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1题目:浅谈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摘要草原生态环境在西藏的总体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西藏的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迅速增加。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西藏的首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西藏牧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和团结。本文通过对当下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所存在问题的解读,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探究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根据西藏现实情况从法律以及行政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关键词:西藏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2TheLegalProtectionsonTibet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AbstractThegrasslandecologyplaysanimportantpartinoverallTibetanecologicalenvironment,whichiscloselyrelatedtoTibetaneconomiclife.Thispaperthroughsetoutthestatusofthegrass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xistenceproblemsinTibetofnow.Analyzingthereasonsoftheseproblemsandthetreatedmethodwasputforward.Keywords:TibetGrasslandEco-environmentProblemsandImprovement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3目录一、引言二、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一)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成西藏首要环境问题-----------------------------4(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西藏经济发展-------------------------------4三、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析(—)自然因素------------------------------------------------------5(二)人为因素------------------------------------------------------5四、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6五、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一)行政措施-------------------------------------------------------7(二)法制措施-------------------------------------------------------9六、结语------------------------------------------------------------------11七、致谢语八、参考文献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4一引言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约为12441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82500万亩,西藏草地为基础的西藏草地畜牧业一直是西藏比较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迅速增加。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西藏的首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西藏牧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和团结,更关系到西藏独特的生态作用的发挥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本课题旨在分析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保护西藏草原生态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二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一)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成西藏首要环境问题自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50多年来,一方面由于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超载放牧、滥挖药材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草原生态价值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量草地己经或正在发生退化、沙化、荒漠化,导致的结果是草地生产力水平下降、抗灾能力减弱,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譬如,在西藏8亿亩可利用草地中,35%己经退化,5000万亩沙化。20世纪60年代,那曲地区草甸草场每公顷产草2760公斤,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1107千克。草场的退化及其与此相关的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被人们认为是当今西藏自治区最大的环境问题。(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西藏经济发展西藏人口中65%以上的为农牧民,草原畜牧业是西藏牧区经济的主体。西藏高原的草地虽很广阔,但受生态环境限制,其载畜能力十分有限,牧草生长期仅6个月左右,加上传统的游牧为主的经营方式,草地生产力低于全国水平,每公顷草地的畜产品比内蒙占、新疆低1/2-1/3。长期以来,牧民们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下,过度放牧,对天然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索取,从而加剧了草场的沙化和退化,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草畜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草场沙化和退化使草原面积减少和天然饲草生产能力下降,不但导致牲畜膘情下降,抵抗灾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5害能力差,还对以草为主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调,灾害频率加大且灾情逐次加重,又进一步制约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使西藏牧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区域之一”。三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析(一)自然因素1、独特的高原地势结构和气候特征。使得西藏成为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多种自然灾害并发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风蚀、鼠虫害、地震、雪灾,其中前四种灾害较为频繁,这是由西藏降雨量少气温低大风多鼠虫适应能力强等特征决定的。另外,地震和雪灾的发生的频率虽然不具有常年性质,但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灾害,不容忽视的是,在西藏主要牧区,正在发生的频率有逐年递增之势。2、鼠虫害严重。全区鼠害草地近5000万亩,在鼠害严重的地方,每亩鼠穴在400-2000个,有四分之到三分之一面积的草地被草原鼠筑穴打洞的土沙所覆盖,土壤因失去地下水源补充,导致牧草枯死。