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社区和家庭基本护理技术1.正常体温平均值及范围:口温37℃(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37℃)2.影响体温的因素(1)运动、进食、情绪激动可使体温升高,而禁食、营养不良、老年人等使体温下降。(2)女性即排卵后体温升高0.5℃,与孕激素周期性变化有关。(3)一般24小时不超过0.5~1.5℃,清晨最低,傍晚最高。(4)感染等可使体温升高。3.口温(1)禁忌症: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疾患和手术、张口呼吸等。进食冷、热食物或开水;面部冷、热敷;吸烟等需30分钟后测量。(2)部位:体温计水银端放置在舌下热窝。(3)时间:3分钟。(4)咬破体温计的处理方法:及时清理口腔玻璃碎屑→口服蛋清或牛奶或进食韭菜等粗纤维食物。4.体温过低病人的复温措施:1)环境为病人提供温暖的环境室温维持在22~24℃之间。2)保暖措施给予干燥保暖的衣物,不可将热水袋放于四肢上。3)营养支持给予热饮料和高热量的食物。4)加强监测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注意检测呼吸和脉搏及观察病情变化。5.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性的搏动。6.正常值: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成人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分。7.心动过速成人每分钟脉率大于100次,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发热、甲亢、大出血、心衰等病人。8.心动过缓成人每分钟脉率小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颅内高压、房室传导阻滞、2甲低等病人。9.间歇脉在一系列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称间歇脉,或早搏。10.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特点:心律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11.脉搏的测量方法勿用拇指诊脉;压力适中;异常脉搏数1分钟;脉搏细弱数不清时测心率1分钟;脉搏短绌者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1分钟,一人数脉搏1分钟。12.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側压力。13.正常值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2~18.6kpa(90~14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14.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15.呼吸增快呼吸频率﹥24次/分称呼吸增快。常见于发热、疼痛、甲亢等。16.呼吸减慢呼吸频率﹤12次/分称呼吸减慢。常见于颅内高压、安眠药中毒等病人。17.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约30秒到2分钟。其特点为: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深加快,达到高潮后又逐渐变慢变浅,然后呼吸停止30~40秒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衰竭与临终病人。18.间断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常见于临终病人。19.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方法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2)胸部扣击3)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4)体位引流5)给氧20.协助患者先穿远侧或患侧的衣袖,再穿近侧或健侧。21.特殊口腔护理适应症:高热、昏迷、危重、禁食、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22.热疗法是指用高于人体体温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舒适的治疗方法。24.影响热疗效果的因素A.湿热疗效比干热效果强3B.一般为30分钟,时间过长,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C.不经常暴露的部位对热有明显反应D.瘫痪、昏迷和循环不良的病人对热的敏感性差E.热敷面积较大,热的反应较强25.使用热水袋为一般病人保暖时,其水温应为60~70℃,为婴幼儿、老年人、循环不良和糖尿病病人保暖时水温50℃内。26.全身用冷法包括:乙醇擦浴和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的浓度为25%~35%。27.基本饮食的种类1)普通饮食2)软食3)半流质饮食4)流质饮食28.正常成人每日尿量是1000~2000Ml;多尿是指成人每日尿量多于2500ML;少尿是指成人每日尿量少于400ML,无尿是指成人每日尿量少于100ML。29.促进正常排尿的方法1)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一般情况为1500ml;如有额外损失,则需增加摄入量。对于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每日摄入2000~3000ml液体。同时鼓励病人进食含水量丰富的食物。2)保证一定的运动量。指导病人有节律地做会阴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活动。3)维持正常的排尿形态。尽可能协助病人维持原有的排尿习惯,如有尿意及时协助病人排尿。卧床病人提供温暖的便器。4)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5)维持有利的排尿姿势。男性站姿,女性蹲姿。6)利用暗示效果,让病人听流水声,轻柔大腿内侧,用温水冲洗会阴部。30.膝胸卧位可用于纠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第二章社区和家庭常用的消毒隔离技术1.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4并非杀灭微生物。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于。注意事项:1)消毒前(1)煮沸消毒前,应将物品刷洗干净(2)根据物品性质决定放入水中的时间,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橡胶制品待水沸后放入,空腔导管需先在腔内灌水。(3)物品不宜放置过多,一般不超过容器的3/4,不透水的物品要垂直放置,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水中。水面高出物品3cm。2)消毒过程中(1)水沸后开始计时,若途中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海拔高的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需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min。(2)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1%-2%的浓度时,沸点可达到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作用。3)消毒以后:将物品及时取出,放入无菌容器内。4.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应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盐水冲干净。5.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擦拭法、浸泡法、喷雾法和熏蒸法。6.压力蒸汽灭菌法的压力102.9Kpa,温度为121℃,时间20-30分钟。7.对芽胞有杀灭作用的消毒剂2%戊二醛、2%过氧乙酸、3%含氯石灰等。