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在1838年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孔德不但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想法。这些对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他被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一、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二、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定义的根据:(一)﹑历史时代根据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这两次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后果: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正是这些社会变化和社会后果,把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孔德、斯宾塞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者们,像迪尔克姆、韦伯等西方社会学的实际奠基者们,实际上都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上,着眼于社会改良,各以不同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这一点来谈论社会学的。社会学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第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二)、现实社会根据推进和维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长远、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确实是大局所在。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所谓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定义的中国特色首先社会运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个角度就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再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三、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一)、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做是第三大类。(二)、9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1)“剩余说”,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2)“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3)“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4)“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上述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不同观点,是由于研究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各异、各国的国情有别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就有一个正确把握的问题。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等则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这些内容主要都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三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一)、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社会学的创始人一般把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像生物有机体那样的联系,这就是社会学的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社会学在研究和分析问题时以本学科的知识为主,同时会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3)科学性社会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当一门“学科”尚处于以猜测和无实际根据的理论述说时,它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学。(4)应用性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其务实的取向和追求。社会学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学者们企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产生的。(5)建设性和批判性社会学建立之初有两个基本取向,即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三)、社会学的功能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第四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一、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前者实质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后者实质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一)孔德的社会学学说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孔德作为创始人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虽然他自己并未做过实证社会学研究,但是他对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即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仍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一)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法国的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他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现象,实践了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并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杜尔克姆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以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的;另外,杜尔充姆又是以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著称的。(二)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韦伯提出了新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他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价值判断,二是理解。社会学是保持社会科学价值判断中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各种社会行动的观察理解,找出这些行动的意义和合理性来说明社会性行动。对马克思的理论采取两面态度、拒绝用革命的手段来改造资本主义。(三)美国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的一些大学社会学学者为主,以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问题的城市社会学派,是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生态学派的先驱。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一)结构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1945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词,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结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体系》等。帕森斯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切必要生存功能的生命系统,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组合,在社会系统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的。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应具有四种功能: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二)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理论是以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作为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如果说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合,代表社会学的保守派,那么社会冲突论则是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代表社会学的激进派。(三)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不同,它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乔治·霍曼斯(1910-)是该理论的创始人。霍曼斯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包括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等。(四)符号互动理论赫伯特·布鲁默(1900一)于1937年最早提出了“符号互动”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互动并不是相互之间行为的简单反应,并不是纯粹地按照“刺激一反应”的方式进行的,人类相互之间总是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而发生互动。(五)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理论的主流,其理论基础是进化论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提出,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原因在于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附,而不在于内部的封建主义和传统主义,是长期殖民主义的依附结果,采用了“核心与边缘”、“都会与卫星”的理论范式。世界体系理论来源,一是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把来自依附理论的许多概念融于自己的理论之中;二是法国阿诺尔学派的影响,即注重“总”的历史和“全球”历史以及长期的观点。该理论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