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0609模拟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2=30分)模拟题一: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制度控制手段:()。1.A2.C3.B4.B5.DA.校纪B.法律C.政权D.法案2.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A.法定社区B.自然社区C.专能社区D.精神社区3.在同一技术部门内部,却存在着高低不同的职位差别。这是社会分化的()分化的体现。A.水平B.垂直C.横向D.纵向4.()一词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H•海曼在1942提出。它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A.社会群体B.参照群体C.角色集D.同龄群体5.()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人类社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A.熊彼特B.奥格本C.孔德D.斯宾塞6.我国目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步现象是()的现实体现。A.文化边际材B.文化堕距C.文化震惊D.文化变迁6.B7.A8.A9.B10.D7.对偶婚制是一种()的形式。A.从妇居B.从夫居C.单居制D.核心制8.初始社会化的主要社会化机构是()。A.家庭B.学校C.社会D.企业9.从空间性上看,城市属于()。A.法定社区B.自然社区C.专能社区D.精神社区10.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社区()。A.聊天室B.网上沙龙C.村落D.世贸组织11.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11.A12.A13.A14.D15.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力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C.生产关系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矛盾12.依据群体中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把群体划分()。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13.()是社区建设的“龙头”,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A.社区服务B.社区卫生C.社区治安D.社区文化14.()经常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A.人口变动因素B.科技进步因素C.社会制度因素D.社会价值观15.以追求目标和执行功能为基础对社会组织所做的分类中,学校属于()。A.生产和经济组织B.模式维持组织C.适应性组织D.管理和政治性组织二、多项选择题(5*3=15分)1.社会唯名派的代表人物有()。1.AD2.ABC3.ABC4.ABC5.ABCA.F•H•吉丁斯B.乔治•齐美尔C.迪尔克姆D.G•塔尔德2.传统管理理论包括()。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B.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C.马科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D.巴纳德的组织协作论3.角色的确定不当包括下面几种情况中的()。2A.不能胜任角色B.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C.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D.角色不清4.可持续发展所要求实现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永续性原则B.和谐性、协调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竞争性原则5.信仰科学化包括()。A.生活态度B.价值观念C.世界观D.生活习惯三、名词解释(5*2=10分)1.文化边际:或称边际文化,marginalculture,是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如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以及民族与民族的交界带。2.刚性结构: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或者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层空间的分布呈现集束状态。3.群体流动:是一种较大规模的社会流动。这种流动可能是有组织的,也可能是无组织的,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4.“镜中我”:美国的查尔斯•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认识,称为“镜中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实际上都是以他人为“镜子”而影射出来的。5.发展社会化:也称为继续社会化。是相对于初始社会化而言的,是指成年人为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四、简答题(6*5=30分)1.虚拟社区的特征有哪些?虚拟社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交往准则。2.简要回答影响社区发展的因素。影响社区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地讲,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人的因素。(1)地域环境:主要指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2)经济环境:社区的经济环境主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经济体制等因素构成,它是直接影响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经济条件的总称。(3)文化环境:社区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行为远东和行为准则,健康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社区成员的观念更新,从而有效地推动社区发展。(4)人的因素:人口、社会群体和个人体系。人口对社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流迁等对社区发展的影响上。3.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将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及其冲突的根源在于物质生活中的矛盾;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特征,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化;人类社会变迁在总体上具有发展的特点,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发展推动的。4.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是什么?社会问题的交织性,社会问题的突发性,社会问题的多面性。5.组织控制手段有哪几种形式?组织控制的形式:(1)组织指令:组织指令是指地位较高的一级组织对其下属组织的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规范性文件或口头指示。组织指令以组织权威为基础,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2)组织规章:组织规章是指组织内部为调节和制约其成员在组织内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强制性规定。如,校纪、厂规等,组织规章一般规定的比较细致、明确。五、论述题(15分)试述社会互动包括哪几个重要维度?各维度说明的问题是什么?答题要点:社会互动有四个维度:⒈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是融洽,还是对立)、3利益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地位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以及冲突的程度如何?)等。