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新闻采编方法和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社会新闻采编方法和技巧延边电视台经济文化频道王建春【摘要】在传媒发展的今天,如何将新闻事件作出新的视角,对于我们媒体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受众关注率较高的社会新闻的采编直接影响着新闻的质量。在社会新闻采写过程中,应该如何掌握方法和技巧,如何发挥地方台记者的提问艺术,本文就记者如何在采访对象面前展现第一印象,提高采编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台记者提供帮助。【关键词】社会新闻;采写;原则;技巧社会新闻的采编工作具有一定的求实性、独立性,采访对象广泛、公开。记者在进行社会新闻的采编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方法和技巧。采写社会新闻要求记者要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采写内容要经得住推敲,如果新闻采访做的不踏实,记者的采访技巧不足,很可能造成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偏差。社会新闻的写作,既要有原则性的制度,又要有操作规范的要求。就事件而言,社会新闻的报道最关键就是如何发现选题,并就这一选题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记者本身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社会新闻采访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把握采访的主动权。记者在采访中要有技巧的提2出问题,在采访中要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引导,使采访对象能够放轻松的接受你的采访,并打开心扉回答你的问题。不能生硬的提出问题,让采访者一时无法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导致采访陷入尴尬境地。(二)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可以说是衡量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学会在采访中倾听的技巧,可以从被采访者的话语中抓住重要信息,要让被采访者说出心里话,这样采写的新闻更真实,更贴近受众,让受众能够融入到新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应该与采访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如何与被采访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达到采访的最终目的,是一次成功采访的关键因素。我曾经在与一位被采访者(延边朝鲜族艺术家)进行沟通时,搜集了大量被采访者的生活故事,在采访中动之以情的进行沟通,使采访者最终向记者敞开心扉,达到了较好的采访目的,受众在观看节目时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所以,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做好被采访者的功课,对被采访者进行详实的了解后,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被采访者的激情。(四)采访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采访中最忌讳的是被采访者由于紧张,出现中断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采访者没有合理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被采访者一时无从说起,陷入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尴尬的窘境。因此,在采访之前应该对基本的采访问题进行设定,对被采访者进行一定的引导,防3止出现采访中断的状况。(五)采访中要广泛搜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在社会新闻采访中,记者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从当事人口中了解事实的真相,还可以直观地看到当事人的情绪、表情、言行举止的变化,这样的电视新闻才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主要是通过受访者与采编者之间的对话来获取新闻内容,进行报道的一种途径。在社会新闻制作的最初阶段,采编仅仅是单纯的作为搜集素材的手段。但是随着电视传媒的不断发展,电视观众更希望自己在新闻事件中掌握主动权,社会新闻采编作为新闻报道的方式已经非常普遍,这也对社会新闻采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相应的采编技巧,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宽阔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在社会新闻事件采编中才能掌握大局,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二、社会新闻采访的技巧分析(一)准确简洁。顾名思义,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只有掌握了事件的真实性,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社会新闻在采访和后期编辑过程中,要做到简洁明了。要针对事件的本身进行提问,不要过度引导被采访者,记者提出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回答时能够做到脱口而出,不需要太多的修饰。比如采访一种社会现象,只要将问题抛出来,讲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被采访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即可。不必要让4受采访者破口大骂,觉得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心情愉悦,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制被采访者的情绪,待其稳定之后再进行采访,这时采访者会平静下来,说话的语气也会缓和许多。(二)记者要“细心”。都说治理大气环境污染要从汽车尾气排放抓起。可最近市民们会发现市公交公司新进的一批公交车在车辆起步时有大量黑色的浓烟冒出,还夹杂着令人作呕的难闻气味。对此,记者先是利用手中的摄像机,在公交车站点和十字路口公交车起步停车的地点集中拍摄尾气排放情况,得到足够的公交车尾气排放污染的第一手材料后,记者开始走访公交公司,在与公交公司负责人沟通后得知,公交公司新进的这一批公交车的尾气排放都是通过相关机构检测的,达到了国家允许排放的标准。记者又带着疑问采访了驾车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从他们口中得知,其实这批新引进的公交车尾气排放出现大量黑烟现象与驾驶员的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公交车司机习惯性的高档位,大油门时便会出现车辆冒黑烟的现象。记者将采访的结论与公交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后,该公司召集公交车司机现场演示车辆冒黑烟的具体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与记者的采访属实,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对此,公交公司对个别司机进行了再培训,公交车起步时冒黑烟的现象不见了。其实,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可供采写的社会新闻很多,其中经过“深挖细问”就可以获得一些难得的“重量级”题材,5但这需要记者对每天遇到、看到、听到的事件进行换位思考,多从百姓、民生的角度看待事件,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社会新闻写作要多“动心”。说到新闻稿件的报道角度,除了要结合所在媒体和栏目的定位基础外,还要多从民生、百姓喜闻乐见的角度进行采写报道。记者要多了解百姓的疾苦,所在身边弱势群体的需求,新闻稿件要在掌握政治、经济、社会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尽量寻找与群众生活和需求相关联的问题,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疾苦,尽一名记者的社会责任,才能采写到有价值的新闻。2014年,记者在采访“雷锋班”创始人之一韩武吉老人的生活点滴时,无意之间闲聊到老人遇到的一件棘手的事件。老人通过广告购买了一批声称治疗白内障的保健品,老人使用后出现了眼睛干涩的不良状况。老人找到商家理论时,商家以保健品为由,不予理会老人退货的诉求。记者跟随老人先后找到商家和保健品代理商,最后又通过消费者协会的协商,商家最终退回了老人用于购买保健品的五千多元钱,为老人挽回了经济损失。(四)在具体写作中要讲究详略得当。该详细描写的要具体刻画,不要漏掉一丝的细节,该省略的要一笔带过,不要拖泥带水,比如在采写公安题材的新闻时,犯罪嫌疑人对作案动机的交代和这起案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则要详实6的叙述;而色情、血腥的场景、作案过程、破案经过等描述则要一笔带过,不可过多渲染,以便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记者在采写《直播110》的稿件时,尽量不分析民警的破案过程,镜头记录的只是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的艰辛和英勇的一面,从而达到警醒和震慑犯罪嫌疑人,普及法律常识的作用。结语: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每天接触民生,在采访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采编方法和技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访,既要传达党的声音,也要表达民情民意,通过责任心、爱心、细心的观察,做好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保证采访工作顺利完成,挖掘到更多有用的新闻线索。所以,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智力和精神上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广电系统需要不断加快转型,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成效的好坏不仅与机器设备有关,也与新闻工作者有着深深的联系。作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更需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创新,熟练掌握和运用新闻采编的方法技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获得在行业内的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0月《浅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作者:陈臻72、《新闻传播》2015年10月《浅谈报纸新闻采编技巧与策略》作者:史惠玉3、《传媒实务》2014年6月《浅谈电视新闻如何接“地气”》作者许晶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