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网络教育毕业论文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学生姓名:陈本宝指导教师:毕有余教授学科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号:dtdsxb0909001学习中心:福建大田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4月2目录摘要…………………………………………………………4前言…………………………………………………………5一、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综述…………………………….5(—)观点采择……………………………………………..5(二)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6(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7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8(一)儿童心理理论…………………………………………8(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模式……………………………9(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9(四)心理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9三、儿童权威和社会规则认知发展…………………………10四、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10五、儿童社会认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11六、我们理解的学习不良……………………………………123(1)“学习不良研究是一个富有魅力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12(2)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研究面临的困难与出路………14(3)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15(4)社会认知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论………………………16(5)学习不良儿童社会认知研究的几个方向……………17(6)社会信息加工与社会能力、社会行为、社交地位的关系…………………………………………………………….18(7)社会信息加工与自我的关系………………………..18(8)社会信息加工与注意力、情绪情感等的关系………19(9)社会信息加工与年龄、性别的关系………………..20(10)社会信息加工与信息资源的关系………………….20总论………………………………………………………….21参考文献…………………………………………………….224摘要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关键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特点5前言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他人和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社会认知是一个新的综合研究领域。一、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综述(一)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lking),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Shantz,1983)。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塞尔曼(Selman,1980;1990)认为观点采择在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二)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外发展心理学者对此问题已进行过大量研究。在发展心理学历史上,首先对儿童观点采择发展作出系统理论阐述和实验研究的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其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都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涉及到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认识上的去自我中心,即能够认识到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二是在此基础上对他人观点的推断能力。综观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研究,在研究视角和分析取向上,可以区分出两种类型:过程取向和结构分析取向。61、过程取向(1)存在阶段。儿童认识到对于某一事件或情景,人们彼此之间存有着不同的观点。(2)需要阶段。儿童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人的观点作出推断,以便达到其人际交往的目标,说服别人,在游戏中获胜等。(3)推论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包括除感知以外的所有心理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推论出某一特定情景中他人的观点,即角色特性。(4)应用阶段。个体把自己推断出的信息应用于随后的行为中,如对别人说什么,怎样说等。2、结构分析取向结构分析取向研究所关心的是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儿童进行社会推断的水平和对各种观点的协调及其发展问题。在这一取向的研究者眼中,当儿童能够意识到不仅自己在观察、推测他人,同时他本人也是别人观察或推测的对象时,或者,在人际互动中,他能够跳出互动双方的视角而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与他人的交流时,其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就发生了一种质变。这种质变代表着儿童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心理的重建。这一取向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尔曼(R•Selman)。塞尔曼认为,儿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是以对其观点的假设或采择为前提的,要认识一个人,就必须理解他的观点并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动机和意图等影响、决定其外部行为的内部因素。儿童对不同观点的理解、认同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其自我中心思维方式的摆脱以及认识社会关系的方式的重新构建。通过观点采择可以把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不同方面联系在一起,观点采择能力也体现在社会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塞尔曼研究儿童观点协调所采用的方法是向儿童呈现一系列人际关系两难故事情景,利用这些故事与儿童进行深度访谈。7在儿童情绪情感认知的发展过程中,观点采择能力即起着重要作用,移情是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在情绪情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集中表现。费希贝奇(Feshbach,1987)认为,移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感成分,两种认知成分分别是辨别、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和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成分是移情反应能力。弗拉维尔(1988)将移情分为三种:第一是“非理解性移情”(noninferentialempathy),指儿童看到他人的表情会产生相似的表情,但并无社会认知的成分,例如6个月婴儿看到成人伤心或生气的表情就可能哭或皱眉;第二是“移情性情感理解”(empathyinference),指儿童在对他人的情绪状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似的情绪反应;第三是“非移情性情感理解”(nonempathyinference),指认识到他人的情感体验但没有相似的反应。哈里斯等(Harrisetal,1993)研究指出,4岁儿童和部分5岁儿童不仅能摆脱这种“自我中心”倾向,而且能较客观地多角度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原因即在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三)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一般趋势儿童达到观点采择的年龄问题是近年来研究者颇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有关研究者提出,儿童达到观点采择的年龄要早于皮亚杰指出的年龄。香茨(Shatx,1983)等人认为,儿童在四五岁能够达到认识上的去自我中心,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张文新、郑金香(1999)采用标准化的观点采择测验任务考察了6~12岁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一般趋势及年龄差异。结果发现,儿童观点采择从初步出现到稳定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6岁左右儿童即开始初步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但在利用有关情景线索准确推断他人的观点或视角方面存在较大困难。6~10岁是儿童观点采择的快速发展阶段,10岁左右儿童已能够利用故事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研究中,还有一项研究——干预训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但至今国内仍无学者进行相关的,系统的研究。国外对此项研究也几近空白,只有Aronfreed和Michael的少数干预研究。8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一)儿童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的研究已成为近15年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心理理论最早是由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个体能把心理状态加于自己和他人,那么这个个体就具有心理理论,这种推理系统被叫做一个理论是因为这种状态无法直接观察到,而且这个系统可以被用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后来这个观点就被许多心理学家所采纳,并使这一研究得以延续和蓬勃发展。他们之所以把我们关于心理的知识称之为心理理论,是因为他们认为常人的心理知识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心理因果关系而组成的一贯的知识体系,可以根据这个知识体系对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而这个知识体系就像科学理论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发展心理学家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所采用的主要研究策略是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认知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其中最为经典的实验任务是韦尔曼和普那(Wellman&Perner,1983)设计的“错误信念任务”(thefalsebelieftask)。(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模式(1)建构理论(theorytheory)其代表人物是韦尔曼(Wellman),该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是一个理论建构的过程,如同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即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识,而是通过建构心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关于心理知识的理论框架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一系列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依靠儿童与环境的交互影响。(2)模仿理论(simulationtheory)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的心理,然后通过激活过程把这些有关心理状态的知识概化到他人身上。9(3)模块理论(modularitytheory)其代表人物是AlanLeslie和SimonBaron-Cohen,这种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儿童心理理论的起源问题,认为儿童心理理论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在个体出生时,心理理论便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神经系统,因而,此理论认为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内部生物机能逐渐展开的过程。(4)匹配理论(matching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前提是婴幼儿必须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处于等价的主体地位,即在心理活动情境中,儿童逐渐获得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心理关系的认识,意识到在与客体的心理关系中,自己与他人具有等价关系,从而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的相似性;通过这种不断观察和再认,儿童对这种等价关系的认识得以不断发展,从而逐渐获得系统的关于心理世界的知识。(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一般认为,儿童在4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即4岁儿童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愿望、信念等来理解他人的行为,其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作业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完全处于空白状态。从2岁左右开始,儿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认知的一些基本能力逐步发展起来,这些能力的出现与发展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四)心理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1.解释儿童心理理论获得速度的差异(1)家庭背景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2)家庭言语交流方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3)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2.解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质量上的差异(1)特殊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0(2)文化差异和种间差异与心理理论的关系三、儿童权威和社会规则认知发展对权威和社会规则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达蒙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权威认知的发展,发现两个问题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权威的合法性与服从权威的根据,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变化,即权威的权限与服从权威的正确性,并把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6个水平。总之,儿童对权威与服从的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国外研究者通常把社会规则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范畴;道德规则、习俗规则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