在鼠群体较大的地方,洞与洞连成一片常使牧草整片干枯,甚至寸草难存,土壤松散,成为死亡“黑地”。1050只草原鼠一年能毁掉1公顷的优质草地。西藏草原虫害以草原毛虫为主,全区平均每年有1500万亩草原发生虫害。草原毛虫不仅吃掉大量牧草,又因其自身有毒,牲畜误食后能造成肠胃炎甚至死亡。(二)人为因素1、政府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强调经济效率,注重经济增长速度,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及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对牧区等条件较为落后且偏远地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无暇顾及。政府没有认识到草原生态系统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缺乏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可操作性的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不够,制定的少数文件也没有有效的向农牧民宣传,护士对农牧民有关科学用草、科学放牧等技术思想的引导和推广,且对于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一定的惩戒作用。政府对草原修复、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不足。2、超载放牧。随着西藏畜牧经济的发展和牧区人口的增多,每户牧民所养的牲畜逐年增多,但由于政策不配套,在引导农牧民进行生产经营方面缺乏成功的经验,再加上植根于宗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6教的惜杀惜卖的观念浓厚,因而牲畜放牧数量大大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草原得不到恢复正常生长的机会,草畜矛盾没有得到缓和。3、采挖中药。西藏的大部分草原上分布着世界上名贵的中草药冬虫夏草,由于近几年虫草价格的不断暴涨,使得采挖虫草的人数剧增。据统计,仅那曲地区,2013年就有近5万人采挖虫草。采挖虫草使得草地地表裸露,布满小坑,水土保持能力严重下降,3—4年内不能恢复植被。若遭遇不良天气或鼠虫侵害,则会连片砂砾化,这就给风蚀提供了大量沙源。四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牧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从生态学角度来说,草场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对生态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的“生态卫士”。另外,从宏观层面看,西藏草场不仅是西藏的“生态卫士”,也是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可以说是亚洲的“生态屏障”从中观层面看,构成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微观层面看,良好舒适的草原生态环境是牧民增产增收和提高牧民健康水平的保证。第一,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西藏畜牧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传统产业,畜牧业经济是西藏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2005年,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7.7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其中牧业经济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此外,畜牧业所提供的毛、皮、肉、乳是西藏第二产业生产原料的重要来源。同时,保卫好蓝天、白云下的万里草原,对于西藏第三产业多渠道、全方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草原生态环境承载着西藏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使命,草原作为牧区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第二,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据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西藏自治区的贫困发生率达19070,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当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达到1150元。究其“病因”,其症结之一就是西藏草原生态的脆弱,由于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粗放,藏族牧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自目地开发利用脆弱的草地资源来追求自身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脆弱的草原生态越发脆弱,使牧民长期难以从“生态贫困导致经济贫困、经济贫困加剧生态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可以说,建设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是实现牧民与草原和谐发展的保证。第三,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西藏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西藏分为四个牧业区域:藏北草地畜牧业、藏南农区畜牧业、藏东藏南半农半牧区畜牧业、藏东南林区畜牧业。其中牲畜和草地畜牧业最集中的地区是藏北纯牧区,其次是藏东藏南半农半牧区,但是这两个牧区对全区牧业产值的贡献与之所拥有的草地资源并不相称,更重要的是,该区部厦门大学2013级本科生学年论文7分牧民己陷入了生态和生产资料贫困的恶劣境地之中。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西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保护和增强牧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五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如前文所述,草原是西藏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生活环境,保护草原是维持西藏生态健康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草原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西藏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两方面入手来切实改善当地草原的境况。(一)行政措施1.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实行以草定畜在稳定草原牧户使有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草地承包到户经营责任制。将所有草地长期承包到户,在此基础上实行草地有偿使用制度,树立“草地有主、放牧有界、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的新理念,调动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定载畜量,定出栏率,定使用费,定提留;统一建设公共设施,统一改良畜种和开展防疫,统一抗灾保畜,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管理公共积累的“四定五统一”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地利用等相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控制载畜量,减轻放牧压力是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关键。放牧强度大小直接影响草地的退化程度。有学者研究了草原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和种群特性及其生产力的变化,发现适度放牧下草原生产力具有补偿或超补偿性生产的现象,且草原植物多样性最高。实现草畜平衡,从宏观上引导牧民走以草定畜的道路。实行草畜平衡制度,重点是根据草地的多少和草地质量,提出牲畜饲养的要求,做到有多少草,养多少畜,优先保证基础母畜和种公畜的安全越冬,并由草原主管部门核定科学合理的草地载畜量,严禁超载过牧,对违法超载行为依法处罚。对牧民开展宣传和教育,使以草定畜的政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