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古庙会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摘要:浚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豫北小镇,地方不大,但名气不小。《诗经·卫风》中吟唱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顿丘”就在这里。近年来蜚声中外的华北四大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居其首,而浚县庙会又以社火著称。浚县正月古庙会,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明嘉靖年间,是庙会的高峰期。至明末,浚县浮丘山庙会、山东泰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被并称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历经岁月洗礼浚县正月古庙会延续至今,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07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入围“河南民俗经典”,并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世人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关键字:浚县古庙会民俗开发保护一、浚县的民俗旅游资源现状河南省浚县地处古黄河之滨,自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其中,国保文物单位4处16项,省保文物单位4处7项,县保文物单位94处,优秀历史建筑单位及院落44项,重要城市历史环境要素及遗迹遗址13项。1994年1月4日,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佛今犹在浮丘胜迹有伟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浚县大!山正是如此。大!山上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北魏天宁寺、宋代天齐庙、元代观音岩等古建筑无不彰显着大!山的厚重历史,苍松翠柏处摩崖石刻遍布其间,唐代的《洪经纶题记》、明代王守仁的《登大!山诗》等摩崖石刻诉说着大!山丰富的人文情怀。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是开凿于大!山东麓的浚县大佛。浚县大佛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450多年,佛高22.29米,比洛阳卢舍那大佛高5.15米,所以,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大佛作为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发展的实物见证,在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大!山遥相呼应的浮丘山,山上有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1027尊,为石雕艺术珍品。碧霞宫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03年,大!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4月,大!山景区被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首批“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面积2.5平方公里,古城内街区结构布局保存完好,以文治阁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8条小街,36条小巷,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老“四关四街”格局保留了明清古城的原汁原味;沿卫河古城墙现存780米,姑山古城墙遗址现存200米。最能体现浚县古城特色的,莫过于县的正月古庙会了:热火朝天的社火表演、异彩纷呈的民间绝活、久违的传统小吃让人回味无穷。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大!山浚县大佛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庙会期间,来自晋、冀、鲁、豫、皖等省市地区的观光游人络绎不绝,高峰期日客流量近30万人,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2004年4月,浚县古庙会被财政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2006年10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0月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截至目前,鹤壁市委、市政府已依托浚县正月古庙会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鹤壁)民俗化节,浚县也借助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了丰富的民俗旅游活动,民间社火集中展示、大!山特色新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1年11月,浚县文物旅游局聘请文物钻探队,对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所在的大!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以目前勘探已确定的84个仓窖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考古专家表示,限于实际条件和民房所压,还有未勘探区域,实际仓窖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经考古专家半年多的考古发掘,2012年7月,浚县黎阳仓其中两个仓窖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中国大运河浚县段申遗工作,经过浚县文物旅游、城建、乡镇办事处等多个部门的扎实工作、强力推进,于2013年9月18日,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现场考察评估。为了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浚县对城区护城河段实施了清淤,维修了古桥码头和护坡,铺设了运河遗产小道,对遗产区部分住户实施了搬迁,整治了大运河浚县段的环境,运河环境风貌发生巨大变化。大!山、浮丘山、古运河、古城墙犹如一幅幅历史长卷,赋予了浚县永久的文化魅力。浚县借势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实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等重大工程,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将浚县这座蕴含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二、浚县民俗旅游发展的建议(一)切实搞好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一是进一步搞好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步伐,合理划分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减少和下放具体审批事项,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抓好文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行政执行和执法监管,面向基层群众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二是与时倶进,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提高管理水平,促使县域文化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市场竞争力意识,增强市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浚县文化产业化水平。三是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水平,为文化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打造浚县文化产业名牌。