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2014年8月1目录前言...........................................................................................11总则............................................................................................21.1适用范围..........................................21.2术语和定义........................................21.3编制依据和引用文件................................31.4市县区划定位和主要任务............................31.5区划原则..........................................41.6区划目标..........................................51.7区划范围..........................................62分区方法和技术路线...................................................................72.1环境功能区类型....................................72.2区划方法..........................................82.3区划的技术路线....................................93环境功能评价............................................................................113.1环境功能综合评价指数.............................113.2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124功能区识别与划分.....................................................................144.1主导因素法识别环境功能区.........................144.2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条件.............................154.3与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164.4环境功能区的命名.................................1824.5分区界线.........................................194.6其他要求.........................................195分区环境目标与管控措施..........................................................205.1分区环境目标......................................205.2管控措施.........................................205.3负面清单.........................................226工作流程...................................................................................256.1确定任务.........................................256.2调查、收集资料...................................256.3文本编制和边界核实...............................256.4区划论证及公众参与...............................256.5区划批准实施.....................................267成果要求...................................................................................277.1文本与说明要求....................................277.2功能区登记表......................................287.3图件要求.........................................287.4数据库要求.......................................298管理与信息公开........................................................................308.1资料管理.........................................308.2数据库管理.......................................308.3信息公开管理......................................30附件....................................................321前言开展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是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十三届五次全会关于编制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完整的环境功能区划体系重要一环,是建立“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为规范市、县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明确环境功能区划编制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确保区划质量,制定本指南。本指南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起草。本指南由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2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浙江省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设区市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市本级。县(市)环境功能区划范围为行政管辖范围。1.2术语和定义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功能:指环境各要素及其组成系统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所提供必要环境服务的总称。基于环境系统“保障自然生态安全和维护人群环境健康”的功能属性,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保障自然系统的安全和生态调节功能的稳定发挥,即保障自然生态安全;二是保障与人体直接接触各环境要素的健康,如空气的干净、饮水的清洁、食品的安全等,即维护人群环境健康。环境功能区:指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分异规律划定的区域,区域内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是指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持续稳定发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必须实施严格保护的国土空间。31.3编制依据和引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第35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第42号)《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环办函〔2012〕第946号)《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国函〔2012〕163号)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7798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900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1.4市县区划定位和主要任务市、县(市)环境功能区划是最基础的环境区划,是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的控制性详规,为建设项目落地和区域开发提供可指导、可操作、可落地的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基本依据。主要任务是,落实省级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制定本地区环境功能分区方案,划4定本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环境功能区边界,以及水、大气、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管理的具体指标和标准阈值,细化分区差别化管控措施,明确分区管控的负面清单。市县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完成实施后代替现有的市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1.5区划原则1.5.1保护优先、以人为本优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区,以及具有一定自然文化资源价值或尚未受到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且仍保留着其自然特点的较大连片区域,划定生态功能红线,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在环境相对不太敏感的区域,充分考虑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控制污染,以实现保障人群环境健康和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1.5.2综合评估,科学定位根据环境的区位、环境功能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等自然属性,综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功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结合对区域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发展对环境功能不同需求的评估,科学确定区域环境的基本功能,划分环境功能区。1.5.3突出主导、统筹兼顾突出区域的主导环境功能,制定主体环境功能目标和专项环境质量目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在不削弱区域主导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其他非主导环境功能需求,制定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确保主导环境功能不受其他功能的影响而改变。51.5.4衔接协调、操作可行区划编制应与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区划)进行有机衔接,既要落实相关规划的保护要求,又要对开发类规划形成约束,并与周围相邻市、县环境功能区划做好协调。要达到各类功能区边界、环境目标、管控措施及负面清单清晰可落地的要求,为管理部门提供可行的操作手段。1.6区划目标按照生态环境资源的空间差异性进行环境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分区差别化环境管理政策,约束和引导区域开发布局,控制和改善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行为,确保国土开发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相协调,对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为我们子孙后代留足高质量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优美的生态景观资源和健康安全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育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和优美的生态景观格局。——维护人居环境健康,通过明确各环境要素的防控重点和环境准入条件,引导人口分布和城镇、产业布局与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相适应,防治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确保环境安全和人群健康。——保障农产品环境安全。建立严格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防止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对区域农产品产地的污染影响,稳定和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为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61.7区划范围区划范围主要为陆域与岛屿。沿海地区和海岛市县应考虑潮间带滩涂湿地,海洋类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需要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区域。72分区方法和技术路线2.1环境功能区类型根据区域保障自然生态安全和维护人群环境健康两方面的基本功能,依据不同区域自然属性、生态环境特征、主要功能和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规律等,统筹考虑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