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师大附中2011年高考模拟测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3)固时俗之工巧兮,。(屈原《离骚》)(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6),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2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埋伏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笼络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御:治理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纠正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手以付洪之B.①与洪之相见,②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C.①所入十倍于常D.①乃卧而引药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人而徐趋,至而自谢五.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3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人户籍,缴纳租税。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译文:(2)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译文:八.D(纠:检举)2.D(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然后”等。A①介词,译为“用”、“拿”;②连词,表目的。译为“来”。B①介词,译为“跟”、“同”;②动词,译为“结交”、“交好”。C①介词。译为“比”;②介词,译为“对于”。)3.A(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4.c(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5.(1)(3分)将领们都想发兵进攻,李洪之却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2)(3分)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4(3)(2分)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雪夜雪韩愈白居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试比较韩诗“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与白诗“已讶衾枕冷”中的“讶”字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差异。(2分)答:。(2)虽然都是写雪,但两首诗的表现角度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由于袭人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B.正月初八高家放烟火由年青人布置安排,长辈们拗不过他们请求都来了,只有爷爷受不住夜间寒气,没来参加。他们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黑暗的夜空银花飞舞,色彩变幻;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把水面映成了奇异的颜色。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家》)C.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大喜得脱。(《三国演义》)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复活》)E.她立刻迈开大步,披头散发,在窗栅栏前踱来踱去,眼睛冒着火花,用肩膀撞着墙,活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母狼。它已经饿了很久,现在感到喂食的时间临近了。5爱斯梅拉达被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那天,隐修女居第尔思念女儿的痛苦比往常发作得更厉害。当她听说要处死一个埃及姑娘时,她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这天仙美貌的姑娘。只见她越走越快,拐过一个街角,就在他刚看不见她时,就听见她一声尖叫,他急忙赶上去,请简述甘果瓦看到了什么?他怎么做?结果如何?(2)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修下请书,选帐下能言快语一人为使,登舟渡江。江口关平问了,遂引使者入荆州,叩见云长,具道鲁肃相邀赴会之意,呈上请书。云长看书毕,谓来人曰:“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来赴宴。汝可先回。”(《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简述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①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第二十》)【注释】)①出纳:意在“出”上,“纳”不译。(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看来,要想参与政事,有所成就,就要尊奉“五美”,摒弃“四恶”。6B.孔子认为,在让老百姓获利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好处,就称得上是“惠而不费”。C.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怠慢任何人,不管他们人数是多还是少,势力是大还是小。D.孔子认为,从政者在下达命令与要求完成间留的时间不充裕,那就是残害百姓。(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第十二》)这句话所体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盛宁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国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7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相比,缺少通俗的亲切和美丽……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节选自《书摘》2010年12期,有删改)10、从文本上看,下列不能体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说法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B.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C.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出的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D.世博会德国馆所体现的巧思、法国馆所体现的幽默、日本馆所体现的创新、韩国馆所体现的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