(二)科学规划,引导浚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思路决定出路,规划引领方向,科学的规划是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因此,浚县文化产业必须立足实际,抓住浚县最具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科学编制《浚县文化产业规划》。浚县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是浚县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族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历史古迹遗存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浚县文化产业的优势和特点是很多地方无法相比的。“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古城格局,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商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石刻石雕、古陶为代表的特色民间工艺文化,特色鲜明,潜力无限。依托浚县大文化产业特色,发挥浚县文化资源优势,必须坚持把文化产业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纲领性工作来抓,以《浚县古城保护规划》为总纲,科学定位浚县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格局,重点规划好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三)抓住浚县文化产业重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作用。浚县古城和两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旅游线路设置不合理等原因,目前浚县古城和两山文化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低端、粗放的层次,其带动三产发展的作用还没有显现。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大部分到浚县旅游的游客停留时间仅有半天,平均每位游客在浚县消费不足百元,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很少,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和作用发挥很有限。一是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能吸引住、留得住游客,使游客更好玩,更好地消费。重点是围绕“登山、游城、玩水”三大主题开发“三条精品线路”。A.两山文化游线路。浚县古城及大伍、浮丘两山景区内佛、儒、道三教文化并存。佛教有北魏时期开凿的“全国最早、北方最大”——凌县大佛,有建于唐代的千佛寺,还有全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年号(北宋皇帝赵光义的年号)赐封的寺庙——太平兴国寺,等等;儒学有明朝理学家王守仁(号阳明)讲学处——阳明书院,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尊师重教、祭拜先贤之地——文庙,还有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在两山上留下的众多碑刻,等等;道教有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城隍庙,有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碧霞宫,还有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吕祖祠,等等。在线路设计上,可以考虑设计单一深度的佛教文化游、儒学文化游或道教文化游,也可以设计佛、儒、三教综合游,给游客以更多选择。在内容设计上,佛教可以添加拜佛仪式、诵经活动等,儒学可以举行拜孔大典、拜师仪式等,道教可以添加道教音乐演奏、祈福活动等,穿插讲解三教在浚县的历史演进过程、经典传奇故事等,让游客充分感受浚县佛、儒、道三教共存共荣的独特宗教文化。B.古城文化品鉴游线路。“盈耳弦歌遍黎城,沃野平畴喜春耕。青峦不改任浮色,碧水常留浚卫名。”的佳句,途释着浚县古城曾经的辉煌。浚县古城现存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整体布局、街巷体系和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原有历史格局;古城墙、文庙、文治阁、翰林府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在线路设计上,可以把功能型历史建筑、特色历史街区、大街小巷、明清民居有机串接起来,开发出以县衙为看点的古代官署品鉴游,以文庙为看点的官学祭祀参与游,以历史街区、明清民居为看点的市井文化体验游,打造“一线串珠式”的古城精品旅游线路。游客通过“游历古城、夜宿民居”,走入古城内大街小巷,在细细品味先人晨钟暮鼓的生活方式中,洗去浮躁与喧嚣,给心灵寻找一方净土;在追思怀古中聆听浚县久远的故事,体验浚县古城辉煌的历史,感受浚县古城的独特神韵。C.运河泛舟赏景游线路。水上交通自古就是通衢要道,隋唐大运河见证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浚县作为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城镇,在几千年的积淀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设计运河泛舟赏景游线路,要依托古城、运河相依相融的独特空间布局,以云溪桥、卫水舟、黎阳仓等核心元素为支撑,通过运河文化遗产带建设,对运河周边重要文物进行修复,实现部分河段观赏性通航,幵发运河水上风情游线路,恢复大运河往昔“帆影迷城蝶,碧水逐渔舟”的生机与活力,再现“云溪燕语卫水舟”胜景。旅客可以在这条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廊道上,感受运河古老的气息和两岸的风物人情,体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要抓住现代人求新、求乐的消费心理,规划建设运河水上主题公园,积极开发水上运动、运河漂流、垂钓比赛等现代水上娱乐项目,丰富运河游内容形式。要以打造运河?琵琶岛生态涵养区为重点,科学规划运河两岸景观带建设,经济林、观赏林交错布局,三步一变、五步一景,着力发展果品釆摘游、运河漫步游等旅游项目,积极推进琵琶岛生态游乐园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旅游空间,创新形式内涵,提高游客参与度,让游客赏景在运河、玩乐在运河、吃住在运河,使运河旅游体验更加完整、丰富。二是打响浚县古城和浚县大佛两个“名片”。浚县古城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大石佛作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佛像,使每一位到过浚县的游客都感到震撼,由于宣传、包装不到位,知名度与同类古城和古迹相比有很大差距。必须多渠道全方位搞好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认知度,充分运用好这两张名片,做大做强浚县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强力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以浚县正月古庙为代表,民俗文化产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特别是近几年,连续举办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浚县民俗文化产业带动效应明显。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放大、规范,并转化为常态化。笔者认为,虽然浚县正月古庙会持续一个月,但毕竟时间还不长,其民俗文化产业带动作用毕竟有限。因此,要借鉴国内知名民俗文化景点成功事例,将民俗文化表演常态化,从而使民俗文化产业链条拉长,使正月古庙会变成一个品牌和名片。这样,一方面能够带动一部分人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做强做优特色文化产业。浚县特色文化产业虽然品种繁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零散、分散,集团化程度低,高端产品少,产业集聚效应低,都没有做大做强。一是抓好屯子镇石刻石雕产业集聚区发展。屯子石刻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