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国际金融风暴背景的分析二00九年二月一、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1、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年份19781985199520002008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364590166079399215300000问题:国际金融风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否有根本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成长趋势?问题的关键: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判断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及其两者的互动关系。总需求: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总供给: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资金(本)资源(人力、自然)科学技术总供给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内需外需﹥﹦﹤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政策2、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①宏观经济均衡:总供给=总需求②宏观经济萧条:总供给总需求(通货紧缩)③宏观经济过热:总供给总需求(通货膨胀)更为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失衡状态:停滞膨胀停滞: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不景气(萧条)膨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3、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及趋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消费需求:日常用品、耐用消费品<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收入预期、利率、税收、就业>—投资需求: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预期收益率、利息率,政府开支>—出口需求:国外厂商与居民的需求<财政政策(退税、补贴)、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二、总需求:结构变化及其特征1、三大需求的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总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之一: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大幅度上升总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之二:消费需求结构从“吃穿(用)”转向“住行”,新的需求力量开始释放“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指标年份GDP增长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贡献率(%)拉动(百分点)贡献率(%)拉动(百分点)贡献率(%)拉动(百分点)197811.739.44.666.07.7-5.4-0.6198513.485.511.580.910.9-66.4-9.0199510.944.74.955.06.00.30.03320008.463.85.421.71.814.41.2200510.236.13.738.13.925.82.6①温饱—小康阶段的需求(1978-2002年):吃穿(用)(1998-2002年,7天连锁酒店传统需求力量释放减弱)②全面小康建设阶段的需求(2002-2020年):住行(汽车、住宅、道路、电子通讯)4、发展阶段与消费需求结构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新的需求力量支出项目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食品54.2550.0939.4436.69衣着13.3613.5510.0110.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47.447.495.62医疗保健2.013.116.367.56交通通信1.205.188.5412.5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129.3613.413.82居住6.988.0211.3110.18杂项商品与服务0.943.253.443.50汽车的产量与拥有量年份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2008轿车产量(万)70.4109.2207.1231.4201.1490.6汽车产量(万)234.2325.1444.4507.4615.3893.9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辆)0.5(2000年)0.91.42.23.48.7微型计算机与移动电话的产量与拥有量年份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2008微型计算机(万)877.71463.53216.74512.48083.814255(200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量(台)9.7(2000年)20.627.833.141.558.8移动电话(万)8031.712146.418231.423344.632306.160591(200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量(部)19.5(2000年)62.990.1111.4137170.7房屋建筑、住宅与道路年份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2008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941194104117526140451166053254936房屋竣工面积(同上)298673497641464424655341736084房屋销售面积(同上)224122680833718382325548649148住宅销售面积(同上)199392370229779338204958844646高速公路长度(万公里)1.942.512.973.434.106.035、总需求结构变化的启示出口需求贡献率的大幅上升,表明中国经济的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不断增大,这一需求拉动力量将会持续。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表明,新的需求力量开始加快释放,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环勃海湾经济圈将迅速崛起。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表明,满足新的需求的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及更具市场扩张潜力,将成为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满足传统需求的产业部门,除非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从内需角度看,缺乏市场扩张潜力。(需求收入弹性=消费需求变动百分比÷货币收入变动百分比)三、总供给:生产要素的支撑1、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总供给中国经济增长在具备了总需求的拉动力量后,能够真正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关键:7天连锁酒店总供给的支撑条件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进步2008-2020年期间,资金数量不会构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居民储蓄存款(2008年12月期末余额)21万亿<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0亿>――中国的储蓄率保持在年均百分之35-40――中国吸引国外投资每年600-700亿美元2020年后代际变化,储蓄率会下降,资金问题会出现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运行机制及金融资源的动员与配置效率仍需进一步改革与改善(“双重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资金问题3、劳动力问题传统观点看,中国劳动力数量比较充裕(劳动力无限供给),同时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平均而言较低,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问题。