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党领导青年运动的核心组织,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荣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要增强执政党的意识,按照党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通过不断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变化格局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其基本要素包括:(1)共青团组织与青年主体发展的一致性;(2)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与制约;(3)党和国家对共青团组织的期望;(4)当代青年多样化的利益需求;(5)系统的分化与整合;(6)对高新科技和信息社会的适应性;(7)国内外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与趋势对共青团组织变革的规定,等等。一、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组织的发展轨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第一次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第二次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三次是由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转变。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每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主动地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着眼于社会进步和组织变革,着眼于基础建设和组织发展,在积极的实践探索中开拓进取。1.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80年代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的分化组合、社会运行机制的转轨、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都在加速进行,共青团组织也迎来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重要发展时期。1978年10月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两个月后,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拨乱反正,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全团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转移,“学四化、干四化”成为新时期青年运运的主旋律。1982年12月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团结全国各族青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为四化建设英勇劳动、依据四化需要而勤奋学习、适应四化要求而开创新风是中国青年的主要任务。1988年5月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这次大会是一次改革、民主、团结、高效的大会。改革作为共青团十二大的旗帜,将引导共青团以新的面貌开拓前进。(2)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1991~2000年)。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科技体制,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5月共青团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这是在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明确新时期青年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两年后召开的共青团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把亿万青年的力量凝聚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来,努力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跨世纪一代新人肩负的光荣使命。这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议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两大工作目标。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带领各族青年为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寄语青年一代:“坚定科学信念,努力学习实践,掌握过硬本领,培养优秀品德,弘扬文明新风,矢志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创新,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实践中成长进步,贡献力量,建功成才。”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共青团组织在开发青年人才资源工作方面又有了新的拓展。(3)21世纪初期(2001~2008年)。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成为共青团组织的重点任务之一。2008年7月,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确定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认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2.共青团组织的十个转型趋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团的事业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按照党的发展和党的要求与时俱进,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确立执政党助手的意识,进行组织全方位的转型,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组织转型的基本路向和主要内容包括:(1)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思路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思路。新时期团的发展要彻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规划和实施团组织的新时期发展战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格局中运筹帷幄。(2)由青年政治型组织转向多功能的青年社会型组织。党要求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最大限度地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不断巩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按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发展方向,共青团也要由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向全社会的先进青年组织拓展。在保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基础上,向经济、文化、科技、服务等更广阔的领域进军,不仅要带领青年中的强势群体前进,更要关心青年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时时刻刻都要做到同广大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手拉手。(3)由全能型组织转向有限型组织。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我们党不再包揽一切,逐渐将权力下放给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大政方针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共青组织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从过去那种包打天下的全能型组织状态中解脱出来,依据组织的功能和实力重新定位,在新的社会结构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能够做好的事情上来。特别是要在自身建设中下功夫、花力气,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干部和团员队伍。(4)从依附型组织转向法治型组织。共青团80多年的建设发展,都是在党章和团章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像工会组织那样有自己的《工会法》,可以依法行使职责和维护权益。但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明确的政策法规具有导向性、稳定性、制约性和保证性的综合功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在遵循党团章程的基础上,结合变化的新情况,加快青年和青年工作立法的进程。借鉴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司法的框架内对青年事务和青年组织团体的地位做出规定,明确国家、政府、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从根本上保障青年一代健康成长。(5)由团务向青年事务领域拓展。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传统党的青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向我国尚未发育成熟的第三部门进军,成为公共性服务领域的新生力量,履行受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物的职责,是团组织适应未来小康社会架构和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向。要重新明确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定位,在推动青年事务发展的政府项目,制定青年政策法规,指导和协调青年的教育、培训、服务、保护,以及管理青年社团和组织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开辟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领域。(6)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团建模式向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举的团建模式转型。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党确立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政方针。随着市场主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群体的集聚地。这类经济组织的产权结构、设置形式均不同传统的国有、集体经济组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建设难度,挑战性和创新性,都将在未来显现出来。(7)由以战线工作为重点转向以社区工作为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社区分担了国家和企业的许多职能,形成了社会结构重组后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与此相关联的是团的传统青工、青农等重点战线部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当工人和国营企业长期不招收新工人,而逐渐变得职能模糊,工作对象因流动的加快而日趋减少。因此,团的工作重心需要向社区转移,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要求,构建以“属地化”为特色的组织网络,通过“青年卡”、“青年中心”等新的形式,把青年群体组织活跃起来。(8)由垂直的行政化管理转向横向的多元组合。市场经济新体制使权力发生转移,信息知识、创造力、人才资源受到重视,学习型社会正在到来。从集中到分散,传统科层体系受到冲击,中层管理部门被大大削弱,多元管理与和平竞争被普遍采用。赛博文化的兴起,突破时空的界限,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更有层次性和主动性。传统的从团中央到团支部的分级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现象,取而代之的将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性重组整合,以及更加平等、快捷、互利、流畅的现代互动平台。(9)由政治动员转向人文关怀。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两极社会结构,中间层次的群体大量涌现,组织成为一个满足内部成员需要谋求自我发展的自主单位。以宣传鼓动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政治思想工作,随着青年群体的分化与流动加快,以及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其为受教育对象所认可的程度正在弱化。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把青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排忧解难。通过体贴入微的关心指导,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支持,完成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各项任务。(10)由系统内独自活动转向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确定,为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大格局中,争取先机,找准定位,整合社会资源和青年资源。逐渐形成以各级党和政府支持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组织为依托,以社会各界协作互助为基础,以建立阵地、基金、网络、法规和队伍为基本内容,形成功能手段完备和富有成效的社会化互动体系。加强青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学习社会管理工作的知识技能,建立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团组织国家政权建设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二、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目标导向围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组织和怎样建立共青团组织”的时代课题,3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青团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