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交通引导发展——江苏省城乡规划的思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张泉1一、城乡规划的交通理念探索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简介三、江苏省综合交通规划构想2交通分区公交优先停车调控慢行友好枢纽体系交通与用地相互反馈交通方式结构优化交通引导发展路网支持公交优先一、城市规划的交通理念探索一个理念三个方面五项措施31、交通分区划分目的:制定差别化交通分区政策,统筹设施布局,调控交通需求,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划分标准: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优先特点为主区分。划分方法:按照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特征相似的用地相对集中布局来划分交通分区。42、公交优先优先意义:公交优先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战略,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优先基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引导构建完善的公交优先体系,首先应形成有利于公交优先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这也是我省城乡规划当前亟需进行的紧迫任务。优先机理:城际轨道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城市公交走廊引导轴线发展,客运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路网与公交优先相协调,停车支持公交优先。5优先途径——六个优先立法优先:建立以公交优先为导向的交通法规体系,解决公交行业性质、公交运营、公交监管与保护等问题。规划优先:各类规划的编制都应落实“公交优先”的理念,明确“公交优先”在本规划中的任务,研究创新“公交优先”导向下的规划方法。路权优先:机动车道路的路权分配应优先保证公共交通车辆的行驶。财务优先:包括投资优先、票价优先、补贴优先,是确保公交优先发展的经济基础。政策优先:为促进公交优先发展而确立的各项配套政策或机制,主要指公交优先发展中的“软环境”保障措施。服务优先:公交系统为所有乘客提供优质服务,除了票价可承受之外,还包括公交服务的可靠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公平性等方面。63、停车调控调控作用:停车是车辆出行链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调控交通方式结构和调节交通流时空分布;停车设施与土地利用互动,可以调整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调控对策:分区调控、分类调控、分时调控、分价调控。规划理念:“供需统筹、以供定需”、“区域差别化”。技术路线: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停车设施资源,对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行进行调控,促进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支持公共交通优先。74、慢行友好发展定位:是绿色交通方式的最高等级,塑造连续、友好的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用地布局:以慢行单元为尺度组织混合用地功能。慢行网络构成需求导向的通勤网络资源导向的休闲网络中心体系导向的公共服务网络慢行单元导向的共享网络85、枢纽体系相关关系:枢纽的公共交通越发达,汇聚的交通线路等级越高、线路越多,其所在城市中心的等级也越高。协调规划:枢纽体系应与城市中心体系进行协调规划,使城市中心的交通需求、客源供给与交通枢纽的疏解能力、客源需求相互支持。9案例: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开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居住用地开发货运交通引导工业用地布局优化空间布局交通枢纽公共交通走廊混合用地10公交优先发展区公交与小汽车平衡发展区小汽车宽松发展区机动车限制发展区历史镇区生态保护区(1)以分区差别化政策调控交通需求11以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引导城镇空间集聚以交通枢纽引导城市用地开发和服务业发展(2)以公共交通引导居住与服务业布局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公交主要交通枢纽次要交通枢纽12(3)以货运交通引导工业用地集聚高速公路快速路高等级航道货运铁路枢纽高速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出入口货运铁路枢纽快速路高等级航道工业用地13(4)以特色交通引导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轨道交通旅游专线公路水上旅游交通旅游轨道交通旅游专线公路水上旅游交通14(1)城市化方针的思考城市化质量有待提升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城乡、区域统筹不足以城市带、都市圈为城市化主体形态,引导全省城镇集聚发展;以特色城市化为途径,推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以集约型城市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简介1、城市化与城乡发展战略15(2)城市化与城乡发展策略特色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引导形成紧凑城市、开敞区域功能转型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服务均等保障城乡统筹低碳发展有利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推动健康城市化16(3)城市化水平预测按2030年全省常住人口9000万人进行规划,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镇人口为7200万人。全省人口继续向城市带、都市圈地区和特大城市集聚。01020304050607080902000年2005年2009年2015年2020年2030年城市化水平(%)172、城镇空间布局规划(1)空间利用格局开敞型区域南北两片绿肺紧凑型城市城市带轴集聚“腹地开敞、带轴集聚”18一带:沿江城市带二轴:沿海城镇轴沿东陇海城镇轴三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一极:淮安增长极一带二轴三圈两区一极(2)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方案19两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沪宁沿线地区南沿江地区北沿江地区扬镇城市组群常泰城市组群澄张靖城市组群昆太城市组群三沿四组群城市组群发展,推进跨江联动发展转型提升,打造国际先进①沿江城市带20一沿:2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临海高等级公路、沿海高速铁路等组成的沿线地区发展;多核:重点培育连云港-赣榆、盐城-大丰、南通、东台、滨海-阜宁城市组群、启东;临海:加强港城、港镇和产业园等的建设,落实农场的属地化管理;生态:保护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和沿海重要湿地。