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村镇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1.概论1.1规划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2规划基本原则1.2.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1.2.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1.2.3突出重点,短小精悍的原则1.3规划主要依据1.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1.3.2市委、市政府《关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1.3.3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1.3.4黄山区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3.5焦村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4规划期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1.5规划范围2焦村镇贤村村所辖10个村民组2.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1产业现状及资源优势评价2.1.1地理位置贤村村地处黄山区西南部,距黄山区府所在地32公里,距焦村镇政府12公里。北与乌石乡毗邻,南接焦村镇省级九龙峰自然保护区,东与上岭村接壤,西与焦村镇汤家村相连,218省道横贯境内,交通非常便利。2.1.2自然条件贤村村介于东经117.5°—118°,北纬32°—32.5°之间,系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结合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宜农、林、牧、工、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允沛,全年日照1704小时,年辐射总量75.7千卡/cm2,平均气温15.4℃,无霜期215天,年降水量1656mm,全村森林覆盖率78%。2.1.3社会经济概况全村有村民组10个,自然村20个,2005年底总户数397户,总人口1356人,其中农人业人口1336人,农村劳动力596人,外出务工384人,约占总人口的29%。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林业,其次为养蜂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以粮油、药村种植(木灵芝、垂盆草)及茶叶生产销售为主,林业以毛竹、木材生产销售为主。全村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村由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子坊、大坑、九一、九二等十个村民组组成,国土面积23.1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142公顷,林地1570公顷,木灵芝和垂盆草种植用地24公顷,是该村的主导产业。32.2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2.1药材产业虽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中介作用发挥也很明显,但产品销售受市场及订单影响比较大,初级产品销售比重大,缺乏加工龙头企业。2.2.2主导产业规模还有待扩涨,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有一定影响,配套的措施如沼气池整村推进还需大量投入,也有大量工作要做。2.2.3主导产业产品的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规程应用尚需时日,主导产品的质量认证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2.4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2.2.5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在家务农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大坑等村民组居住分散,异地发展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2.3市场定位与需求2.3.1传统产业粮食(水稻为主)、油料(油菜为主)是该村的传统产业,以自给为主,商品率约40%。水稻以一季中稻为主,米质中等偏上,油料以甘兰双低品种为主,油质优良,粮油加工企业大多为作坊式企业。2.3.2主导产业药材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以垂盆草和木灵芝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分别为300亩和60万棒,垂盆草鲜草、木灵芝孢子粉和子实体全部供应给当地和外地加工企业。2.3.3优势产业4茶叶在该村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生态很好,内质不错,开发有机茶条件具备;养蜂业在该村也有一定规模,蜂业年产值已达40万元,扩大规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3.主要发展目标3.1即期目标2006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万元。3.2预期目标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万元,主导产业农业产值比重及基础设施等指标达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具体目标详见表一、表二。表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村经济集体收入分年度目标目标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本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万元)200642003000020074600400002008500050000表二分年度产业增加值目标单位:万元产业增加值年度一产二产三产小计20061553040200751.5103293.5200892203514754.规划建设具体内容4.1产业布局和耕制安排4.1.1传统产业粮油作物以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村民组为主,主要发展水稻生产,推行一油一稻、一瓜一稻等种植模式。4.1.2主导产业垂盆草以西岸、古岭、刘家、朱家、九一、九二村民组为主,木灵芝以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九一、九二村民组为主,推行一药一稻种植模式。4.1.3优势产业茶叶以子坊、大坑村民组为主,蜂业以古岭、西岸、刘家村民组为主。4.2建设内容4.2.1传统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亩,重点建设200亩,优质高产杂交稻示范片;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00亩,重点建设200亩双低油菜示范片;整合粮、油加工企业,提高稻米和菜籽油的加工品质。主要配套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良田比重(达80%以上);引进优质高产、高抗粮油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示范推广超级稻、水稻旱育稀植、无盘旱育抛秧、水稻直插、机插秧等轻型、节本新技术,示范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无公害粮、油栽培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等实用技术;改善农田机耕道路,提高小、中型农机作业水平;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6新材料)技术服务;培育发展粮、油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机、植保、施肥等专业服务组织。