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中央断面积式:V=g0.5l平均断面积式:V=(g0+gn)l/2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y2=pxr(孔兹干曲线)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当0r1时,误差规律正好相反。3.牛顿公式:V=(2V中+V平)/34.为什么采用区分断面求积法?有效地减少伐倒木材积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区分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5.胸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1.3米以下分杈时,对每个枝条进行测定2斜坡上测胸径以高位为准○3采用轮尺或围尺,误差不同4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时,应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6.立木树高测定方法:采用布鲁莱斯测高器7.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的比成为形数(formfactor),有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8.胸高形数的性质:如果把树干干形看成是遵从孔兹干曲线的规则集合体,则胸高形数与树干形状r和树高h的函数,当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9.实验形数的性质:不随树高而变化。10.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12.望点和望高:把树干上部直径等于1/2胸径处称作望点。望点至干基长(高)度称为望高。13.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1形率法:V=f1.3g1.3ha.胸高形率的测定与计算b.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刑律的关系式计算胸高形数c.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计算树干材积○2平均实验形数法:V=f(实验形数)g1.3(h+3);○3望高法:V=2/3g1.3(hR+1.3/2)○4形点法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2.树干年龄的测定方法:○1查数年轮法:树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年轮,根颈位置横断面上的年轮数就是树木年龄。年轮识别困难时,可截锯圆盘刨平用放大镜观察,必要时化学染色,利用春秋材着色浓度不同使年轮易于辩认。○2查数轮生枝法:直接查数轮生枝环数及其脱落或修枝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3生长锥测定法:将锥筒装入锥柄方孔中固定,垂直顺时针旋入树干,待钻过髓心,将探取杆沿锥筒内壁插入取出木条。树的年龄需加上由根颈长至锥点高度所需年数。○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5目测法3.伪年轮:若气候突变或严重病虫危害,影响了树木正常生长,这时会在一年内形成两个或更多个年轮。其中非正常形成的“年轮”称为伪年轮4.总生长量:树木自栽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5.定期生长量:树木在定期n年间生长量。6.总平均生长量:简称为平均生长量,是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7.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8.连年生长量:是指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对于生长缓慢的树种,由于连年生长量数值很小,测定困难,常用定期平均生长量代替。对于生长极快的树种,如泡桐、桉树等,可直接用连年生长量。9.生长曲线:树木生长过程可用一方程或曲线来表达,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10.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即图上两条曲线相交;称平均生长量极大时的年龄为数量成熟龄;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平均生长量大,峰较平均生长量大且早。11.生长率:树木因子某年的连年生长量与该年总生长量之比称为树木生长率。PV=ZV/V*100%12.P单利P复利P普雷斯勒13.树干解析:沿着树干每间隔特定高度截锯一块圆盘,根据对各已知高度圆盘的年轮数查数、各圆盘各年轮的年龄确定与直径量测,计算树木各因子(胸径、树高、材积等)的各种生长量(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拟合生长方程或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树木生长过程,这项工作称为树干解析。作此对象的树木称为解析木。14.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1查定各圆盘年轮个数2查定各圆盘的年轮3各龄阶直径的量测4各龄阶树高的确定5绘制树干纵断面图6各龄阶材积的计算7计算各龄阶的形数(胸高形数)8计算各龄阶的生长量9绘制各种生长量的生长过程曲线第三章林分调查1.林分:按森林本身特征及便于经营管理,将其区划成内部结构相同并与四周邻接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2.林分分类:林分起源:天然林,人工林按林相(林层):单层林,复层林按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林分年龄:同龄林,异龄林3.林分调查因子: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4.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5.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6.地位级: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7.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T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8.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简称密度),其单位为株/hm2。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以P表示。10.标准林分:某树种在一定年龄和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标准林分疏密度等于1.0。11.标准表:分别树种,载有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称为标准表。12.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以PC。郁闭度=被树冠遮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13.林分密度指数: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14.标准地的概念: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15.标准地的种类:按照标准地设置的目的和保留时间,标准地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临时标准地是为满足临时需要、迅速获得所需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比临时标准地更严格,四角及中心需埋设固定标桩,树木需标记固定编号。16.标准地调查的步骤:○1标准地选址与边界测量○2标准地林分因子测定与计算(每木检尺、测树高、测定年龄、测定郁闭度、林分起源、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其他工作)。17.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对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2)不跨越林分;(3)不跨越小河、道路、防火隔离带等,且应远离林缘18.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当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平坦时可为圆形19.标准地面积:为能够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需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的林木株数。20.标准地边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度、皮尺量距离,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测线闭合差一般不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具有明显边界,测量边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杂草,对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根据需要,标准地四角应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标桩。第四章林分蓄积量测定1.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2.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步骤:(1)设置标准地,每木检尺,并测定部分树木胸径—树高;(2)由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根据胸径—树高数据拟合或调绘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3)在标准地内选1-3株与求得平均标准直径和平均高接近(误差一般不超过±5%)且干形相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4)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4.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如胸径、树高等)之间的回归关系,分别树种等编制的数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别树种和区域(通常为省)而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别树种编制的数表称为二元材积表。5.一元材积表的编制的途径:(1)直接编制一元材积表主要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地区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树木,兼顾样木的径阶分布。测定各样木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干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包括模型参数求解及其评价指标计算。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及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优模型。一元材积表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为较常用之一,常用模型评价指标为Q与R2;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与编表地区及树种相同,且未参与编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2)由二元材积表导算。第五章角规测树1.角规:是以一定视角为基础的林分因子测定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性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树木来计算林分调查因子。使用时,在观测点将视角正对被测树木胸高横断面,两者间可能呈相割、相切或相余3种不同关系,对应计数规则为: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2.角规绕测技术(4个一致):(1)观测时视角要正对树木胸高位置(2)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3)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各1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4)被测树木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木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木后应返回原点位才能继续观测。绕测一周过程中角规点须一致(即各树木特征值判定标准统一)3.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1.绕测基本操作规范2断面积系数的选择3坡度改正4临界树的正确判断5林缘误差的消除6角规点个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