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好人一生平安一、名词解释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2、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3、鞭毛:在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一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的功能。有一种称为鞭毛蛋白的弹性蛋白构成4、伪足:细胞质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地向外突出部分,见于所有肉足和某些鞭毛原生动物,用于行动和摄食5、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6、包囊:由胶结碎屑而成的,覆盖整个有孔虫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无性繁殖期间起防护作用;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2个以上个体7、植物性营养: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8、动物性营养:有些生物靠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来补充自身的有机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动物性营养,也称吞噬营养。9、腐生性营养:有些生物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以此补充自身有机质,也称渗透营养。10、领细胞:亦称领鞭毛细胞,为海绵动物和鞭毛纲的动鞭亚纲特有的细胞。海绵动物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中胶层构成。内层又称为胃层,由特殊的领细胞构成。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11、水沟系: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它对于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因为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地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气带入水沟系统里,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由水流又一个海绵流到另一个海绵体内12、中央腔:水流通道13、胚层逆转:多孔动物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分裂球中间形成一个开口,然后整个囊胚从开口处翻转出来,于是成为小分裂球鞭毛向外的两囊幼虫。随后两囊幼虫里靠母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接着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而大分裂球留在外边形成外层。这种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层次正好相反的特殊现象称为胚层逆转14、中胚层:三胚层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处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15、中胶层:由皮层、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构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作为弹性“骨骼”,起支持作用16、疣足:从环节动物(多毛类)开始出现了疣足。疣足不是真正的附肢,而是体壁的扁平突起,中央是空的,与体腔相通,无关节。一般每一体节有1对疣足。17、后生动物:除原生动物外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18、后口: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的胚孔成为肛门或封闭而另外形成口19、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20、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21、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按一定的方向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和体腔液完全分开22、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从心耳进入心室,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回到心耳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23、血窦: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出现,存在于身体各器官组织之间。这些组织间隙充满的不是体腔液而是血液,故名血窦或血腔24、血腔:(1)有血液在内循环的体腔。(2)昆虫胚胎中介于中胚层和其他胚层之间的空腔25、同律分节:体节不但外表相似,而且内部神经、排泄、循环、生殖等器官也按体节重复排列,这种形态和功能上基本相似的分节现象称同律分节26、异律分节:后端的体节和前端的比较,在形态和机能上均不相同。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异律分节。27、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绝大多数鱼类28、卵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后产出体外29、胎生:在胚胎发育前期以卵黄为营养,到后期卵黄消耗完后,直接从母体子宫壁吸取营养。如鲨鱼30、浮浪幼虫:具有内、外胚层,体表长有纤毛。内胚层充满原生质,然后发育成原肠腔,再继续发育成为消化循环腔。外胚层已有神经、感觉、刺细胞等的分化,为海产腔肠动物的幼虫。31、担轮幼虫:海产种类在发育过程中有一个担轮幼虫阶段,后发育为幼虫。担轮幼虫呈陀螺形,中部有2圈纤毛环,口前的称原担轮,口后的称后担轮,身体末端还有端担轮,前端有顶纤毛束,它们有感觉的功能。担轮幼虫经游泳后沉入水底发育为成成虫。32、面盘幼虫:面盘幼虫是软体动物(头足类除外)继担轮幼虫后的幼虫,担轮幼虫的口前纤毛环部分突出成为左右对称的翼状薄膜,即面盘(velum)靠其表面的纤毛运动,而在水中游泳。从面盘后的体背的壳腺分泌贝壳,随着幼虫生长面盘退化,沉于海底变态而成为成体33、羽腕幼虫:海星类的浮游性幼虫。身体背腹扁平,体制左右对称,在腹面开口的前方有口前纤毛环,还有口后纤毛环从肛门的前方发出,经身体左右侧缘达到背顶部,这两个纤毛环的轮廓随着发生的进行而复杂化,生出左右数对突起,即腕(larvalarm),好象海参类的耳状幼虫,但纤毛环分成口前、口后两个这一点有明显不同。羽腕幼虫和耳状幼虫都是消化管侧方所生的体腔囊的一部向背侧延伸开口于外界这一点和柱头虫类的柱头幼虫一致,暗示棘皮动物与肠鳃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羽腕幼虫更进而经过拟腕幼虫期变态而成成体。34、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延伸形成的薄膜,一般包被内脏团、鳃甚至足,外套膜通常分三层:外层和内层为表皮细胞层,中间层为肥厚的结缔组织35、壳顶:双壳贝及卷贝的顶部36、贝壳:软体动物除极少数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保护器官。分为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主要有碳酸钙组成。37、闭壳肌:系软体动物瓣鳃类关闭左右2瓣贝壳地肌肉,前后备1对,分别称为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38、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39、内骨骼:起源于中胚层,由许多钙质的骨片组成,上有小孔,位于体壁的结缔组织内40、真(次生)体腔:体壁消化道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腔即真体腔。