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区河道生态构建与景观系统研究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济南市城区河道生态构建与景观系统研究的思考摘要:分析济南城区河道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研究河道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从河道系统性规划出发,提出城区河道景观系统分级的概念,探求城区河道景观的建设思路。关键词:城区河道、景观分级、统筹规划一、前言济南以“泉城”著称,泉水文化历史悠久,城市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区域河道水系众多,城区内现有65条河道沟渠。济南近年来,河道水质污染,城市内涝问题,目前是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城市河道治理和水质治理问题,考验着城市的内在品质。济南市一直在河道整治、雨污分流等水生态建设方面探索和实践着。二、济南城区河道水系基本特点(1)泉水文化历史悠久,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济南的发展历史,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基本按照“泉脉—水系—老城—城市”的发展轨迹。泉水、泉群、湖泊、河流等组成济南市的水系景观类型,其中济南泉群水系是济南市风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名泉,与文人名士、名胜古迹相连,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光泽,李白、曾巩、苏辙、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都留下了许多赞泉的诗文。(2)城市东西带状发展,河道南北流向呈羽状分布。济南市的河流主要分属黄河和小清河两大水系,绝大多数集中在小清河的南岸,呈单侧羽毛状分布。河系东西排列,南北流向,分布在济南城区东西发展带上。除东泺河、西泺河为常年性河流外,基本上属雨源型山溪河流;北岸的支流较少,均属平原型坡水河道。(3)河道南高北低,区域界限清晰。济南市南依泰山,北靠黄河,特有的南高北低的地理环境,造就城区内河道水系的流向明显,河道系统区域界限清晰的特征。南部上游基本以经七路为界,多为雨源型山溪河流,排泄山洪之季节性河流,特别是经十路以南的山区侵蚀作用形成冲沟,河道纵坡坡度大;中游城区河道排洪河道,坡度变相对平缓,河道变宽,规则几何形驳岸。北部基本以北园大街为界,为下游平原型坡水河道,具有排涝功能,河床宽平开敞,常年蓄水,北部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湿地,具有滞洪缓蓄功能。图1济南市城区河道分布图三、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济南市政府自2005年起开展了城区河道截污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由于受用地限制,河道一般依据规划蓝线建设,大部分河道工程主要围绕河道自身的整治,带状河道用地与周边城市用地缺乏必要的互动,使得河道景观与城市环境分离,难以充分发挥河道临水透绿的景观效益。同时后续建设维护资金不足,难以调动社会力量,不能形成“以景养河”的良性循环,建设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制约着河道的后续建设。1、河道两岸空间面临的挑战:1)城市发展着重向外伸展,忽略了河道两岸地块重新开发的潜力与价值,水系景观建设与城市发展布局有待衔接。济南老城区水系景观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老城区外围的新城区范围内的河流水系的景观建设却相对滞后。2)城市水系景观功能单一,泉城水系特色有待强化。济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济南市城市水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扩张,城市水系景观虽然保持着旧有的空间格局,泉水和湖泊景观保存较为完好,但是其他水系景观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却呈现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而逐步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的一些河流,仍是单一的城市防洪功能,景观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3)城市缺乏连接河岸的空间构架,规划发展也未能充分发挥河道水系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心与核心。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因此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中去。4)城市单一的开放空间构架和街道没有与河道连贯一体成为有层次和个性的开放系统。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河道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河道长期处于被建筑包围,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往往被私有化,成为管理死角,环境景观差。2、河道治理的主要措施:河道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对城市格局、景观体系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道同时承载着防洪排涝、休闲、文化、生态、审美、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城市中独特的环境景观资源。