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冯必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各位领导,同志们。本来今天下午应该是我们祝厅长的课,由于他有活动,所以我把第七讲,我们就提到前面讲。题目叫做“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我这边跟大家讨论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做什么?就讨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么首先第一个:是什么?就是我们通过学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我们省委十一届九次会议,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还是我们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叫做“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那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我们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这方面的有关论述。比如说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部分中央就规定的很清楚,指导思想之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当中,其中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在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强调了四个更加。其中有一个更加叫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重要强调了五个坚持。其中之一叫做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的措施当中,规划建议的第八个部分的标题就叫做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等。这是中央管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关于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有关论述。下面我们再看看我们省十一届九次会议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比如说在制定我们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方面的时候,我们省委提出来,叫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在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其中之一是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今后五年我省的奋斗目标当中,其中之一叫做“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在具体的措施当中,规划的第11部分的标题,就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有十一届九次会议它的决议当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等等。那么通过这个阶段,我们就发现关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在以前的所有的规划当中从来没有像十二五规划,这样从中央到省委这么高度重视,这么样的全面的阐述。从指导思想到奋斗目标;从发展主题到发展主线,再到基本措施。实际上都有关于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论述。这在以前的五年规划当中从来没有过。那么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呢?那就是我们党注重理念,在今后将进一步明确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将进一步的进行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将由过去主要强调经1济建设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由过去主要强调做大蛋糕到更加强调分好蛋糕;由过去主要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到更加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家知道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前五个五年计划当中,根本没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前五个五年规划,每一个五年规划,当时叫计划。它的标题都叫做“公民经济发展”计划。00:06:20后来到了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也就是到1982年,我们党开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五年计划当中就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它的标题也改了,改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明我们党开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样的重视,那么到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指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党也把社会发展进一步强调为社会建设,也就是要通过社会建设来促进我们国家的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这两个社会还有一点区别,因为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这个概念有大、中、小的区别。大社会:大社会它是以自然相区别。比如说我们说人的社会,比如说资本主义社会,比如说社会主义社会。那么这里的社会叫大社会。中社会:第二个叫做中社会,中社会它以经济相区别。比如说我们讲经济与社会,比如说我们十二五规划,比如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那么这里的社会叫中社会。小社会:还有一类叫做小社会,它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区别。比如说我们党提的四大建设,叫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里的社会叫做小社会。从大社会到中社会,再到小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那么什么叫社会建设呢?我们这里说到下一个定义。社会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社会事业的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结构、协调利益关系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民社会。那么这个定义就告诉我们: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它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公民社会。那么建立公民社会,这个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现在发现就是深圳市,深圳市委在提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时候,把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叫做“建立公民社会”。因为深圳也走在我们国家的前列,这个应该是有先导意义的,我估计到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可能建立公民社会将会成为我们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从中央一直到省委是把社会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手段,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目的,所以我们就把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就放在一起来讨论,所以我们第七项的标题“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那么这是第一个内容,就是中央全会和我们省的九2次会议关于这方面的主要论述有哪些。00:10:10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中央和省委为什么对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如此的重视,它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我个人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它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重视。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党从成本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照顾人民。