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400余件文物将于3月2日亮相首博自2011年开始发掘(图)工作人员正在布展青铜雁鱼灯。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首都博物馆提供摄原标题:海昏侯墓400余件文物将于3月2日亮相首博完成布展的编钟组件。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首都博物馆提供摄马蹄金被摆入展柜。首都博物馆提供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将于3月2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届时将展出瓷器、玉器、青铜器、竹木牙角家具等441组件珍贵文物。其中在主椁室内发现的金饼和马蹄金数量,创下了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之最。汉代海昏侯墓葬自2011年开始发掘至2015年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两万多件。其中,在主椁室西侧的一个床榻下,发现了两盒金饼和一盒马蹄金,马蹄金共25枚、金饼189枚,创下了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之最。有考古专家称,海昏侯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考古价值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并入选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列。汉代海昏侯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考古专家曾断定,墓主很可能是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汉武帝之孙刘贺。刘贺一生经历曲折、坎坷,5岁袭爵成了第二代昌邑王,19岁时继皇位,27天后被废,遭汉宣帝贬黜为海昏侯。据介绍,即将在首博展出的海昏侯墓葬部分文物,能证明墓主人的身份,包括带有“上”、“中”、“下”字样的马蹄金,墓主人身份的关键性证据——私印,以及一批刚刚完成文保修复工作的精美青铜器。值得期待的是,主墓出土的一套共14枚完整编钟,上嵌有精美的鎏金纹饰,也将面世。据透露,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展出。此次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五色炫曜》展览,将从四个方面展示这一重要考古发掘成果。第一部分为“惊现侯国”,介绍海昏侯国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以及侯国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王侯威仪”,通过礼乐宴飨、盛装出行、酎金积贮、生活风尚、祭礼如仪等五个方面,展示当时皇室贵胄的有关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第三部分——揭秘“墓主身份”,展览通过文物与文献对话的方式,以详实的物证和书证,揭开墓主身份之谜,和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尘封。第四部分则展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成果。首都博物馆负责人表示,由于想观展的市民太多,首博这次采取预约参观的方式。3月2日至18日,只重点接受专业团体预约,服务专业人员对该项考古的深化研究,面向个人预约观众每天名额为1000人。19日开始,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全部预约名额向个人开放,每日名额为5000人。(记者于立霄)发掘40年后殷墟妇好墓文物在首博展出【导语】三千多年前的一位女性,虽然她的时代已经远去,她的生活、她的故事也埋在殷墟厚厚的黄土之下,但由于机缘,我们有幸跨越时空阻隔,感受她曾作为王的妻子、王子公主的母亲、也是甲骨文中记载的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传奇的一生……3月8号,首都博物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开幕。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共同协办。此次上展文物包括青铜器、玉石器、甲骨器和陶器共411件套,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博物院,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将展至6月26日。展览海报展览主要是突出妇好的女性身份,主题为“王后母亲女将”,展览的整体设计思路仿佛是在触摸妇好的内心世界。展览包括“她是谁”、“她的时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她的葬礼”等6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向观众展示妇好传奇一生的三个角色:即“一国之后”的社会角色、“王子公主之母”的家庭角色和“巾帼英雄”的历史角色。如本次展览的内容负责人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冯好所言,“展览将揭示一位女性平凡与不平凡的两面,彰显对女性社会责任、家庭伦理、历史贡献的特别关注。”2016年是妇好墓考古发掘40周年,本次妇好墓考古专题展旨在通过展示一座墓葬,向观众呈现一座古都、一个王朝、一个时代,让文物与历史对话。展厅掠影帷幔的烘托展陈设计也力求在整体氛围中烘托主题,设计师李丹丹认为,展品是要放在一定环境氛围中,才能将它更多的价值体现出来,不仅仅是单件文物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彼此间的关联和背后宏大的信息量。