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实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课堂教学实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教育部发起,自上而下开展的一项活动,该活动由人事科牵头,教研室组织,电教中心技术支持,学校具体实施。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优课技术标准中明确规定:课堂实录是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提倡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对照这个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录像要求:1.录像要反映教学整个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2.录像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在录像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的利用摄录技巧,合理的使用各种镜头,各种景别相互交替来描绘和体现教学过程。3.摄录像要做到有的放矢。在摄录的时候必须注意镜头的选用,每个镜头到底要告诉学生什么内容?学生能从中学得到什么?训练的是学生的哪一种技能?这些都是摄录像所必须注意到的。4.摄录像要保证信号质量。如果视频、音频的质量不好,那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做到画面无抖动扭曲的现象,声音清楚洪亮,这样才能保证不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目前,有三种录课方式:一是自动录播教室录制,比较省事,后期简单处理一下就可以。我县只有三处学校有;二是在演播室录制,至少三路信号,编导能实时切换镜头,基本能一次成型。目前,我县只有电视台有演播室,带着学生去录制可能性很小。三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采用多机位录制,课后进行编辑,也是目前我们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形式。一、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摄制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适当的策划(如机位、景别等),做到心中有数。1.录像环境: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只能在普通多媒体教室录制。所以,教室环境要美观大方,不要拍摄到拖把、扫帚、会标、条幅等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教室内光线(灯光或日光)充足、均匀;相对安静,最好关闭上下课铃声及校内广播,避免噪音干扰,最好关闭门窗。2.录像设备:为了使后期编辑制作的画面和谐统一,最少要有两台录像机,最好是同样配置的,用硬盘存储的,不建议用录像带的,摄像机功能设置也要完全一致。三脚架(注意调平、架稳),电源插座,录像时用摄像机自带的充电电源线接到插座上,尽量不用电池(有的电池不撑时候),同时也要检查录像机的内存空间多少,如发现空间不足,要及时删除过期视频,腾出空间。3.录像人员:两人要各负其责,又要互相配合,不建议坐着凳子上,要站着,始终关注录像机,根据教学场景确定镜头的使用,不要一个场景录下来,给人疲劳感,也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呈现。24.机位选择:机位的安排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的重要准备工作。从拍摄对象来看,课堂教学重要的镜头有:教师镜头、学生镜头、学生讨论回答镜头、黑板和投影内容等。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又有明显差异,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课堂表现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在定机位时要考虑的因素。课堂实录采用双机位拍摄,一前一后。2台机子具体分工为:一台摄像机负责拍学生,以近景、特写为主,兼顾中景。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另一台机主要拍教师活动,开头和结尾处镜头以大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计算机、投影及演示实验等重点、要点,尽可能地拍好教师近景和板书内容。课件的内容呈现,最好别用录像机录制,因为幕布太亮,可以在后期编辑的时候再把课件内容加进去。5.学会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1)摄像机的型号不一样,各旋钮的位置也不一样,一定要仔细阅读摄像机使用说明书,弄清各开关和旋钮的位置和功能。打开镜头盖,使摄像机对准合适的目标,把CAMERA/VCR置于“CAMERA(摄像机)位置,按下录制健就开始录,再按一次就停止录。(2)大部分家用数字摄像机基本不用调整,都是自动进行的。一些参数设置:画面宽高比为16:9。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摄像机,在拍摄前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调整如下几点:a.调整白平衡。两种方式:根据场景自动调整和人工调整。人工调整:寻找白色参照物,把摄像机变焦镜头调到广角端,在自然光下镜头对准白色参照物。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寻像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在场景调整白平衡中,如果要回归自动白平衡方式,将菜单设定的白平衡项目设定为AUTO即可。b.光圈控制。分为自动调整和手工调整。自动调整:在环境照度差别不是很大时,使用自动光圈可以保证稳定合适的输出电平。当光圈开关置于“自动”时,自动光圈即可起作用。手工调整:为了产生特殊效果或在亮背景前拍摄较暗的物体时,用手动调整光圈效果更好。光圈开关置于手动时,即可进行手动光圈调整。(3)常用摄像执机方式:固定执机方式、肩扛执机方式和徒手执机方式.a.固定执机方式使用三脚架时应养成的良好习惯•检查固定好三脚架•正确调整•尽量使身体和三脚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根据所要拍摄的镜头的不同,调整三脚架上的旋钮•不用时取下摄像机或将其垂直阻尼锁定b.肩扛执机方式•摄像机重心落在肩上•脸部紧贴机身,眼睛紧贴寻像器遮光罩•运动拍摄时保持画面稳定•拍摄运动镜头时,从身体的紧张状态开始,变成舒适状态,使画面稳定。3•拍摄时注意呼吸一般不用屏息方式•拍摄时注意放松c.