力争到2008年粮食单产提高10%,亩增收节支63元,新增产值达到10万元;油料单产提高30%,亩节本增收77元,新增产值达到10万元。实现增收2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50元。4.2.2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垂盆草规模2008年发展到800亩,其中旱地200亩,木灵芝2008年规模发展到80万棒,其中袋料20万棒。主要配套措施:示范推广垂盆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夏草病害防治技术攻关;提高木灵芝设施化栽培水平,加大套袋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改进木灵芝产品品质,提高总产;加大特色品种灵芝研发,开发木灵芝新产品;加快农村沼气整村推进步伐,节约清山杂柴,为木灵芝栽培提供培养基原材料,保护林木资源和林业生态环境;开展替料培养新技术示范,开发木灵芝系列产品;引进或依托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加木灵芝产品附加值;开展药材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培训药农;建立中药材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组织的产前、前中和产后服务功能。到2008年垂盆草新增产值达到20万元;木灵芝新增产值达到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40万元,人均增收300元。4.2.3优势产业茶叶栽植面积2008年发展到100亩,其中新辟良种茶园50亩,养蜂户2008年发展到50户,其中新增养蜂户30户。主要配套措施:示范茶叶无公害、有机栽培技术,开展茶叶的无公害、有机认证;建立茶叶精制加工厂,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提高茶叶市场品质;开展种茶、制茶和养蜂技术培训,7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发挥蔬菜制种基地优势,加强合作,建立制种基地;发挥当地山坞、荒山荒坡、庭院等优势,适当扩大经果林比重。到2008年茶叶新增产值2万元,蜂业新增产值6元,制种、经果及森林食品(竹笋、野山菌等)、林业产品(树漆等)新增产值2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0万元,人均增收80元。5.投入概算与资金筹措5.1投入概算5.1.1传统产业总投入15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农田灌溉、机耕道路、技术培训与示范等是投入重点。5.1.2主导产业总投入40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基地建设、龙头培植、合作组织建立、技术引进、产品检测与认证以及沼气池整村推进是投入重点。5.1.3优势产业总投入50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加工环节、技术培训是投入重点。5.2资金筹措采取农户自投、企业自筹、地方配套和上级支持的办法,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地方和上级为支撑,农民投入主要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企业投入主要在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地方和上级投入主要在引导和社会化服务环节。6.保障措施6.1组织保障。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强化村委会班子建8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2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6.3投入保障。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环节的投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6.4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6.5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企对接优势。6.6机制保障。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制。9焦村镇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林业)1.基本情况1.1社会经济情况贤村村位于黄山区的西南部,与黄山风景区毗邻,省道218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有村民组10个,自然村20个,现有人口1351人,农业人口1336人,农业劳动力870人,农民人均耕地1.36亩,粮食总产量85.85万公斤。全村全年社会总产值720万元,人均收入3900元,其中人均林业收入1500元(详见表1)。1.2自然资源状况全村土地总面积3652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8485亩,非林业用地804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25650亩,灌木林地2126亩,宜林地165亩,森林覆盖率70.28%。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湿润,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详见表2)。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可持续性林业,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林地生产率,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规划建设的主要项目为人工营造雷竹林,通过对贤村村林业资源的调查分析,贤村村不仅拥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还有许多宜林荒滩和闲置抛荒的坡耕地资源。这一部分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本次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10宜林地资源,营造雷竹水源涵养林500亩(详见表3)。4.规划建设的布局规划的造林项目主要以该村的九里溪、刘家村民小组为项目建设重点和中心,带动全村农民发展雷竹生产。5.规划实施年度项目实施年度为2007年至2009年,分3年完成。第一年完成整地、造林,第二、三年进行抚育管理。6.主要技术措施6.1整地:对山场实行全垦整地和块状整地,清除杂灌和树桩,并按株行距定点挖大穴。对抛荒的坡耕地进行翻垦,开设排水沟,定点挖大穴。6.2苗木:采用移植,选取1-2年生健壮竹母,保留来去鞭和3-5盘枝,多带土球,及时栽植。6.3栽植:栽植时要根据竹母竹鞭的走向,坡度较大的地方需用树枝设支架对其固定,以防风吹摇动伤及竹鞭。每亩栽植密度为60株,株行距为3.3米×3.5米。6.4抚育:每年5-6月和8-9月对竹林进行一次全面抚育,清除杂草。6.5对成园的竹林按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和覆盖,提高出笋率,达到丰产高效的目的。7.项目建设投资概算项目建设任务为500亩,每亩投资600元,总投资为30万元。其中自筹(含林农自筹劳力折算)25万元,区级补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