一般认为,在情感向度上,遵循回报原则(即爱引发爱,恨引发恨),在地位向度上则遵循互补原则(即支配引发顺从)⒉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如异性间的交往,彼此见面打招呼,只是浅层互动;而如果一起去跳舞,则更进了一层;如果开始恋爱,则又进了一层。⒊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如无规范约束,互动范围则大;反之,则小。如,开会,若只许领导一个人来讲,则互动范围就小;若允许每个人都发言,则互动范围就大。⒋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它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如,“远亲不如近邻”。一、单项选择题(15*2=30分)模拟题二:1.()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为人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进行控制的方式。1.C2.D3.A4.B5.CA.组织控制手段B.制度控制手段C.文化控制手段D.行为控制手段2.现代政府的招商引资、文化宣传等功能是社会()运行的表现。A.纵向B.交互C.逆向D.横向3.对偶婚制是一种()的形式。A.从妇居B.从夫居C.单居制D.核心制4.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A.互动关系B.交换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5.()认为整个经济过程就是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循环中循环往复的过程。A.汤恩比B.索罗金C.熊彼特D.奥格本6.()是指全面放弃愿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A.发展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6.C7.C8.B9.C10.C7.()就是社会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绝大多数实现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情况。A.灵活就业B.临时就业C.充分就业D.不充分就业8.在社会学中,()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报酬等方面的差别。A.社会分层B.社会不平等C.社会分化D.社会结构9.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最大的区别表现在:()。A.超时空性B.身份自由选择C.地域空间的界定D.话语权利平等10.在()阶段,家庭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A.新家庭产生阶段B.生育和抚养子女阶段C.孩子陆续就业和结婚阶段D.家庭收缩阶段11.按照()的解释,社会越轨的原因在于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未得到平衡发展,破坏了三者间的平衡关系,使本我失控,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11.B12.C13.D14.A15.AA.生物学B.心理学C.社会学D.哲学12.()理论认为,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之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A.戏剧理论B.符号理论C.社会交换论D.本土方法论13.()又称为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A.单亲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核心家庭14.从获得角色的方式角度,可把社会角色分为()。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B.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C.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15.()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为了社会正常运行,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平是必要的,分层在维持社会方面具有某种有益的功能。4A.社会功能论B.冲突论C.社会进化论D.平衡论二、多项选择题(5*3=15分)1.ABCD2.CDE3.ABCD4.BC5.ABCD1.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A.人数众多B.非组织性C.行为者相互依赖D.突发性2.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社会组织()。A.氏族B.家庭C.企业D.政府E.学校3.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结构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4.现阶段将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归为()和()两种。A.外国影响B.历史遗留问题C.转型中的问题D.自然产生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特征表现为()A.普遍性B.变异性C.复合性和周期性D.破坏性和集群性。三、名词解释(5*2=10分)1.虚拟社区:是指由网络衍生出来的、因众多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上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的文化认同感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2.家庭生命周期:每个家庭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灭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称为家庭的生命周期3.角色失败:指因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表演,而不得不终止表演,或虽未退出角色,但因困难重重而难以继续表演的现象。4.社会交换论: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埃里森。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交换论还指出,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从而,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权力也就越大。5.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四、简答题(6*5=30分)1.社会角色扮演通常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对角色的期望、对角色的领悟和对角色的实践。2.社会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社会进化论是关于社会自然演化的理论,19世纪后期受生物进化论影响,社会进化论思想广泛流行。(1)孔德把认为,社会历史由一个阶级向另一阶段过渡,是由社会各部门的矛盾引起的,这些矛盾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才智的。其中才智是主要的。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历程划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认为,这三个阶段与他所说的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等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并以此来解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化历程。(2)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人类社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社会发展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社会变迁就是增长和分化,其根本机制在于分化。他认为,社会进化并非总是前进的、直线式的,有时也会出现倒退现象。3.虚拟社区于实在社区的联系有哪些?虚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