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年高考历史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0年高考历史科命题走向与备考策略黄明亮(一)试卷结构合理1.题型结构: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共设置了必做部分12道选择题(48分),1道非选择题(37分);选做部分3道非选择题(每题15分)2.考试范围:从试题组卷方式来看,试题编排次序注重古今中外的时序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同时也注意将不同模块的知识加以糅合,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核。一、09届考情分析按教材模块体系分:必修一(22分)、必修二(28分)、必修三(31分),历史常识4分,必修一所占比例最小,必修三所占比例最大,基本合理。从知识内容构成比例上看,中外史为6:4。总之,试卷结构平稳,知识点覆盖面广,分布合理,难易适中,文字阅读量安排适当。试卷以原创题为主,有利于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发挥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绝大多数题目都提供了新材料、新情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体现了学科特色。(二)试卷特点1.试卷设计体现“课标”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循《考试说明》,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及其整合与活用。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选取的历史知识如世纪年代计算、“新文化运动”、“过渡时期”、“改革开放”、“希腊文明”“十月革命”“戊戌变法”“华盛顿”“孙中山”等,都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但不拘泥于教材,相对于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教材中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结合试卷给出的相关材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和迁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设计体现课改以后中学历史教学应以课标为本而不以教材为本的思路,有利于引导活学、活用历史知识,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来考查相关能力,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对考核的内容要充分理解、灵活运用。2.能力立意,全面考查学科的各种能力要求从选择题来看,考查多从历史阶段特征角度出发;试题基本上都通过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营造新的历史情境,考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应用新史观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涉及对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史观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如要求学生从全球整体的视角来考查历史,中国的李贽和意大利的布鲁诺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要放到16、17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去认识他们被视作“异端”的相同原因。选做题中题目A的改革和题目C的人物两题都注重中外联系,体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41题C的评价答案中体现开放性。这些试题的设计,对今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有一定的启示。4.关注福建地方文化特色各省区自主命题意味着可以通过命题引导考生了解和热爱家乡,提高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培养公民意识的设想成为今年我省历史试题的重要亮点。试卷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19题厂长经理呼吁“松绑”、38题“李贽”等考点,从福建沿海的地理特殊地位对福建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到改革开放中福建企业家在全国率先呼吁“松绑”放权,以及李贽的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都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5.考查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关注和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突出亮点。本次试卷命题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第13题考查公元、世纪年代史学常识,第23题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理解。6.重视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反映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时政热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综合素养的养成,是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所有的题目都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导向,让考生通过答题体验与升华。总体上看难度中等偏难;试卷突出考查历史学科主干基本知识,没有出现偏难怪题和科学性问题;充分体现时政热点,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突出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历史学科的能力,特别是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试题设计匠心独到;初步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三)稍显不足1.总体上看,试卷过于强调“平稳过渡”,变化不大,因而“创新不足”,无法充分体现“让改革者收益”的观点。2.命题材料过于单一。3.主观题的设问思路比较老套,参考答案的开放性不足,未能更好地对考生的思维层次性进行评价。