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下册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毛概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公有制:央企、国企私有制:民企→混合所制度有制方针:两个毫不动摇)(美联储七大家族)(2主体)分配制(改革:调节、扩大、提高)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问题→国际竞争国内转型(方式、结构)前景→“新常态”(速度结构驱动)对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原因: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三、问题及对策产能过剩(煤、钢)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库存过高(房产)去库存负债过多(金融)去杠杆四、为何几无金融危机之虞?(一)国际收支平衡(二)外储充足(三)“内储”高—高储蓄率,流动性宽裕,货币政策稳健(四)GDP增速较高、较稳健五、新常态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速度、结构、驱动等)六、什么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指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而实现的发展。七、为什么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思路:问题----不健康、不可持续)(一)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八、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155(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产业----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3、要素----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坚持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1、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2、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3、城镇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乡村生活生产方式转化为城镇生活方式4、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土地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流转、现代化发展(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4个基本特征:1、科技进步贡献率高;2、创新投入高;3、对外技术依存度低;4、创新产出高(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1、城乡规划;2、基础设施;3、公共服务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中国政治制度(制度自信)P157—158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含义、实质、特色)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含义、特色、内容)政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依据、合作方针、特色)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由来、依据、特色)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含义、内容)二、政治体制改革(道路自信)(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55—156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P161总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原则: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久治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三: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三、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重要性4条)P159—160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四、法治中国---理解(材料分析)P16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4、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78思5/P16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4(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崛起、复兴(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精髓: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核心:改革创新)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65(2012年提出)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全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168含义内容1、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政治角度(理想社会/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述,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理论发展:1、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5年,胡锦涛:“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十八大“五位一体”3、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701、民主法治---(政治:方向、方略)2、公平正义---(社会进步原则VS各种不公)3、诚信友爱---(人与社会关系VS骗、毒)4、充满活力---(社会进步灵魂VS创新与形式主义)5、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目标VS维稳)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二、如何建设和谐社会?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重大民生工程P1711、“教”,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劳”,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4.6%)3、“得”,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两个“翻一番”---Gini系数<0.4)4、“养”、“居”,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5、“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服务等)(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共十八大报告)行政管理→社会治理p172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NGO)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改革信访工作制度。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内涵P173--1751、含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总体要求:“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目标: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5、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二)如何建设?(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P175--176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P195思1(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显著的民族特性之一。2、维护统一是各个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3、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之所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一纲四目”(一)“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二)“四目”:○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所有军权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p1871、一个中国(前提,基础,核心)2、两制并存(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3、高度自治4、不承诺放弃武力5、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四、“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p188理论意义:○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含义实践意义:○1开辟了中华民族统一的新篇章○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国际国内环境○3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范例五、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发展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