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一、变法背景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国际潮流。①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②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2、国内局势: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基础: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二、维新变法过程(一)准备:维新思潮(康梁谭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著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必然,提出“民权论”。谭嗣同:维新派的激进者。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鼓励国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倡西学,实行君主立宪制,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开始:1895“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中外纪闻》,摘登中外新闻,介绍西学、西政,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他们还在北京组织“强学会”,集会演讲、印行书刊。从此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989.6.11-1989.9.21共103天。2、开始标志:《定国是诏》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应诏统筹全局折》3、内容: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与康、梁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比较,归纳百日维新的评价与特点。(投影):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方面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文教方面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⒈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⒉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⒊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⒋从性质上看,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⒌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⒍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传播。⒎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四)失败:1、失败标志: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2、失败原因:(1)客观上:对改革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具体有①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表现: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数高级官吏反对新政);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2)主观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具体有①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群众。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来源:Zxxk.Com](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3、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进程漫长而曲折。三、意义1、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2、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进步性。3、它是一场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具有启蒙性。(最深远)(探究一)、从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理解戊戌变法的影响(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激发了爱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4)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办学堂、创报刊、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探究二)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维新变法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迥然不同。日本很快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维新变法运动却最终失败。【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项目戊戌变法[来源:Zxxk.Com]历史趋势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新旧力量对比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不成熟,对皇帝和列强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脱离群众。具体措施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顽固派强大,措施激进,无法推行。改革者素质戊戌维新领导人普遍缺乏政治实践锻炼。他们成长于书斋,缺少谋略,维新前都未从事过社会管理工作。国际环境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帝国主义不愿中国独立强大,国际环境不利。[来源:Z。xx。k.Com]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3)从性质看: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3、归纳“改革的时代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2)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3)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4)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5)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4、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商鞅变法(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5、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五看:(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4)看改革者的素质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6、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要敢于改革。②改革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斗争精神、必胜信心。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③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④改革具有多样性必须实事求是: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⑤善于获取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经验教训。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改革,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来源:学科网ZXXK]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来源:学+科+网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