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目录第一节社会分层第二节阶级与阶层第三节社会流动例证:从泰坦尼克号的救助看社会分层现象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及冰山沉没,全船2207人,罹难1502人,获救705人。在救助过程中体现了妇女、儿童优先。乘客中妇女儿童的生还率为69%,而男人的生还率仅占17%。然而头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60%,二等舱乘客则为44%,三等舱乘客仅为26%。人们在社会结构中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层,而人们所处社会位置的变化则形成了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一、何谓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概念1.社会分层概念的来源:分层(stratification)原是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的概念。社会学家借用地质学的分层概念来说明和分析社会纵向结构,形成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的概念。2.社会分层概念的涵义: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因而在社会地位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的现象。(二)影响社会分层的要素1.社会资源(1)含义: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力、职业声望、生活质量、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机会,也就是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2)特征:稀缺性和有用性。这使对社会资源的获取必须以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否则就会产生社会混乱。2.社会地位(1)含义: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分类:有所谓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主要地位和次要地位之分。正式地位是制度化的社会地位,有职业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声望地位等。主要地位是人一生中标志性的社会地位。通常,某人的职业地位既是他的正式地位也是他的主要地位。(三)产生社会分层的原因1.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大分工造成社会的水平分化。(1)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产生商人阶层;(2)公共职能与生产劳动的分离,产生官僚阶层;(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知识分子阶层;2.社会制度(1)社会分工带来的社会水平分化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使水平分化转为垂直分化,从而产生社会不平等。(2)导致社会垂直分化的社会制度就是私有制。二、社会分层的主要理论(一)柏拉图的分层理论:城邦公民的三个等级1.统治者;2.保卫者;3.生产者。(二)马克思的分层理论:阶级分化与社会冲突1.阶级分层是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本质特征;22.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3.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三)韦伯的分层理论:“三位一体”的分层标准1.经济分层:个人以其收入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程度,财富的拥有,主要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其差别产生阶级;2.社会分层:个人在社会中得到声誉和尊敬的程度,声望的拥有,主要以生活方式为特征,其差别产生声望群体;3.政治分层:个人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其意志的程度,权力的拥有,主要以支配他人意志的能力为特征,其差别产生政党。三者相互联系,甚至可以重叠,但又不能完全等同或替代。(四)沃纳的“韦伯——沃纳分层法”上上层:世袭富人,拥有大量财富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上下层:新暴发户,只拥有大量财富。中上层:高级白领,拥有一定财富和较高文化素质。中下层:一般白领,拥有少量财富和一定文化素质。下上层:蓝领阶层,拥有一定技术的工人。下下层:体力劳动工人、领救济金的人。(五)柯林斯的职业分层模式职业差异:权力关系、职业地位、财富数量排名前10位的职业:内科医生、大学教授、法官、律师、物理学家、牙科医生、银行家、航空工程师、建筑师、心理学家排名后10位的职业:加油站工人、出租车司机、电梯工、酒吧服务员、侍者、农场工人、佣人、清洁工、看门人、擦鞋匠三、对西方分层理论的评价1.主要局限:研究范围宽泛,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结构——阶级结构;分层标准多样,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因素;采用定量分析,却忽视了各阶层质的差别——定性分析。2.主要意义多层次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多角度方法有助于扩大我们对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视野;多种研究方法为我国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了方法性工具;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结合起来,可以反映社会结构的动态性;四、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的根源:1.社会分工2.三大差别3.按劳分配(二)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的表现:1.农民阶级及其在新时期分层现状2.工人阶级及其在新时期分层现状33.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在新时期分层现状(三)我国现阶段的十大阶层分析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村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第二节阶级与阶层一、阶级(一)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是特定的社会历史范畴,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同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相比,阶级的产生不过是数千年的事,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满足基本需求以外的剩余产品,这使占有他人剩余产品剥削他人劳动的现象有可能出现;2.私有制的出现,使这种对剩余产品的占有从可能变为现实,并使这种私人占有制度化。(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马克思阶级论的基本内容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出发点:经济分析2)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出发点:社会历史分析3)阶级斗争是改变私有制社会结构的必然手段出发点:社会矛盾冲突分析4.马克思主义阶级的概念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二、阶级结构(一)基本阶级结构与非基本阶级结构1.基本阶级结构:由基本阶级即由占社会主要生产方式的阶级,如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构成。2.非基本阶级结构:由附属阶级构成,如古希腊由自由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构成的自由民。(二)不平等阶级结构与差异性阶级结构1.不平等阶级结构:存在根本不平等,即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与被压迫2.