值得注意,2004年起,中国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劳动力短缺问题突现:珠江三角洲扩散至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至中小城市(发达地区)输入地区扩散至输出地区(例如江西输出劳动力500万,2004年省级工业园区缺16万)――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2004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首次出现下降;中国社科院人口所预测,2009年劳动力普遍短缺,2015年出现零增长,2021年出现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内部就业人数变化25岁(含)以下民工年就业增加人数530万(2003年),510万(2004年)04较03年首次减少20万(80后劳动力的新特征及相关问题)4、自然资源问题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环境)将构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最为严重的瓶颈制约因素。土地资源:人均<1.5亩世界平均水平42%(国际警戒线0.8亩)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土地换资本→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县域竞争)问题:需求结构转变→对土地需求迅速增加,土地资源存量锐减关键:资源价格的合理(资源价格是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从事配置资源活动的指示器)5、科学技术: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科技水平;科技转换的体制与机制——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的保护——生产要素的市场体系与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当前国际经济与国内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蔓延,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总体预计,中国经济将与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增长,呈现出继续下行的态势,经济运行可能在2009年中期左右步入低谷,然后缓慢回升。但是,在严峻的形势下如果能够正视困难与挑战,抓住全球经济动荡触发的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化危机为转机,将为中国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宏观经济运行的近期态势总体判断:本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将呈现U型变化态势,见底不必太悲观,复苏不要太乐观。①2008年金融风暴与1929年经济危机的区别(金融体系、经济增长体、政府政策)②2008年金融风暴的演化趋势(商业银行)③2008年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外需)1.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2、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中国宏观经济的下行态势——2007年7月—2008年12月,连续下行18个月——2008年11月呈转折性下行(所有指标全线下行)——2009年1月呈现回暖(景气指数78,10大指标1热,5正常,4冷;先行指数开始回升90)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近期状态①总供给方面:资金、原材料、劳动力一是资金供应增加。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重心转向“保增长”,CPI的下降及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货币政策在已经开始从紧到宽松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下调的步伐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也将增大,近日央行已放开了信贷规模,经济运行中的资金问题将进一步缓解,但同时也出现了银行慎贷和企业贷款意愿下降的现象。二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石油、粮食、钢铁、铜、铝等)的大幅回落,投入品的价格将在窄幅波动中趋向进一步下降。尽管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及需求的增加,投入品价格会有波动,但重现2008年价格大幅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投入能力,减轻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压力,但同时也压缩了部分行业的赢利空间。三是在劳动力的供给及劳动力成本方面,由于2008年经济增长的持续回落,相应地为经济运行见底后的经济回升储备了数量比较充裕的劳动力,特别是为熟练工人的再就业提供了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劳动力的供给保障。此外,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加快步伐,2009年的经济增长在总供给的支撑条件方面将会进一步改善。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动力,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角度来看,以增值税转型为主的税收制度改革和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主的农村改革,有可能为2009年宏观经济运行及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增值税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这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稳定市场预期,提升企业信心,对防止经济的过快下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②总需求方面:投资、消费、出口一是投资增长率仍在缓步加速,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考虑到PPI逐季下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下政府投资的扩张,预计明年的投资仍将可能保持15%以上的实际增长;二是消费需求目前仍保持不断增长,考虑到CPI的逐季回落,加上相继出台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应,明年消费将可能保持12%左右的实际增长。三是出口需求方面尽管受国际金融风暴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出口增幅将会继续回落,但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特征,以及出口企业对出口产品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加上中央政府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预计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0%-12%的实际增长。③初步结论U型变化的关键:政策效应——政策启动的时间与力度——政策对企业投资与民间消费的带动作用(政府税收政策及企业税负;政府财政开支与居民消费)五、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生产总值排序: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人均生产总值排序: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经济发展的阶段转换农业经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基本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转换计划经济初级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总体而言,浙江经济面临着“双重阶段转换”及相应的六大转变的任务。①①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