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专题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学习要求”力求准确解读课标的内容标准,逐课表述内容标准在教学中应把握的深度和广度,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是课标内容标准的细化。学习目标包括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教学建议”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其中借鉴了课改一线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历史(Ⅰ)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教学前可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基础。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夏商周历史,如展示“司母戊鼎”图片,提问有关鼎的用途、象征性意义等,唤起学生记忆,既实现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与整合,又激发其学习兴趣。3.讲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关系,说明它们在当时所起的作用。4.介绍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从郡县制的建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通过嬴政自称始皇帝,自信超越“三皇五帝”功绩的事例,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统一国家的功绩。2.准确阐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定义,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并以具体的事例做适当的归类与比较。3.让学生模拟或了解秦朝中央大臣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加深对郡县制建立背景的理解。4.将郡县制与分封制作适当地比较;或组织学生运用讨论法去认识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汉到元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监察制度的变化;知道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认识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相关史实,在明确秦朝政治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学习。2.引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理解、概括其主要内容,从而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有清晰的主线脉络。3.采用图示法,指导学生制作示意图或简表,将汉到元有关中央与地方机构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在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中,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明朝的宰辅制度与英国内阁制的区别。让学生知道英国内阁制和首相制来源于中国明朝的政治创造。2.专题总结时,可引导学生纵向概括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重要线索: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中国的抗争和探索。2.将中国近代历史置于世界历史背景中,分析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历史命运,寻找近代中国落伍的根源,整体感知历史,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3.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需要把握它指中国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4.指导学生通过表格归纳整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特点及危害等有关内容,通过比较,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5.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北洋舰队》、《走向共和》等影视片断,组织讨论。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作用,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借助历史地图,将有关事件的地点标注在图上,简述抗战发展过程。也可设计表格整理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2.列表综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战的史实,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认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3.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从整个近代中国百年反抗外来侵略以及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高度,来理解和体会抗战胜利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民族自信心。4.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观摩抗战影视、举办侵华日军暴行展览,结合地方史相关内容,搜集史料,访问抗战老兵等,初步掌握研究历史的方法。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1.播放影视资料《太平天国》的片断,导入新课。2.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背景。3.利用《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4.指导学生列表分析《天朝天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5.组织“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的讨论。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播放影视《走向共和》片断,导入新课。2.通过《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图》,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恰当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在领导民主革命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学习和感悟民族解放的先驱们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的精神以及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并将外来文化与本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和创新的方法。3.对比1912年前后的史实,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史料,侧重分析辛亥革命变革政治体制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价值。3.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角度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4.组织“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还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辩论会。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二大”主要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播放影视资料《我的1919》的片断或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导入新课。2.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3.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学生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4.引导学生从性质、范围、作用影响、地位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从领导者、主力军、指导思想、前途、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等方面理解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3.指导学生从阶级、思想、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4.播放影视资料《开天辟地》的片断,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介绍毛泽东等“一大”代表的建党活动,提炼中共早期党员的优秀品质。5.归纳比较中共前后中国革命的不同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4.概述国民大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通过《北伐战争形势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地点以及转战其它地区路线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布》、《红军长征形势图》《三大战役形势图》等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大体经过。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时,引导学生从民主革命的历程去思考和把握: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3.通过指导学生对毛泽东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充分把握历史人物基本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和评价每位人物在领导民主革命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学习和感悟民族解放的先驱们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奋”的精神;学习他们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并将外来文化与本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的方法。4.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从侧面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感受革命者的情怀和乐观精神。5.组织一次“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图片展览形式的活动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史料等研究历史的方法。6.要用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把握民主革命的进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学会整体感知历史、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在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教学时,可联系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适当援引旧中国的一些宪法条文,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2.指导学生阅读“中央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名单,指出其中各党派人员构成的比例,加深学生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3.展现“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4.指导学生就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近代以来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