41、直接发育:某些动物的胚胎不经历幼虫时期而直接形成成熟个体的现象42、间接发育:幼体发育到成体过程中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胚后发育43、原肾管:原肾管由胚胎的外胚层内陷形成。而且是细胞内管。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如涡虫)所具有的原始排泄器官。焰细胞是它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中空的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地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体中多余水分、液体、废物,把它们送到收集管,再送到较大的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出体外。44、后肾管:后肾,又称后肾管,由中胚层形成(原肾为外胚层形成)。后肾是一条两端开口(原肾一端开口)的盘绕细管,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内(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腹面,并直通体外(肾孔)45、马氏管:昆虫的排泄器官。是中、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盲管,游离在血腔中,从血液中收集尿酸,送至肠腔中也可调节水、盐平衡46、围血系统:围绕循环系统的管腔。围绕在血系统之外的一套管腔系统。主要包括环血窦、辐血窦、反口环血窦48、水管系统: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担负着棘皮动物运动的功能。并兼有呼吸作用49、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面分支,伸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内体腔液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50、皮鳃:为体壁的突起,该处体壁的真皮层退化,是体壁的最薄处。皮鳃腔与体腔相连,是呼吸器官,兼有排泄作用51、步带沟:海盘车类腕下面中间从口至腕端走行的一条沟。左右各有一对步带板并排成屋脊形。贯穿步带板,生有成列的管足,所以又称为管足沟、外侧具有数列可动和不可动的棘刺52、脊索: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53、逆行变态:变态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海鞘脊索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时脊索则随尾部一起消失54、羊膜卵:羊膜卵产生是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环境最重要的特征。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2)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55、斧足:斧足类动物多数都有像斧头形状的肌肉,称为「斧足」56、世代交替: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更迭出现的生殖方式57、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母细胞连续两次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只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58、种的双命名法:双名法(林奈1753年),即每种生物的学名采用署名和种名命名,用拉丁文写出。第一个拉丁词为属名,用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要求大写;第二个拉丁文是种名,大多数用形容词表示,字母均小写属名+种加词+定名人例:水稻OryzasativaL.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Ehrenberg)Cohn187259、物种: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同种个体60、有丝分裂:是多细胞生物增殖的主要方式,一般发生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分裂过程较复杂,因有纺锤丝及染色质的形态变化而得名。二、简答题原核生物1.什么是原核生物?其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类群?答:原核生物是一些由无真正的细胞核的细胞组成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相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特点:其细胞核为原核,即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无结合的组蛋白,细胞内不含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等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胞无丝分裂,无典型的染色体,无真正的有性繁殖等。类群: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古细菌类,原核藻类((包括蓝藻和原绿藻)三类。2.细菌的基本形状有哪些?答:细菌的基本形状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之分。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菌称为球菌,如肺炎球菌、杆状或长柱状的细菌称为杆菌,如枯草杆菌等。螺旋形有多种形态。如霍乱弧菌形。3.细菌的一般构造与特殊构造有哪些?请图示说明。答:细菌细胞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质体、核糖体、易染颗粒等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菌毛等4.图示并标注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各组成成分。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一层,化学成分简单,特含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薄,分两层,化学成分复杂,特含脂多糖。5.简述革兰氏染色的过程。答:步骤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1)涂片固定。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3)自来水冲洗。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7)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染色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阴性与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差异所应起的。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都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都呈红色。6.细菌夹膜分哪几类?答:分类:荚膜或大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荚膜或大荚膜。如肺炎双球菌。微荚膜:与细胞壁结合牢固,厚度0.2微米的称为微荚膜。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黏液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