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组第1页共8页1高三地理高考考点解读海洋地理1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大陆架: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水深200米以内,坡度平缓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大洋底过渡的巨大斜坡,坡度较陡,表面崎岖不平,水深大于200米。大陆隆: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巨大扇形地,上部窄,坡度稍陡,下部展宽,坡度较缓,水深1500—5000米。大洋盆地:又称海盆,是指大陆坡以下、海洋底部巨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凹地,水深多在3000--6000米之间海沟:指发育在大洋盆地边缘、两坡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多与岛弧相伴生,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大样中脊:又称海岭、中脊、海丘。主要指遍布各大洋的海底山系2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3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海底扩张学说观点:炽热的熔岩不断地从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带涌升熔岩冷却后形成新的洋底,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逐渐两侧推,所以距大洋中脊越远,年龄越老,并关于大洋中脊呈对称分布。洋底从形成起到海沟处俯冲消亡,整个过程不超过2亿年,海底扩张的速度每年几厘米(2)板块构造学说观点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成许多单元,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板块又被分成许多小板块。②这些板块处于不停运动中,一般来讲,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为地壳活动带,火山,地震多分布在这一地带。③板块交界处可分为生长(张裂)边界和消亡(挤压)边界,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比如三大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④全球岩石圈分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3)板块构造学说应用江苏盱眙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组第2页共8页2①范围: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无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亚洲及其北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以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被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南极洲板块既包括南极洲以及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印度洋板块,名不副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②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0度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东经60度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东经120度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西经120度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东经60度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0度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六个。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于南极洲板块五个,没有亚欧板块。北纬60度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江苏盱眙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组第3页共8页3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消耗的能量。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相平行,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北纬70左右表层海水温度日变化:午后14--15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最低表层海水温度年变化:北半球而言,8月水温最高,2月水温最低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并随水深的增加降低的幅度变小,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通常保持在2--5度的低温状态某些海沟会出现随深度增加水温增加的逆温现象,主要是地热造成的。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6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结冰和溶冰、洋流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①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水盐度低(如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②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低,比如长江口夏季盐度低与夏季降水多、长江流量大有关;北半球中纬度海区盐度低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大,有大量的地表淡水汇入,稀释作用③红海盐度最高原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海域较封闭;几乎无陆地径流的汇入。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位于温带地区,降水量大;有大量陆地径流汇入,稀释海水盐度;海域较封闭。7海-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量平衡的影响海-气的相互作用(1)海洋对大气作用①海洋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海洋是地球气温的调节器②海洋是地球上水分的总源地③海洋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的交换,对全球温室效应有重要的影响(2)大气对海洋作用①大气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巨大的动能②大气状况影响海水的温度,比如阴天云层可减弱海面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③大气降水强弱影响海水盐度分布江苏盱眙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组第4页共8页4④大气气压变化影响海水中气体的溶解量发生变化,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8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指南美洲秘鲁沿海在圣诞节前后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1—1.5年。对气候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持续暴雨引发洪涝,淹没城镇和乡村;而太平洋西岸(比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则降水减少,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引发火灾。(2)拉尼娜现象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异常现象,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拉尼娜现象就发生了。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海面气压偏高,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比常年偏高,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比如1999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印度尼西亚雨量剧增,而美国南部则干旱严重。9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引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1)波浪成因:波浪通常指海洋中由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海面波动现象。作用:巨大的海浪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建筑,海上石油平台、港口以及海堤的建设中要考虑海浪的影响。引起海岸的侵蚀和堆积。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2)潮汐:成因:在天体(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叫潮汐。一天有两次涨落,白天出现的海面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面涨落称汐一个月有两次大潮,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朔望两天),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而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前后(上弦、下弦)是两次小潮。作用:潮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海港与海岸工程建设、海上航运与军事活动、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海水制盐以及近海环境污染的治理等,都需要掌握潮汐。钱塘江大潮原因:喇叭口状河口,日月地三点一线引潮力达到最大,夏季东南风风助潮势,夏秋钱塘江的流量比较大,江水与海水的顶托作用较强。(3)洋流:①洋流的主要成因:大气运动(近地面的风带)、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及密度差异等。洋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主要是信风和西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洋流从密度低的流向密度高的海域。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秘鲁渔场形成与上升流有关。请在图中找出哪些属于风海流、哪些属于密度流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江苏盱眙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组第5页共8页5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及盛行上升流海区会形成大渔场航运:顺洋流快,逆洋流慢海洋环境: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10海岸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基岩海岸:海岸较陡峭,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多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山东、辽宁等地。砂质海岸:坡缓水清,适宜开辟海滨浴场等。如海南岛的亚龙湾、广西北海的银滩。淤泥海岸:由粘土和粉沙组成,坡度平缓,适宜发展滩涂农业、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多分在江苏、山东、河北等。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红树林海岸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护海岸受海浪的侵蚀和防灾减灾。11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在海岸带和浅海,开发的方式主要有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建设、海洋旅游及海洋空间利用等。1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土地,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低地将成为重灾区海平面上升使台风、暴雨、风暴潮的频率提高,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入侵,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咸化,以及土壤盐碱化1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1)植树种草。(2)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加固和提高海岸防护堤坝的设计标准。(4)有计划的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适应全球气候变暖。(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14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例:波斯湾地区的国家的海水淡化)15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常量元素11种,最多的元素氯。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其主要成分是Nacl,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场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如东北盐场、长芦盐场(最大)莱洲湾盐场及淮北盐场。长江口以南的盐场主要有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盐场形成原因:滩面宽阔,坡度小,便于晒盐日照强,风速大,蒸发量大。海水综合开发的模式: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16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