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C.郡县制D.推行刺史制度3.《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4.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5.1367年,朱元璋下旨:“国家立三大府,()总政事,都督掌军旅,()掌纠察。”这就奠定了明代官制的基本框架。(注: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丞相)。文中两个空白处分别应该是A.中书,司礼监B.六部,御史C.中书,御史D六部,司礼监.6.清代的理藩院①是专管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的中央官署②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③有利于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④由元朝的宣政院发展而来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写:“(1937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此描述的场景①出现在淞沪会战期间②延续六周,30万中国人被杀害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④在发生及以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2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前不可能发生的是A.七七事变B.淞沪会战C.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D.枣宜会战10.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2.右图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A.辛亥革命爆发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D.解放战争爆发13.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4.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下列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④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1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16.公元前399年,古代希腊雅典最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当时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民主法庭D.元老院1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18.史学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法国历史学家托尔维克曾说:“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A.作者认为要理解法国革命有很大难度B.作者的思想体现历史研究“孤证不立”的思想C.作者认为法国历史和社会对理解法国革命价值不大D.作者认为要理解法国革命,有必要对法国以外情况做研究19.1871年,麦克马洪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下列属于他的权力范围的是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和解散众议院③缔结条约④特赦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0.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文中史实错误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21.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批评冷战政策22.读右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3AEM”意为“财政贷款”),作者的主要意图是反映美国A.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对苏联提供经济援助D.帮助欧洲经济复兴23.“在万隆精神鼓舞下,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亚非国家日益增多,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潮流。”这股“政治潮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导致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分化瓦解D.形成与美苏对峙的第三方力量24.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第Ⅱ卷(共52分)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27分,共计52分)25(25分)民主制度是人类共同的政治追求,各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材料三史学界和政治学界历来对美国1787年宪法多有讨论,大体有如下角度:①宪法是一种妥协的产物;②宪法是对英国宪政体制的继承和创新;③宪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与国王之间为限制王权持续妥协的具体表现。(9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德国代议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10分)(3)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您更倾向于材料三中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6分。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26(27分)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三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密约》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反映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9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例子,分析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背景。(8分)2014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ACCBCDDC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DACBDDBABAC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27分,共计52分)25、(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2分,答出“保留了国王”即可得分)表现:①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2分,每部法律各1分);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2分)②确立责任内阁制(2分,或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虚君)(1分)(2)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4分)主要特点:中央拥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色彩浓厚;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6分)(3)倾向于①:(2分)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是中央和地方妥协的产物;南方人口的计算方法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妥协;参、众议员的产生方式体现了大小州的妥协。(写出1点2分,2点3分,3点4分)倾向于②:(2分)继承:保持了英国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代议制的重要形式(2分)。创新:创立了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的中央权力构建原则。(2分)倾向于③:(2分)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任写2点4分)26(1)背景:甲午战争时中国希望“联俄拒日”;(2分)俄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2分)影响:中国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2分)中华民族陷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都可)(2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