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课时建议】2课时预习案【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2、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3、有关《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文学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自学反馈】(1)给画线字注音修姱(kuā)侘傺(chàchì)揽茝(chǎi)蕙纕(xāing)芰荷(jìhé)2溘死(kè)攘诟(gòu)谣诼(zhuó)(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延伫吾将反“反”通“返”B、一词多义虽以余虽好修姱虽然长太息以掩涕连词而,表并列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谣诼谓余以善淫介词,用竞周容以为度以(之)为,把……作为之哀民生之多艰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高余冠之岌岌兮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C、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马步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活用动词推重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形容词活用使动使……加高使……加长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不吾知宾语前置长余佩之陆离佩之陆离定语后置: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F翻译。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B、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好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⑶文本解读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探究案探究点一⑴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謇朝谇而夕替”,有哪几个个原因?明确:君王放纵,不察(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小人投机诬蔑(“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时俗不好,而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⑵屈原用什么态度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原文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3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坚贞不屈,不同流合污,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⑶诗中的屈原在衣着和外貌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比喻什么?明确:衣着“制以为衣兮,集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外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用“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繁饰﹑蛾眉”比喻诗人远大高尚的志向和品德探究点二⑴赏析《离骚》的语言特色明确: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训练案课外延展1、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远游》)。③“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2、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离骚(节选)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1)解释下列词语已:停止故都:故国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圣君贤臣的政治)(2)翻译①国无人莫我知兮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②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明确: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孔雀东南飞》教案【学习目标】41、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3、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学习重点和难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2、理解铺陈和起兴的艺术手法。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课时建议】3课时预习案【知识补充】1、“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的特点有,叙事性强,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艺术手段丰富,常用比兴,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和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2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又有意义、气氛上的关系,接近于比。3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蝶和《西游记》的神魔世界都较好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4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预习自测】1、初读课文,给画线字注音。公姥(mǔ)伶俜(pīng)葳蕤(wēiruí)玳瑁(dàimào)磐石(pán)拊掌(fǔ)否泰(pǐ)赍钱(jī)踯躅(zhízhú)明月铛(dāng)纨素(wán)槌床(chuí)箜篌(kōnghóu)自缢(yì)白鹄舫(húfǎng)婀娜(ēnuó)幡旗(fān)便言(pián)鲑珍(xié)青骢马(cōng)2、指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逼迫兼兄弟:兄弟意义偏“兄”53、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怜悯(2)感君区区怀古义:情意真挚,今义:数量少或不重要(3)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约束(4)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5)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置,今义:处罚(6)叶叶相交通古义:连接﹑交错,今义:指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2、快速阅读,理清思路。按照小说情节要素划分层次,为各部分拟出小标题。故事情节(标出段落)小标题开端2段兰芝自诉发展3—12段仲卿求情拜别阿母夫妻盟誓再发展13--26段兰芝拒婚阿兄逼婚生人死别高潮27—31段仲卿别母双双殉情尾声32段化鸟双飞探究案探究点一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以此兴起刘兰芝和焦仲卿彼此顾恋的深情,为全篇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诗了凄恻、伤感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开头也与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2、阅读2—12段,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媳妇的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现的?①刘兰芝是一个家教严谨﹑多才多艺﹑知书达礼﹑美丽﹑勤劳,但不低头顺受﹑任人摆布的女性。②体现语言描写:兰芝自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和阿母的言语“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铺陈)多才多艺﹑知书达礼“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娉萦苦辛”“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劳,知礼,善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低头顺受,任人摆布外貌描写(铺陈):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美丽神情﹑动作: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出门登车去,涕泣百余行。-----多情﹑善良3、焦母为什么要逼焦仲卿遣休刘兰芝?这原因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虽然兰芝具有许多中国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但从文章可看出她有自己的个性.骨子里并不是一个低头顺受,任人摆布的女子。而焦母则是一个坚决维护家长的绝对权力,6蛮横无理的婆婆,她希望能够完全地控制兰芝的身体和思想,容不得兰芝有任何的违背。这样看来,焦母逼焦仲卿遣休刘兰芝不足为怪。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