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乐二中等五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3.我们雅典人自已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在于()①全体雅典人的民主②有利于实现民主③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④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作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5梁启超曾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6.钱乘旦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封建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B“光荣革命”取得胜利C颁布《权利法案》D确立责任内阁制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中国共产党最初曾与孙中山合作,后来于1927年同蒋介石决裂。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D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8.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22日,中国外交部已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你认为批驳河村隆之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电影《屠城血证》情景的描述B侵华日军中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D当年南京幸存者的控诉材料9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借鉴了英、法、美等国思想家的成果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C《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0.2012年是十月革命爆发95周年,苏联解体21周年。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1“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12.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下列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各种争端提供了新途径B“一国两制”是解决各种国际冲突的唯一选择C“一国两制”首先成功应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D“一国两制”的成功应用证明两种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3.《中国外交方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一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这样说的主要根据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基本准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适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第一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4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中国外交思想中最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中国自己要发展就要先促进其他国家发展B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C“求同存异”D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15.从图13到图14的变化中,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从对抗到联合B.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C.从战争到和平D.从军事联盟到货币统一16.有人认为,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如果你也同意此观点,正确的理由是“冷战”期间()A美苏不再进行意识形态的对抗B没有爆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C美苏争霸始终处于美攻苏守的态势D虽经常冲突,但美苏之间没有发生战争17.下列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19.《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20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对此叙述正确的是()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1.设想你想在“一战”期间投资中国实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不可能投资于哪一领域A.铜矿开采B.纺织业C.面粉业D.火柴业22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①嘎子看到路口刚刚刷上标语:“公共食堂真是好,省劳力来节约粮;厨房饭厅宽又大,男女老少喜洋洋。”②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③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④菊兰偷偷地跟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苜蓿,便偷偷到地里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麦夫子拌成菜疙瘩。按相关历史事件、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23“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A新经济政策B人民公社化C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牌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尚书省总揽六部,执行经常业务;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视作一种复核机关,其官员审查各种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andbalances)截然不同。李唐政府体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种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根基上出现。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明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期……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至少就政治制度来讲,是大大退步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当然这个“三权分立”原则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相互牵制、相互均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力机构流于专权……三个权力机构之间的这种互相制约、均衡的作用,可以防止出现独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⑴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4分)⑵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的原因。(4分)⑶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三省分工”与三权分立的区别。(4分)26.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公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高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案例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⑴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2分)当时中国外交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分)⑵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⑶据材料三分析推动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2分)中美关系的改善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27.阅读有关“经济外交”的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一般认为“经济外交”包括两个实质性的内容:一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二是由国家或其代表机构与人员以本国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战略目标、或追求经济以外的利益,制定和进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与行为。――张静《中国的经济外交》材料二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时提出了复兴欧洲的计划,他陈述了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给欧洲大量的额外援助,“不然就得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否则就不可能有安定的政治和稳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材料三当前,世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