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发展空间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浦东新区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发展空间探索公益林[1]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公益林建设与发展,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2]的落脚点之一,是上海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体现,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一、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分析“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公益林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其中林业部门造林在公益林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林业部门新造林面积约占全区净增森林面积的75%[3]。公益林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建设体制机制的问题,面临发展瓶颈,增量上行压力大,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亟需提高。(一)公益林建设成效1、发展态势良好,面积逐年增长。新区林业部门紧紧围绕林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抓住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潜力,积极拓展林地增长空间,推进生态公益林持续发展。到2014年底,全区森林面积达到23.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14%[4],其中公益林面积22.21万亩,纳入生态补偿面积12.18万亩。根据2015年动态资源更新调查初步判读,至2015年9月底,森林覆盖率为13.65%。表12011-2015年林业部门新建公益林面积统计表单位:亩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合计面积1002108213412435693212792备注:11-13年为竣工验收面积,14-15年为立项批复面积。2、领导充分重视,保障措施到位。区林业部门领导非常重视工程造林,不断加强与区财政、发改委、规土局、农委及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取各方支持,顺利出台了土地流转、生态补偿等补贴政策,有力推动了项目的全面实施,为全区公益林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制度不断完善,流程更加规范。林业部门制定出台了公益林2建设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公益林补偿考核办法等技术文件,使得公益林建设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二)存在问题1、规划方面经济发展、基本农田保护等用地矛盾突出,现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未能有效实施。受土地资源约束,可用于公益林建设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公益林发展空间极其有限。2、建设方面(1)造林质量有待提高。第一,公益林布局分散,生态连通性不够,新建公益林项目分布零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第二,林分质量不高,树木截干过低,生态效益差。第三,景观单一,树种比例不协调,尤其香樟偏多,落叶树种、彩色树种和观赏树种太少。第四,立地条件差,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措施不足。第五,缺少近自然森林的营造,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造林标准偏低。目前公益林建设补贴标准为1.2万元/亩,不包括造林前期费用,前期的土地平整、青苗补偿、农民纠纷等工作需要镇政府予以解决,而各镇财政投入有限,处于造林越多财政压力越大的窘境,因此普遍对新造林积极性不高。(3)造林程序繁琐,项目周期过长。镇为建设主体后,招标程序过长,大部分镇没能够按时间完成目标任务。如果按一个项目排序,整个流程周期长达一年,年内计划造林几无可能。加上造林季节性、地块变动等因素,造林进度控制难度很高。3、管理方面(1)林地稳定性差。现有公益林地中,管控林地占比小,只占林地面积的10.6%[5],大部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上的林地,受宏观政策调整及社会发展影响较大。(2)养护管理体系不顺。一是现有养护定额标准偏低,养护措施不足;二是部分乡镇公益林建成后几乎无人管养。特别是沿海防护林和防污染隔离林,因缺少土壤改良和固定绑扎措施,林木死亡率偏高。(3)人才队伍不稳定,林业机构不健全。3林业建设管理专业性强,需要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稳定队伍作为支撑。乡镇林业管理体系不健全,镇级林业机构尚未完全建立,部分镇面临老员工退休转岗、新员工不接的现状,大部分镇缺少熟悉林业建设流程、精通建设管理业务的第一线专技人员。二、“十三五”形势分析(一)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浦东开发开放转型,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南汇新城、上海自贸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建设,浦东新区也确立了生态为先的发展战略,林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新布局,生态廊道建设进入快速通道。建设用地减量化,为生态发展提供空间。(二)面临挑战——发展遇到瓶颈。受土地资源约束,与农田保护、经济开发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规划的林地难以落实;项目流程过长,建设效率较低。——建设任务繁重。根据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浦东新区2015年森林覆盖率目标为14.54%,2020年目标为18%,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森林面积需净增6.6万亩。——建设成果维护难。第一,林地稳定性差,新造林难以按照规划实施,建成林地与规划矛盾;第二,结构不合理,幼林居多、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第三,后续管护体系不完善,养护抚育措施不足。(三)发展趋势展望——公益林建设面积稳定增加,存量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总量保持平衡。——建设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各部门公益林建设积极性不断提升。4——城市森林系统更加稳定,生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公益林地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三、“十三五”造林空间拓展(一)拓展思路——深化落实《上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和《浦东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推进“一带、两环、三网、多片”的林地布局建设。——以集中规划造林为主导,推进核心林地、重点防护林、生态廊道建设。——以林地建设标准为导向,改造现有道路绿化并推进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以扶持经济果林发展、稳定经济果林保有量为目标,推进新城镇、新社区、新农村的林地建设。(二)拓展方向1、沿海防护林建设。沿世纪塘大堤主基干林带,北至浦东机场,西至奉贤交界,长约58km,规划建设宽度为500m。