按照总书记的说法,就是: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全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那你怎么样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怎么样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那么就应当体现在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上。这是第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大家知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今年提出来的,早在15年前中央就提出来了,当时不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年前就提出来了,一直我们在提转变转变,但是转变到今天,这个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十二五规划讲的很清楚,作为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作为主线,就说明中央的决心之大。那么我们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方式到底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两个方面的内在关联。(1)第一叫做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标。这一点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中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中讲了五个坚持当中,其中就有一个。叫做“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也就是说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目的为了改善民生。那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以后会怎么样呢?有利于民生的改善,这是一点。(2)第二点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那么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大家知道,这个经济增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当然这个消费有两个方面:一部分商品是由我们国内人消费的,我们叫做内需;还有一部分产品我出口到国外,让国外人消费了,那我们叫出口。所以现在一般把经济增长叫做“三架马车在拉动”,叫做“消费、投资、出口”。而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后面两个,一个是投资,一个是出口。而内需长期不足,这是困扰我们一个长期的问题,也是我们经济发展转变长期没有完成的,其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内需不足。那么这地方有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的,比如说从1985年到2008年,这23年间,我们国家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52%下降到35.4%,下降将近17%个点。那么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到70%,你看美国3居民消费占70%,日本占65%。我们这个指标不仅远远的低于发达国家的指标,而且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指标。比如说我们这个地方有几个国家。你比如像马来西亚,他消费占多少呢?占50%。印度尼西亚消费占GDP总值是61%。印度占59%。都远远超过我们这个35.4%。另外还有一个数据也能说明问题的,像美国他三亿人口,一年消费10万亿美元的商品,而我们国家是13亿人口,一年消费是一万亿美元的商品,你看我们人口是人家的四倍多,但是我们的消费只有人家的四分之一。所以一反一正就说明这个消费占GDP比重太低。那么为什么消费太低呢?为什么内需会长期不足呢?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①、一个是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简单的说就是广大的工人农民手上没有多少钱去消费,这是一个原因。②、第二个原因,老百姓手里即使有钱,他也不敢消费,他为什么不敢消费呢?是因为他对未来预期不确定,他要防止未来的风险。比如他有钱了,他想我的小孩子马上要上学了我要怎么办呢?我要存一点钱给小孩子上学。比如说小孩子大一点了,小孩子马上要结婚了我要为小孩子买一个房子,这是关于治理。还有关于个人,我存一点钱,完了要生一个大病怎么办?没有钱怎么办呢?还有过两年老了怎么办呢?我要存一点钱防老。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存钱在银行的实际上是不划算的,你看我们现在一年期的利率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但是我们GPR大家知道,我们全国是5.1,我们省更多,我们是6.1,曾经是负利率,但即使这样,广大老百姓有一点钱,他还是要想存到银行里去,这个消费预期不确定性造成的,一个是没有钱消费,第二个有了钱他不敢消费。那么这样两者加在一起,造成的后果就是消费不足,内需不足。那我们今天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实际上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改善民生第一个要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要多起来,他就有钱消费了。第二个就是我们要把社会保障要把它搞好,让老百姓未来有一个确定的预期,他有钱敢去消费。所以我们讲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真正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把改善民生的工作要给他做好,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原因。00:17:58那么第三个原因是从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角度来讲的。是温饱型社会进入全面小康型社会的需要。大家知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到了2010年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七千美元,城乡居民的收入据前段时间罗书记有一个讲话。他说2010年,我们省城市居民的收入将达到两万两千七百元,农民的纯收入将达到八千九百八十元。那么这数据就标志着我们省从总体上已经由温饱型社会进入了全面小康的社会。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经过了这么三个阶段,就是建国以来。41,首先第一点叫贫困型社会。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像我们江苏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贫困型的社会。这是一个阶段。2,那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就由贫困型社会开始进入了温饱型社会。3,那么今年我们又开始进一步进入了叫全面小康社会。就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那么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对社会和个人的需求都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那么对社会来说重大的变化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出现了这么一个重大变化。过去贫困型社会我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叫短缺经济,商品就愁产不出来,不愁销不掉,因为当时什么都短缺。在座的我们各位领导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我们都应该记忆犹新,因为大家你看什么都要票。棉要棉票,布要布票,肉要肉票,油要油票,反正什么都要票。要票的原因在什么?短缺。供不应求,没有这么多产品,叫短缺经济。那么现在进了全面小康社会以后,短缺经济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你说我们现在还有什么东西供不应求的呢?很难找到了,那么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就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了,有了一些新的问题。这是对社会。那么对个人而言,他在需求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的追求生存到追求发展。在温饱没有解决之前,大家追求的主要是生存,我们怎么吃饱肚子,冬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这是当时大家想的主要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那人民的需求就开始变化了,这一点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大家都知道马斯洛,早就研究出来了: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以后,高层次的需要就来了。比方说他生存的需要满足了,他安全的需要就来了,安全的需要满足了以后,他的睡觉需要来了,睡觉的需要满足了。他有自尊的需要就出来了,自尊的需要满足了,他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那我们现在老百姓就从生存的需求到了发展的需求,这产生了一个什么新的情况呢?生存需要满足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