(四)、考生答题情况简析09年高考全省历史学科有效试卷共105167卷,历史平均55.3分,难度值0.553,比《考试说明》要求难度值略低。但作为高考,实际考试结果的难度值会超过0.553,大多数人感到满意。第I卷12题中有9题难度值在0.50~0.77之间,在正常值范围内。第13、17题偏低,第20题偏高。特别是第13题、第17题出人意外的低平均分,把第I卷的平均分拉下,致使第I卷成绩与预计的低了三个百分点,整卷的难度值也被拉下。第Ⅰ卷考试结果:第Ⅱ卷考试结果:第Ⅱ卷历史题包括必考题38题和选考题41题中的A、B、C三选一,总分值52分(其中38题分值37分,41题分值15分)。据电脑采样,38题考生平均分18.19分,难度值0.492。41题选考A难度值为0.482。选考B难度值为0.437。选考C难度值为0.45。选修部分得分偏低。评卷总结影响考生成绩主要因素:①.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缺漏严重,如第13题的世纪、公元前换算,应是初中就掌握的史学常识,结果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考生答对。②.知识链接、迁移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结合试卷给定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和高中所学知识并加以灵活应用。③.材料阅读能力较低,不仅文言材料,就是现代文材料,有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看懂,因此影响了有效信息的提取,无法准确答题。④.学生通史意识较薄弱,缺乏整体历史观念,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把握较弱,时序、中外历史的结合融会贯通能力较弱。⑤.归纳、概括、比较能力较弱。本次考试,有多处对考生概括、比较能力的考查,结果相当多的考生只会罗列材料,不会进行对比、分析。⑥.文字表达能力不强,行文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二、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卷走向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题型和评价方式稳中渐变★4种能力层次12种能力,以1、2种能力层次为主,3、4种能力层次为辅★整卷难度系数预计为0.56,整卷从易到难排列:选择题、非选择题、必考题、选考题。★考查主干知识、两种版本兼顾★重视省质检的实验参照作用★“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成为命题思维方式与标准操作程序★通盘考虑知识范围、呈现方式、考查层次、难度把握、版本差异、地区公平······★不考偏、难、怪、繁试题,体现能力立意而非知识立意★体现自主命题特色——自主性、地方性(1)取材地方课程资源案例:福建题材——14题“以海为田”、19题“企业松绑”、38题“李贽思想”(2)探索新的文综形式在以历史学科内部综合基础上,探求新的综合形式——史地综合案例:17题“东渡黄河”、历史政治综合案例:24-25题用历史题面设置历史、政治题组。(3)涉及史学前沿动态(课改导向)案例:20题雪莱语、23题柯林伍德语(4)重视时代特征考查案例:14题“以海为田”、15题“农产品出口”、18题“过渡时期”、22题“外交思想”、38题“李贽与布鲁诺”、41题C“孙中山与华盛顿”……2.借鉴近年全国各地课改卷成果(1)以新史观统领(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案例:第14、15、16、20、23、24题……★多用中外比较体现整体(2)传承“三新”风格(材料、情境、问题)(3)关注历史学科特色案例:13题“计算年代”为陈题新作、16题“号外”新文化运动成果在五四中展现、24题“增长率表”并考察阅读与提取信息能力;14、20、23题具有史论色彩……(4)重视现代公民教育(热点、现实)案例:17题“东渡黄河”——国共合作;19题“松绑”——改革30周年回顾;38题、41题A、B、C都涉及“民主、科学”等现代公民意识★重视历史与现实联系,但不刻意追求热点3.与省质检卷形成对接、过渡困难:无专业命题队无丰富实验数据自主命题缺乏经验在试卷形式、命制技巧、难度把控等方面均会与省质检相仿。4.选修部分内容会有变化“改革”模块:有可能增加“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人物评说”模块:有可能增加“秦始皇”、“亚里士多德”有可能提供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中外比较5.研究性学习有可能入题(一个小问)体现课改成果指导中学教学命题形式创新案例:(09年广东高考)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参考答案:(1)晚清组。(1分)(2)①东汉组、宋代组。(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6.命题素材会更加多样化增加图表材料可能出现同一时代不同人物的相关材料7.整卷难度的调适将保持稳定2006年—2009年全国卷·历史:难度系数0.44、0.48、0.48、0.46;福建·历史:难度系数0.54。在保证选拔性的区分度的同时,落实“服务基层”的方针。选择题难度约0.59非选择题难度约0.51整卷总体难度值大致在0.55左右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策略(一)强化“三主线一理念”的复习思路要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统筹做好2010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二)复习备考指导思想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学要求为航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新课程试验省份07—09高考试题为参照,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构建高考复习新体系。(三)注意知识体系的整合必修与选修内容整合必修内容之间横向整合不同版本之间整合以课标体系统览全局以《考试说明》体系应对高考(四)把握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你知道吗”,“知道多少”识——“你理解吗”,“理解的深、广度如何”用——“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吗”,“解决怎样难度或复杂的问题”(五)教学和备考策略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历史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粗线条的时间线索3.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4.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六)具体教学建议精心制定高三整年教学计划,心中有数。订好计划,全盘考虑,不赶教学进度。注重在平时教学中培养能力。加强对考点研究,分清主次,理清条理,研究每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