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固学案考试要求: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记住种群主要特征的要点,注意分析各项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能说明形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条件,形成“S”型曲线的可能的制约因素。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理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的指导作用。4.生物群落的概念。在新情境中能识别不同的生物群落,说明各成员间密切联系的具体方式。一、重点回顾:1.如何区分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答:个体,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体与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携带有本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是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的同种个体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特征。正是由于具备了上述特征,使得种群数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呈周期性波动。种群内各个体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斗争,但都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延续。在生物进化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以种群为单位,这些种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在共同的无机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了稳定的,彼此相互适应的有机整体,从而将各种群连成一个网。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不同的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构成森林生态系统。总之,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四个概念有层层包含关系。2.如何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答: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用坐标曲线来表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种群数量(在微生物,由于数量太大,往往用种群数量的对数,即lgn表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对“J”型曲线,一方面要注意它的发生条件(理想状态下),第二方面要能运用数学原理进行计算。Nt=N0λt,其中Nt为t年后的种群数量,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相邻的第二年的种群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t为种群变化延续的时间。上述计算只适用于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这样的种群要求是:一生只繁殖一次,世代不相重叠(即子代产生时,亲代已死亡)。对“S”型曲线(如图1),要注意进行分段分析:a段——基本呈指数增长;b段——增长速度较慢;c段——基本保持在环境容量(环境负荷)的水平。生产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是种群增长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中某些资源要素受到破坏,从而造成环境容量的下降。这样就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图2)。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例如过度放牧,草原不能复原。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从上述分析中还可以知道,环境容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二、巩固练习1.(2011·重庆理综,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2.(2011·海南,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5.(2011·海南,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6.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8.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10、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林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11、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指标,M表示指标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为a→c→d→b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增加,则d种群数量下降,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上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13、、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1)左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①右上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2)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