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教程》1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授课时间:2学时▲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今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在新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始终抓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内涵“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邓小平理论教程》2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消灭剥削制度;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这既包括了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内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它统一于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清醒地、科学地指导实践,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邓小平痛心疾首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江泽民同志再一次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第417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其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人民迅速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偏差。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对基本国情缺乏正确的分析,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不足,先后发生了像●1958年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很大损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也正是由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使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先后遇到了种种疑虑和困惑。改革之初,我们选择农村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对此,人们不理解、困惑过,担心“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步退到解放前”。实行对外开放,试办经济特区,人们茫然过,怀疑经济特区到底姓“社”还是姓“资”?要发展市场●邓小平像●江泽民像●“大跃进”图●“抓革命、促生产”图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图片《邓小平理论教程》3经济,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国有资产有偿转让和拍卖,鼓励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人们更是困惑不解,怀疑中国是不是真的要丢掉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忽略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可见,不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迈不开步子。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此,邓小平作出了科学的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精辟、创造性的概括,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复思考,艰辛探索的结果。改革伊始,邓小平就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澄清。1980年,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1985年,他深刻阐明了改革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改革的性质,“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邓小平南方谈话”视频《邓小平理论教程》4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后来,他又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年底,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其根据社会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完整的概括。▲(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决定于事物内在的根本矛盾。任何事物的内在矛盾,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统一,由此构成的事物本质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继承并高于先前一切社会形态的社会,又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的本质,是同先前和未来社会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看个性,不看共性;只注重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本质区别的一面,不注重内在联系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形成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认识。而邓小平的科学概括,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得到了完整体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层涵义。▲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首先,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社会生产,“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集,293页)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选集》第4卷,第623页)但是这一条,长期以来,经常被人们排斥在《邓小平理论教程》5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一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则重视不够,甚至被“四人帮”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他深刻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社会主义不但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而且应当继承先前社会的生产力成就,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其次,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解放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阻碍时,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消除这些束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以其自身规律向前运动发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著作选读》下,第717页)邓小平根据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尽管在总体上是适应的,但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进行改革。因此,▲“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江泽民同志再一次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五大报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生产力理论。不过由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时,是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实现社会●江泽民像《邓小平理论教程》6主义的前提,又预计革命将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后并不存在一个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所以他们在讲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时,一般也就没有在社会衡量标准和本质属性的意义上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只是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形态发展的最终意义上的决定作用。然而历史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国家,而是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就使得20世纪以来地球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态势: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却仍然保存着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幼年时期的社会主义同高度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胜利的情况下,单是生产关系就不足以完全准确地表述社会主义的特征了。如果撇开了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仅仅用生产关系去规定社会主义,就不仅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而且还会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上出现过的那种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去片面追求更大更高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导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留下空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的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又获得了快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各国在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却由于受僵化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原因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则发展到片面强调生产关系,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公平,把社会主义设想成一种平均主义的乐园,实际上是共同贫困的错误倾向,以至使我国国民经济陷于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赢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对于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显得刻不容缓、极为重要了。●这也正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义的根本缘由。▲第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动画“壮汉挣脱绳索束缚”、“生产工具由铁锤转变为电脑”《邓小平理论教程》7是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必然能创造出新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