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工程建设仅能解决河道的防洪、排水、截污、绿化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景观资源优势,致使河道缺少活力和后续良性发展的动力。因此需要长远用地规划,河道景观做好前期的策划,以长远规划为基础,要对整体水系进行统筹规划,使其与周边用地、城市发展相结合,逐步推进。依据区位对济南城区内河道进行景观分级,均衡济南城市绿地游憩空间,实现河道周边用地功能调整,使河道与两岸空间景观互动,是解决济南市城区内河道景观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河道景观廊道结合城市组团分区,与公共空间结合,与绿地公园融合,发挥河道生态、文化功能;城市总体规划应结合河道进行用地调整,实现沿河岸用地功能转型,实现河道空间的相对开放性,发挥河道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优势。四、河道景观分级:河道景观分级,不是按照防洪排水等功能的重要性,而是依据河道所处的区位重要性而定。依据济南市城区主要河流水系分布,符合城市规划分区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与城市组团和用地规划相协调,提出的河道景观的级别和定位。河道景观分级划分为如下四级:第一级:构成城市生态格局的河道生态流域。玉符河、大辛河和巨野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绿色隔离带,分别位于济南市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城区,南北贯穿城市,与北部沿黄色滨河绿化景观带和南部山区绿色生态景观区,共同构成济南“山-城-河”的景观结构,保证城市稳定安全的生态格局。景观规划以大生态、大尺度、大景观为导向,体现山地、丘陵、平原的郊野地域景观风格,符合区域整体景观风貌;创造丰富的地形变化,凸显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承载适宜的游憩活动类型;强调沿河道廊道的连贯性,城市规划建设保持低密度和保护性开发,延续“济水”文化的历史文脉、场地的记忆。第二级:城市特色景观河道——古城区泉水河系和小清河泉城特色风貌老城区的泉水河系,如护城河、西圩子壕、东西泺河等,构成济南市具有泉水特色的景观河系。小清河位于济南北部,是城区河系的主要汇水河道,是济南东西向城市蓝色景观轴线,以河道景观带动城市发展,形成滨河景观发展廊道。古城区泉水河系与小清河,作为泉城济南泉水特色文化的景观河道,打造“泉水流淌、碧水绕城”的泉水特色景观,以河道为载体,塑造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打造“泉水”旅游品牌,延续济南泉水文化的历史文脉,增添泉城的魅力与神韵。景观建设应强调沿河道旅游廊道的连贯性,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健全相关景点和设施,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创造亲水参与空间,体现泉水地域特征,丰富的游憩、旅游活动类型。第三级:城市组团景观风貌河道主要河道为北大沙河、腊山河、兴济河、广场东西沟、全福河、大辛河、刘公河、土河、杨家河等,均布于济南市西区、中心老城区、东部城区,穿越或串联城市功能组团,作为体现城市组团区域景观风貌的河道。依据济南市城市功能分区,分区风貌特色与分区中心河道景观结合,打造各分区沿河的城市风貌景观廊道。河道景观应定位于体现城市区域组团的风貌特征,形成以河道水系为依托的城市分区景观,同时发挥均衡城市游憩空间的景观骨架作用。第四级:城市一般型景观河道济南城区河道南北呈羽状分布,多为坡地季节性河流,具有防洪排涝功能,兼有景观生态功能,共同构成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城市生态水系景观脉络。以“水清岸绿”为基本景观目标,结合济南城市水文地质情况,有条件的进行河道景观蓄水,非蓄水段加强河段绿化建设,结合周边用地和景观特征,实现城市生活、亲水、生态的功能。六、河道景观分级的意义:1、结合河道分级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调整用地布局,实现滨河用地规划转型,发挥河道的景观综合效益,增加城市优良土地资源。2、创造活力水岸,使河岸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区域,充分体现泉水城市特色和地域风貌特征,打造城市水文化品牌。3、实现河道景观廊道的连贯性,构建城市生态格局。利用河道自然景观边缘效应,联合绿地游园等资源,形成城市沿河道绿地生态网络。4、河道景观分级的同时,实现河道的分级控制管理,明确责任与利益,可减少对河道空间的侵占,控制建筑的无序蔓延,形成景观效益的良性循环。七、结语: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水利、市政工程、建筑、园林景观、环境科学等,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河道景观分级,将推进滨河沿线土地利用结构、资源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有效开发利用面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便于实现河道综合治理的特许经营和产业化运作,推进城市水系景观的建设。河道景观分级,对发挥多层次、地域水系景观特色的城市形象,重塑济南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书目:1、《兰州市区河道综合治理研究》刘军,于国伟,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关于构筑济南城市生态水系若干问题的研究》张杰,朱晓燕,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