徒手执机方式徒手执机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保证身体处在放松的状态,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和灵活性•尽量运用身体本身的减震部位•尽可能找一些依靠物、支撑物•尽量避免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别扭姿势•若在交通工具上拍摄,除非有专用的减震装置,不能把摄像机直接放在与交通工具直接接触的物体上拍摄。二、如何正确地拍摄?1.要正确地掌握拍摄的基本要领:稳、清、平、准、匀。稳:不论是固定镜头还是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持摄像机身的相对稳定。当某个技巧性镜头结束时我们应尽量保持平稳,这才是最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如摇的时候过了,又折回来就很难看)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而且不利于人们的欣赏。利用三脚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清:保持物体始终清晰,不模糊,画面不虚。平:景物图形横平竖直。画面中的水平线与横边平行,垂直线与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斜了,必将使画面非常难看。准:根据录制内容的要求准确地摄取一定的景物范围,也就是对准目标。匀:在运动拍摄时速度要匀,以保证节奏的连续性。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避免“拉风箱”、“刷墙”式的摄像机运动。2.要灵活运用拍摄技巧。拍摄技巧主要为景别的运用和镜头的运动。(1)景别的运用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四种。全景:表现的是某一被摄对象(如课堂、人物等)的全貌。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4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2)镜头的运动和运用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推镜头:所谓推镜头,简单地说就是拍摄特写的过程,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向被摄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其目的就是“引导”甚至“强迫”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有突出主体、强调局部的作用。如用于引导观察板书、挂图、投影、人物表情或动作以及实验现象等。由于推镜头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来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或教学环节的注意,因此,其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那种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表现摄制技法而推的镜头应该避免。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变远的一种拍摄方法。它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如起幅是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再慢慢拉开,落幅是这个学生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又如起幅是老师,慢慢拉开到老师与学生在交谈,最后落幅是课堂内学生激烈讨论的全景等。拉镜头在一个镜头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的变化中保持了表现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氛,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当然,在用该方式拍摄时应注意画面起幅和落幅时的停顿(一般为3~5秒)和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同时还应控制好使用的次数与转动的方向,摇镜头过于频繁地使用或来回摇动(类似刷墙、浇花)都容易使观众感到不适。(另外,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追随摇摄运动物体时,摇速要与画面内运动物体的位移相对应,拍摄时应尽力将被摄主体稳定地保持在画框内的某一点上。)移镜头(移动拍摄):移动拍摄是将摄像机架在可移动物体(如装有滑轮的三脚架)上并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考虑到画面的稳定性,在课堂实录中一般不太使用这类镜头,只有当被摄体被前景挡住无法正常取景时才使用。跟镜头:跟镜头就是摄像机镜头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其特点是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老师或学生等),并且要求这个被摄对象在画框中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利于展示运动主体的神情变化和姿态变化,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表演节目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调整(自动档除外),以免图像模糊不清。组合拍摄:组合拍摄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有机结合推、拉、摇、移、跟等几种不同摄像方式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也叫综合运动镜头。如在拍摄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时,可先用全景表现课堂中热烈的讨论气氛,然后随着老师走动可使用跟镜头跟上,当老师走近某一组学生时,再用推镜头推至中景表现出老师和学生讨论的情景。以上各种镜头的运用都要注意起幅和落幅的问题,要留5秒,这样在后期编辑中好衔接镜头,镜头的衔接讲究动接动,静接静,如果没有必要的起幅可能给人跳跃的感觉。课堂录像对镜头的长度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连续的短镜头容易使观众感到疲5倦,冗长而又单调的镜头会使人厌烦。一般情况下,全景镜头可供观看的信息较多,因此可适当长一些,而特写镜头可短一些;有趣的、动态的镜头可长一些,静态的、单调的镜头应短一些。三、录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需要告知老师和需要与老师沟通的几个问题:1.讲课过程中要把握好时间,不要出现时间较短或者时间较长的情况,不便于后期编辑处理。出现这样的问题,要么没有较好地掌握好教材、把握好课堂进度;要么面对录像镜头心理上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