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done)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编制校对审核目录一、工程概况...............................................11.工程项目简述.........................................12.地质和水文条件.......................................13.场地环境.............................................1二、编制依据..............................................1三、施工测量方案..........................................13.1测量概述............................................13.2测量准备工作........................................23.3测量控制网布置......................................23.3.1首级平面控制网................................23.3.2二级控制网....................................23.3.3三级控制网....................................33.3.4平面轴线控制测量..............................33.3.5测量仪器及其检测..............................43.4测量人员与管理......................................4四、测量技术要求..........................................44.1水准线路............................................44.2成果的处理及复测周期。..............................54.3标高点的竖向传递。..................................54.4放样...............................................54.4.1放样前准备....................................54.5各分项工程高程控制。................................74.5.1钢筋工程。....................................74.5.2模板工程。....................................74.5.3混凝土工程。..................................84.6±0.000以下施工测量................................84.6.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84.6.2轴线投测方法..................................84.6.3±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94.7±0.000以上施工测量................................94.7.1平面控制测量..................................94.7.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94.7.3高程的传递...................................104.7.4内控制测量方法...............................11四、沉降变形观测..........................................124.1沉降观测...........................................124.1.1沉降基准点埋设...............................124.1.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24.2沉降观测...........................................134.3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134.4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141一、工程概况1.工程项目简述2.地质和水文条件3.场地环境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0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三、施工测量方案进场后,在工程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我公司将派出专业测量员进行复核,制作混凝土界桩。3.1测量概述施工测量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建立三级测量控制网。采用“坐标定位”的方法来进行轴线控制。水准采用往返“精密水准”测量。投标阶段以制定测量施工原则为主,中标后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桩号进行布设下级测量控制网络。23.2测量准备工作人员准备:测量放线人员对各专业图纸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并应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一览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说明全站仪2”±(3+2ppm×D)mm套1控制网测设、横向位移观测、垂直度观测经纬仪2”台1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传递精密水准仪±0.8mm/km套1控制点的高程引测;复验控制标高;降观测基准引测;沉降观测水准仪±3mm/Km台2施工水准测量钢卷尺30m、50m个20局部施工测量计算机便携式台3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测量基准复核:与建设方办理基准点交接手续并对平面基准控制点、水平基准点进行复测校核,精度满足要求后作为场地坐标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始依据。3.3测量控制网布置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3.3.1首级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最近距离施工现场200m左右的稳定可靠处,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由于本工程项目大,城市测绘部门提供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3.3.2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附近,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3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二级控制网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二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一级控制桩点标志埋设图二级控制桩点埋设示意图3.3.3三级控制网三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围护施工阶段的测量,待地基施工完毕即作废,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三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3.3.4平面轴线控制测量平面测量,一般将建筑平面轴线作为控制轴线,全站仪在远程场地设置对应控制点,根据建筑物定位的需要,在电脑上建立坐标系统灵活地布置网点,根据设计图纸轴线的布置,采用平面坐标测量法测量轴线,原则上应一次测量到位。轴线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之后,互相间应进行校核,同时可检验偏差情况,以及时纠正。43.3.5测量仪器及其检测所有测量仪器都应满足测量的进度要求。工程开工前,所有进入工地的测量仪器均统一进行一次强制检测,确保工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的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减少整个施工中的系统误差。工程施工期间,现场计量员应在保证测量仪器有效期内使用的仪器应及时修理或更换仪器,检测时间尽量不在仪器使用高峰期,而选择施工间隔期间。3.4测量人员与管理(1)配备一支工作认真负责,有高技术的测量队伍。(2)建立严格的施工测量制度和仪器保管使用制度,测量前必须检查测量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在施工测量时必须做到层层把关,建立严格的测、放、复制度;工程施工中,测量放样成果经整理后立即报请工程监理认可后,方可施工。(3)在放样前,认真校核施工图、放样等各数据,对测量数据和成果复核有专人负责,并对测量计算资料、放样记录手簿和复测成果认真进行汇总和妥善保管。所有测量成果均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表式进行填写。四、测量技术要求4.1水准线路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采用水准测量,具体要求(表1)5水准仪型号观测次数视线长度(m)水准尺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累计(m)视线离地面最小高度(m)读数误差(mm)一测站高差较差(仪高法)(mm)闭合差(mm)n为测站L为公里数SD1往返各次一不大于50铟钢尺130.5不大于0.50.712L1/2(n15)或3n1/24.2成果的处理及复测周期。每一测站观测成果应于观测时直接记录于水准测量手薄中,不得记于其他纸张上最后进行转抄,每一测站观测完毕,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各项校核数据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方可将仪器转入下一站。由于本工程水准网较简单,只进行简单的高差改正即可。各高程基准点的复测工作,每一月进行一次。4.3标高点的竖向传递。用水准仪、塔尺及钢尺等沿塔吊立杆、电梯井内壁或内控点预留孔洞进行传递,在每层弹出500mm线作为放样窗台、门洞、钢结构等的基准。4.4放样4.4.1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6压等。4.4.2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