差异性阶级结构:没有根本不平等,但存在各种差异。(三)封闭性阶级结构与开放性阶级结构1.封闭性阶级结构:阶级划分固定,社会流动欠缺,个人地位先赋的社会结构。如世袭制社会2.开放性阶级结构:阶级阶层间流动性强,个人地位后天自致的社会结构。如科举制社会三、阶层(一)概念:阶级与阶层的区别阶层是阶级内部的或依附于某些阶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次级集团。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经济关系,而划分阶层则不只涉及经济,还包括社会地位、权力、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等因素。因此在分析社会结构时除了进行阶级分析,还要进行阶层分析。(二)阶层现象更为普遍4目前我国早已消灭了剥削阶级,消除了阶级对立,现实中面对的更多是阶层现象和阶层问题,因此阶层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中国的阶层研究正成为国内国际的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热门。四、关于知识分子阶层(一)特征:1.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2.从事脑力劳动;3.以脑力劳动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前三条为技术性知识分子的特征);4.表现出社会价值关怀(这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必须条件)(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1.从经济领域看,知识分子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2.从政治生活领域看,知识分子正在成为现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组成部分;3.从文化生活领域看,知识分子是新文化的最先倡导者。五、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1、旧中国:五个阶级,两大阵营五个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2、建国——56年前:三个阶级、一对矛盾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3、56年——80年代初: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4、80年代后期:两个阶级,三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工商者、私营业主阶层5、2001年:十个社会阶层、五种社会地位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2.1%)2.经理人员阶层(1.5%)3.私营业主阶层(0.6%)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5.办事人员阶层(4.8%)6.个体工商户阶层(4.2%)7.服务业员工阶层(12%)8.产业工人阶层(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44%)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资料来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第三三节节社社会会流流动动一、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群体从一个阶级或阶层转换到另一个阶级或阶层的社会运动。在封闭性阶级结构中这种流动是个别的少见的,在开放性阶级结构中流动则是经常的,其开放性正因其流动性而存。观看视频:李嘉诚1分钟自我介绍二二、、社社会会流流动动的的类类型型(一)按流动规模可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11、、结结构构性性流流动动::指革命或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导致社会分层产生实质性变化,它将引发的较大规模群体在地位、职业或区域上的变动。它将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如1949年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根本变化。22、、非非结结构构性性流流动动5非结构性流动,指因个人特殊原因引起的少数人的流动,对社会结构影响不大;它是常态下社会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具体而言它包括:1.垂直流动: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作纵向(向上或向下)流动;2.水平流动:在同一的社会层次作横向流动;3.代内流动:个体在一生中的流动变化;4.代际流动:家庭两代人间的流动变化.例证: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次社会流动比较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8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按照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国1623万城市知识青年投身于农村和边疆。它支援了边远落后地区的建设,向那里输送了知识文化,但也带来整整一代人学业的荒废。2、持续不断的打工潮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范围出现了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的民工潮。2002年,全国农民工达到9400万人,人均年收入5597元。加上随同外出的2000多万非劳动力,我国流动农业人口已达1.2亿,相当于日本全国人口。目前我国还有约1.7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待转移,占现有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35%。重庆市跨省流出人口主要流入省份及比重重庆市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源省份及比重两次流动的比较分析:两者都是水平流动,却呈不同流动方向;两者都是结构性流动,但受不同因素推动。两者的流动呈不同社会效应。(二)按流动方向,可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1、垂直流动所谓垂直流动,又称为纵向流动,即个体或群体的流入层次高于或低于流出层次。现代社会向上流动的比例往往高于向下流动。垂直流动的方向、规模及速度对社会阶层的变化将带来重要影响,是社会流动研究的重点。2、水平流动所谓水平流动,指个体和群体在同一层次上的职业转移,它虽然不能改变人们的层次地位,但拓展了个人发展的空间,为垂直流动创造了条件。(三)按流动主体,可分为代内流动到代际流动代内流动又称同代流动,指个人一生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参照点是个人的最初职业。代际流动又叫异代流动,指两代人之间职业、地位、财富的变化,参照点是上一代人。它可以显示不同时代社会结构的变化。三三、、我我国国的的社社会会流流动动问问题题(一)过去几十年我国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了社会的封闭,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并从总体上影响了我国的发展。(二)19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社会流动,推动了社会发展1.明确了社会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2.促进垂直向上流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3.促进干部流动,改善管理机制4.促进产业间流动,推动社会发展5.引导城乡流动,推动城市化进程6(三)19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和流动的新趋势1.贫富差距逐渐扩大2.社会分层逐渐定型3.社会流动逐渐收缩本章复习题:1、试论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2、如何理解私营业主阶层,它是不是“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看待私营业主的雇佣剥削?3、材料分析:社会中间阶层中间阶层又称中产阶层,它是社会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