参观者是在一种整体环境的感动中去看展品,这是博物馆带给观众的体验。考虑到妇好的王族身份,展厅结构都很方正,利用的是轴线的设计呈对称结构,通过帷幔纱帘勾勒出柔和的弧线,以此来展现王后、母亲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色彩的运用以红黑金为主。她是谁:武丁是商王小乙之子,为商代第22位王,在位时间长达59年,正处于商朝发展的鼎盛期。武丁王的法定配偶有三人:妣戊、妣辛与妣癸,妣辛即为妇好。妇好的事迹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多有记载,而此墓葬的发掘进一步揭开了妇好的神秘面纱。与其他人相比,妇好的地位十分显赫,这源于她所扮演的三个角色:“‘一国之后’是她的社会角色;‘王子公主的母亲’是她的家庭角色;‘巾帼英雄’是她的历史角色”。司母辛铜方鼎;夏商周时期的铜鼎是铜礼器的核心,甚至象征国家政权。方鼎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一般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妇好墓出土2件司母辛方鼎,纹饰简洁大方,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对妇好铜钺;夏商周时期的铜鼎是铜礼器的核心,甚至象征国家政权。方鼎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一般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妇好墓出土2件司母辛方鼎,纹饰简洁大方,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为了让观众直观了解妇好墓的情况,此次展出以近乎同等的比例复原了妇好墓的主体情况。展厅入口处,是一座鲜红色的亭廊式建筑,这是按照妇好墓上面的建筑复原建造的,学名为“享殿”,用于“祭祀亡灵的宫殿、摆放香坛等祭祀礼器”。她的时代公元前13世纪,商朝迁都殷墟。商王武丁开始了重振国威的艰途,内修国政、外击强敌,以文治武功将商朝国力推向鼎盛,史称“武丁中兴”。在遥远的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与征战,因此礼器与武器在形制、规模等方面的情况是殷商礼制的重要体现。在殷墟出土的武丁期甲骨中,有关妇好的卜辞有200余条。关于妇好时代背景方面的设计,是用麻绳、甲骨过渡到小竹板的形式,传递一种文字的信息的感觉,甲骨作为一个主题设计,意在从文字引申出人物。她的生活作为一国之后,她享受着丈夫的恩宠,承担着生育王位继承人的重担,她要参与多种宫廷事务,还有自己的封地,要向商王室纳贡。对尾鹦鹉。在殷墟宫殿宗庙区附近发现许多禽鸟类动物骨骼,可能为殷商贵族豢养的珍禽异兽。殷墟时期,鸟纹广泛见于各种礼器和饰品装饰。这件对尾鹦鹉表现的既可能是以当时独特的透视法同时表现一只鹦鹉的两个侧面,也有可能象征某种神鸟。两尾相连处有小孔,可佩戴。夔首骨笄。笄用来插住挽起的长发,在古代男女都用,区别在于笄首的装饰不同。妇好墓出土骨笄多达499件,大部分出土于一个木匣之内,是妇好珍爱的饰物。夔首骨笄有35件,应属较为高档的发笄。夔口朝下,张口露齿,似在吞咬骨笄。妇好铜鸮尊。铜尊是大型盛酒器,鸮即猫头鹰。鸮尊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对两件,呈昂首挺胸站立鸮形,头顶羽冠,造型稳重雄奇。器身口内壁铸铭文“妇好”。昼伏夜出的猫头鹰在世界诸多古文明中被视为沟通人间与冥世的使者而受到尊崇,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更是被视为祥瑞神鸟。这一单元的形式设计着重渲染宫廷气息,用大量的竹帘、纱幔,然后用比较女性的红色来表现展陈内容。整个展览一半的器物都集中在这个展厅的6个展柜之中。她的故事妇好不是一位不问国事的宫闱佳人,她是能征善战的女将军,武丁多次派妇好统领军队参加征伐战争;她还亲自主持庄严神圣的祭祀。首都博物馆策划研究部副研究员冯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位女性能够代替男性主持祭祀,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展厅环境的营造她的葬礼妇好于武丁中期长辞人世,悲痛的武丁将妻子葬在宫殿区内、池苑之畔。多达1928件随葬品与妇好一同下葬。墓上建起了享殿,供武丁与后代追思祭拜。墓坑复原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还原了妇好墓实景展览整体上都是从妇好的墓葬来表现,序厅是墓上享殿,这一单元是她的墓葬,前后呼应,选择竹帘、帷幔等材质形式,营造宫廷环境氛围。细节在整个展览中,文物处在一种与它贴近的氛围中,参观者容易被历史所感染,进而产生共鸣。展厅中还有两段背景音乐,埙的音乐,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顿生历史的沧桑之感;在另一段背景音乐中,有人物喘气的声音,仿佛回到3000多年前……展览不能虚构妇好的形象,但在努力通过氛围的烘托让每个参观者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妇好的形象。序厅之享殿精彩活动:展览开幕正值3月8日妇女节,北京市妇联将在首都博物馆为2016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的妇女同志颁发证书和绶带。她们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她们有出色的表现三八红旗手将与预约观众一起作为首批观众进入展厅,由殷墟妇好墓发掘人郑振香女士、首博讲解员共同为大家讲述商代女杰的故事。配合展览还将陆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术讲座讲座。开幕当天特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先生主讲《商代王后妇好形象的探索》,本次讲座将从多个角度,探索这位传奇女子的形象特征与风貌。5月8日母亲节将举办“妈妈,我的女神”——“秀”原创手工作品活动,此活动不受年龄限制,欢迎大家关注首博官方微博、微信及网站信息,积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