港产城联动、多核心带动临海突破、生态约束②沿海城镇轴21一沿:东陇海沿线地区三核:徐州、连云港、宿迁-新沂城市组群产业带动、极核驱动港城联动、东西互动③沿东陇海城镇轴22④南京都市圈提升核心,带动轴向推进同城化,辐射中西部圈层+放射式一核:南京两圈:紧密圈+核心圈三沿(省内):北沿江沿线地区、沪宁沿线地区、宁句沿线地区推进句容、仪征与南京的同城化发展23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化提升质量城乡空间优化交通一体构建设施共建共享旅游资源整合生态环境共保⑤苏锡常都市圈24提升中心轴向集聚产业振兴跨界协作单核心放射状一核:徐州两沿(省内):东陇海沿线地区、徐宿沿线地区⑥徐州都市圈25⑦苏北腹地强调据点带动地区发展,重点发展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乡镇;依托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制造加工、物流、公共服务等功能,实现特色化发展。城镇点状集聚区域特色发展提升发展品质26整合淮安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推动三淮空间实质性一体化。整合中心城区、空港地区等重要功能地区的发展,推动淮安市区和周边地区联合发展;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构建区域性重要的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以开发区为重要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交通减量和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⑧淮安增长极强化功能、构筑枢纽、特色发展27城镇点状集聚区域特色发展提升发展品质强化宁杭沿线地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发展品质;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⑨宜溧金高地区28建制镇作为农村地域的基本服务中心,走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带轴地区的建制镇,应提升城镇品质,集约化发展;建设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注重现代农业服务功能建设,成为高品质的城市农副产品集中供应地、都市休闲旅游服务基地。点状发展地区的建制镇,应重点强化为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承担农村社区的管理、商业、文化、科技服务等各项职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①建制镇规划引导(3)城乡统筹下的新农村建设29村庄建设原则:城乡统筹、服务均等;自然生态、乡土风情;保护耕地、规模经营;因地制宜、集约发展;尊重民意、循序渐进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鲜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引导村庄集聚集约发展,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保护特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②乡村规划引导30城镇人口数量(万人)2009年2030年沿江城市带(不包括南通)2292.014050沿海城镇轴915.561520沿东陇海城镇轴539.16800带轴合计3746.736370点状发展空间(包括淮安)548.09830全省合计4294.82720011481112002468101214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点状空间城镇规模等级变化2009年2030年(4)城镇人口空间分布31交通分类引导差异供给设施差别供给方式结构优化集约建设交通分区引导交通枢纽地区乡村交通旅游交通节能减排要求交通引导发展空间结构优化货运发展水运客运轨道优先三、江苏省综合交通规划构想321、规划要求适应人多地少的省情——归并交通设施廊道,主要走廊发展运能大、节地的交通方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空间布局——发挥交通的引导和调控功能适应现代化的运输效率——加强交通衔接,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节能减排交通方式,提升交通工具节能减排技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升交通系统的便捷、舒适度332、规划原则区域轨道优先,引导城镇空间集聚设施分区供给,引导区域差别化发展方式结构优化,引导交通节能减排343、发展策略优化方式结构,引导城镇集聚,促进设施统筹区域交通公交引导城市用地布局,设施调控交通需求分布,内外交通有机衔接城市交通体现乡村特色,引导村庄布点,促进乡村旅游乡村交通35区域交通方式结构规划目标公路交通(%)区域轨道(%)小汽车交通公路客运全省75-8020-2555-6020-25沿江城市带50-6010-1530-35沿东陇海、沿海城镇轴60-6520-2520-25点状发展地区50-5535-4010-15客运方式结构:体现城市带内、外差别化方式引导区域轨道比例:介于日本和法国比例之间交通方式结构目标区域客运交通方式结构目标36区域货运交通方式结构目标交通方式公路区域轨道水运管道各方式比例(%)45~508~1335~405~10货运方式结构:显著提升水运和管道方式比例适当提高区域轨道方式比例37(1)交通分区交通和城镇网络化地区(沿江城市带)交通和城镇发展走廊地区(沿东陇海、沿海城镇轴)交通走廊地区(徐宿淮盐、中轴、宁连、宁杭交通走廊)交通特色优化发展区(苏北腹地、点状空间)都市圈和腹地中心城市地区(南京徐州都市圈、淮安中心城市)5、交通布局框架38沿江城市带沪宁走廊、沿江走廊沿东陇海、沿海城镇轴东陇海走廊、沿海走廊苏北腹地、点状空间宁连走廊、徐宿淮盐走廊、中轴走廊、宁杭走廊沿江城市带城镇轴苏北腹地、点状空间(2)交通走廊39走廊客货流量预测、功能分析和引导、控制要求区域走廊名称2030年流量预测走廊功能引导和控制要求客流(亿人/年)货流(亿吨/年)沿江城市带内走廊沪宁走廊4.83.5城市带内主要客流走廊引导城市带内城镇紧凑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优先,货运和过境交通向城市带外围引导。沿江走廊(长江以南)32.9沿江走廊(长江以北)1.92.1沿东陇海、沿海城镇轴东陇海走廊1.41.3过境和城镇主要客货流走廊引导中心城市极化发展,高速铁路承担主要城市联系,提升和走廊联系的公路等级,控制走廊内高等级公路密度。沿海走廊2.93.3点状空间、苏北腹地宁连走廊1.51.2点状发展地区客货流走廊引导交通设施向走廊集聚,通过交通设施供给控制城镇无序蔓延。徐宿淮盐走廊13.9中轴走廊1.73.3宁杭走廊1.80.840沿江城市带: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离,轨道公交化运营沿海、沿东陇海城镇轴:交通走廊客货分离,发展快速、大站距轨道系统;苏北腹地和点状发展地区:强化淮安铁路枢纽功能,发展干线铁路。沪宁走廊:多层次轨道系统南北沿江、宁杭走廊:城际轨道系统6、交通设施布局分层次、沿走廊、区域差别布局(1)区域轨道交通41(2)公路城市带轴地区主要走廊高速公路基本形成;走廊内干线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走廊外公路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