8.医务人员遇到以下情况需洗手或消毒手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52)穿工作服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房间、戴口罩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3)直接接触两名病人之间;4)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5)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6)戴无菌手套前和脱手套后。9.疫原性消毒指在有感染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散而进行的消毒。10.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11.常用隔离种类1)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等。2)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3)血液-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4)引流物-分泌物隔离:适用于轻型烧伤感染、结膜炎、伤口感染等。5)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新生儿、严重贫血、化疗间歇期、脏器移檀及免疫缺陷病人等。12.保护性隔离的具体措施如下:(1)设专用隔离房间,病人住单间。保持室内空气正压通风,定时换气,地面、家具等应严格消毒。(2)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患者。进入隔离房间的人员应穿戴灭菌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和拖鞋;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区;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3)病人的引流物、排泄物、被其血液及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分装密闭,标记后送指定地点。13.正确使用避污纸的方法从页面抓取。14.隔离:是指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15.隔离衣使用的注意事项1)隔离衣的衣领和内面属清洁区;62)隔离衣应完全遮盖工作服;3)隔离衣挂在清洁区清洁面朝外,挂在污染区污染面朝外;4)隔离衣每日更换,隔离衣疑为污染或已被污染应及时更换。第三章社区和家庭用药管理1.给药目的1)治疗疾病及减轻症状2)预防疾病,增强体质3)协助诊断4)维持机体正常功能2.给药的副作用1)副作用:与药物作用无关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3)后遗效应:催眠药物残留影响4)特殊反应:过敏反应3.家庭中常用的给药方法1)口服给药法2)皮下注射法3)吸入给药法4)局部给药法4.胰岛素的保存方法1)应保存在2~8℃之间的冰箱内2)应放在阴凉处3)如果变成黄褐色不可使用4)不可放在电视机等致热的物品上5)从冰箱取出后需放在室温下复温方可使用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7)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5.药物的吸收速度: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76.吸入给药法是将粉剂或气雾剂的药物颗粒直接吸入呼吸道而发挥作用的给药方法。第四章社区和家庭常用特殊护理技术1.氧疗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改善生命体征。2.缺氧程度以及给氧流量和浓度1)轻度缺氧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肺心病30%以下)2)中度缺氧予中流量吸氧2~4升/分。3)重度缺氧予高流量吸氧4~6升/分(冠心病37%以上)3.氧疗副作用:呼吸抑制、氧中毒和肺不张。4.管喂饮食:是通过导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或营养液、水和药物注入胃内的方法。5.鼻饲管插入的长度45~55,灌入液体温度为38~40℃、灌入液体量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6.换药时应先换清洁伤口,然后再换沾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7.血液净化疗法:是指能够从身体内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纠正内环境紊乱的方法的总称。包括胃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8.为病人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时,每次灌入腹腔的透析液量1000-2000ml,保留时间为45~60分钟。9.为病人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时,白天每次灌入腹腔的透析液的量2000ml,保留时间为4~6小时。10.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11.女性导尿导尿管插入长度4~6cm,男性导尿导尿管插入长度20~22cm。12.当护士用单腔导尿管为成年女性病人进行留置导尿术时,见尿后应将导尿管再插入1~2cm。双腔导尿管为成年女性病人进行留置导尿术时,见尿后应将导尿管再插入5~7cm。13.如何预防导尿管逆行感染?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防感染。2)病人翻身或者下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导尿管和集尿袋。集尿袋不得高于膀胱水平。83)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防止导管扭曲、受压,并定期由上而下的挤压导管。4)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或隔日做好会阴擦洗。5)每天更换引流袋,认真观察和记录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和性状。6)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硅胶导尿管可保留1个月。7)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8)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14.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5天,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应用50%硫酸镁湿敷。第五章社区和家庭常用急救技术1.心跳骤停:是指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病人,在发病或受伤24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心搏停止。2.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3.生命链包含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早期通路、早期基本生命支持、早期心脏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4.心肺复苏术: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以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术重建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完全恢复的一系列抢救措施和复苏过程。5.心跳骤停判断标准1)意识丧失伴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