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黄帝传说B.商朝卜辞C.《三国演义》D.《资治通鉴》2.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3.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4.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A.晋、唐B.唐、宋C.宋、元D.元、明5.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分析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6.有明朝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寇和商都是日本人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应当加强海禁政策D.海禁加剧了寇患7.图5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8.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C.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9.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1.在中国近代的一份历史档案中这样写道:“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图5卫□□”。对此推断正确的是A.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空缺处为“天京”B.反映甲午战争的史料,空缺处应为“威海”C.反映辛亥革命的史料,空缺处为“京津”D.反映国民党溃败的的史料,空缺处为“南京”12.《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13.下表为我国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A.“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4.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思想僵化转向灵活务实C.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15.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1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时间行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2年33.330.336.4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1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18.“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表明法国在革命过程中追求的主要是A.自由、人权B.共和、博爱C.平等、民主D.法制、科学19.《德国通史》一书的作者将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历史的主题命名为“工业化时代”。如果要给这个主题添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最合适的是A.民族统一的完成B.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C.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20.下表是有关美国与苏联的一项统计资料,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哪一种说法最为可能国家\时间1950年1960年1989年美国3501870022500苏联5170032000A.美国与苏联核弹头的总数,单位是枚B.美国与苏联的钢铁产量,单位是百万吨C.美国与苏联的汽车总数,单位是万辆D.美国与苏联的石油总产量,单位是万桶21.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22.“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主义23.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C.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形成D.和平与动荡并存的世界局势24.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第Ⅱ卷(非选择题)25.(36分)美国总统卡特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五千多年最古老文化的国家之一,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还很年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官僚政治延续期间的悠久,它几乎悠久到同中国传统文化史相始终。中国官僚政治所包摄范围的广阔,即官僚政治的活动,同中国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伦理、宗教、法律、财产、艺术等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密切而协调的关系。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蝟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位,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严复《辟韩》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借世界潮流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社会进步运动。……清王朝王冠落地后,中国共和政体仍在传统文化气氛中按帝制的轨迹运行。这个现象说明中国现代化改革在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层面,比政治经济层面的改革更为艰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四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清朝打倒了以后,我们固然扫清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面对面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特征。(8分)(2)材料二中严复如何看待中国官僚政治?1877~1879年留学英国的严复,可以从西方接触到哪些社会发展潮流?(12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辛亥革命后建设新国家的“障碍”。先进的中国人为扫除“障碍”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努力?(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政治文明的认识。(6分)26.(36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住。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刺。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12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10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10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4分)27.(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