的基本功,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力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以在课堂上实现师生深层次有效互动,把握各学段学生特点。例如要求初一年级要低起点、少步子,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好的习惯;初二年级强化习惯养成,培养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初三年级巩固已有良好习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初四年级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求重视开发文本的育人价值,尽力将教材资源转化为学习可能,教师在研读中取舍,在整合中优化,在挖掘中创造,在拓展中丰富学科整体价值,在研读教材中读出自己专业眼光和本领。在改革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关注教师每堂课的目标设立,注重指导教师每堂课的目标确立尽力做到:目标具体、清晰、可实现、可检验。课堂推进,强调开放、有机、生成、延伸。这是我校课堂教学流程的核心指导思想。一是问题设计有向开放,教师提问坚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空,并在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形成有价值的追问;二是教学形式有机组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适宜的教学形式,关心不同形式下学习内容是否已转化为学生的学力;三是信息资源有效生成,做到将零散信息聚焦,将浅层信息引深,让错误信息更正。关注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思维认知及情感体验的应用,让学生在质疑问难思考探究中,各抒己见,走向丰富与灵动。(三)反思超越的基本功教师是一个需要而且能够不断自我超越的职业,如果不能实现自我超越,必然感觉索然寡味,绝对不会享有职业幸福感,叶澜教授曾说:“写三年教案还是一个教书匠,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是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具体说是教师专业成长=已有知识与经验+新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实践探索+教学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自身素质和专业成长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教学反6思的四个层次是普通的:教学日志、博客;更有效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改进。因此我校从2003年开始,以最普通的教师日记开始,到反思课堂,现在重点开始了教学诊断和教学观察。我校教师通过记写教学日记,记录了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通过撰写案例和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提升思想,增长智慧;随手、随心的教学随笔,诉说了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再现了情感的升华,闪烁着教学灵感的火花,推门课的教学诊断,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提升的研究中,许多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例如英语学科以孙荣华老师为代表,在教学中形成了激趣、引领、互动、提升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灵活风趣,学生开心愉快,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今年参加鸡西市名师评选。在鸡西开展的师能提高年活动中,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亮剑活动、新调入教师汇报课、课题研讨课等活动,为反思教学创设了条件,6名教师送教下乡,马积云老师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扎实基本功,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使课堂丰富灵动,这些都是努力提升和超越自我的教师代表。地理教师宫云霞潜心研究地理学科教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形成了发挥主导---促进主动的双向沟通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积累丰厚,方法多样,互动高效,地理成绩突出,宫老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2009年参加鸡西地区中考命题。禹世银、宋江等教师都成为了具有学科教学特色的学科带头人。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取得了突出成绩,许多教师承担市级研讨课、展示课,均受到一致好评,教师专业水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