同时建设多条辅基干林带[6],长约18km,建设宽度一般为60m。按50%面积折算,总建设面积约2.2万亩,其中已建成林地约0.4万亩,可建公益林面积约1.8万亩。2、重点防护林建设。固废基地周边一公里防污染隔离林:区域面积2.1万亩,可建公益林面积约1.2万亩。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染隔离林:位于张家浜以北、远东大道以东、随塘河以西、曹路镇界以南,可建公益林面积约2500亩。3、加强道路、水系、农田三大防护林网建设根据《上海市2015~2017年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农田林网和“四旁林”建设力度,结合新建河道整治工程,配套河道防护林建设,实现水、岸、绿同步。按照农田林网占地率不低于5%的标准测算,农田林网(包括经济林)建设面积应不低于5100亩[7]。54、郊野公园建设。上海规划建设21座郊野公园,浦东可分阶段逐步发展郊野公园,如南汇东滩湿地公园:以湿地、生态、自然、休憩、海洋文化为特色的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大治河生态园:形成林水相依、林田相间、林村相融的,以森林休闲游憩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5、开展林地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林草植被和地形地貌,改造为郁闭度适宜、乔灌草结合、近自然的森林。现有林地可抚育改造面积约2000亩[8]。6、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根据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浦东新区“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九条生态廊道建设,包括S1、S2、S32、G1501、林海公路、申江南路、东大公路、浦新公路、大治河等主干道路和河道防护林建设。经初步估算,可建公益林面积约5000亩。7、协调相关部门造林。充分挖掘绿化、公路、水务等相关部门造林空间,尤其是能够按林地标准进行改造的区域,给予改造拓展。绿化部门:在实施减量复绿、拆违复绿、绿地改造中,按林地标准改造,是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外环绿带内可增加森林面积1400亩[9];按“十三五”人均绿地增加1㎡测算,森林面积按50%折算,可增加森林面积约4000亩。水务部门:骨干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建设,为生态廊道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黄浦江、大治河、川杨河、大芦线运河、浦东运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其他造林:积极鼓励小区造林、企事业造林、集体造林和其他社会造林。南汇新城镇规划中央森林公园建设面积约1.8万亩。综上,前六项林业部门造林空间约为4.46万亩,第七项相关部门造林空间保守估算超过2.5万亩。为顺利实现“十三五”森林覆盖率目标,浦东新区有必要做一个详尽科学的森林覆盖率目标责任分解。四、建议和对策(一)转变造林模式,提升造林效率积极推进分类建设和管理,建议将公益林建设分为区建公益林和镇建公益林。6区建公益林:将大型片林、生态廊道、沿海防护林、防污染隔离林等规模较大的林地作为重点公益林建设,由区林业部门统一建设和管护。这部分林地应尽量划入管控林地,提高管控林地比例,实行严格保护,控制林地流失,保持林地长期稳定。镇建公益林:将农田林网、水网、四旁林作为一般公益林建设,由镇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负责本区域内公益林建设和管护。这部分林地规模小、较为分散,所使用土地多为农村集体流转土地,在建设程序和保护利用方面应更加灵活。建议“农林水一体化”项目实行整体项目统一立项,林业建设部分不再单独立项。(二)创新发展机制,合理利用林地目前我区公益林利用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促进全区公益林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势必要打破现状,并以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依据,在公益林分类利用、结构优化、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上进行创新。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升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此提升镇政府、村集体造林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提升公益林建设面积的目的。(1)分类利用。对于区建重点公益林,以提高生态防护效益为主,试点开放林地,供市民观赏游憩,有条件的纳入城市漫行系统。对于镇建公益林,建设用地上的林地适宜提高森林景观效果,为附近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场所;集体流转土地上的林地可以建成兼具生态防护、景观观赏和苗木生产功能的复合林地,提高林地综合效益。(2)科学经营。科学调整树种结构,一是提升林分质量,建设复层异龄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通过乔灌草搭配,努力营造近自然森林,全面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森林生态旅游的景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3)持续利用。一是发展森林旅游,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能体现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森林旅游路线或景点。二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鼓励镇建公益林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药、林菜、林果、林菌、林花及林禽等多种林下经营模式,尝试将林地经营权下放至镇甚至村,提高村集体发展林业积极性。(三)落实保障措施,配套鼓励政策7(1)督促规划实施。现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因土地利用冲突等原因而无法实施,下一步应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管,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落实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对于“十三五”造林目标,以结构详规调整为前提,各级部门不得随意改变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林地范围和用途。(2)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各镇政府作为各自辖区内林业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将林业建设管理成效纳入新区对各镇的绩效考核内容,提高林业建设在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和全局意识。与各镇政府签订责任状,明确各镇林地保护利用目标和责任。对于各部门造林,也以责任制形式下达。(3)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强化年度计划控制。加快推进对核心林地和重要生态廊道的现场勘查和排摸,将具备造林条件的地块纳入项目储备库,分期滚动实施。(4)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或标准办法。一是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分级补偿制度,体现按质补偿,促进公益林质量的提高;二是完善公益林建设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制定分类建设的标准和流程;三是提升公益林设计标准,优化林分结构,多营造近自然森林;四是尽快制定分级、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