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科学教师:庞振宇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授课:三年级执教者:庞振宇2013年8月月份周次课时教学内容备注八月一2始业教育科学课8月26日开学1、我们看到了什么九月二8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三4、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四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五1、寻访小动物2、蜗牛十月六6休息国庆节七3、蚯蚓4、蚂蚁八5、金鱼6、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九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那些材料硬十一月十83、比较韧性4、它们吸水吗十一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桃李杯6、砖瓦和陶器、瓷器十二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水十三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十二月十四64、比较水的多少圣诞节前结束课5、我们周围的空气十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十六1、学期复习2、学期复习十七3、学期复习4、学期复习课题:1、科学课是什么?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科学是什么。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过程与方法: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2、能从吹泡泡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想知道,爱提问。(1)作为科学课的起始课,首先要明确上课学科的纪律。为以后科学课的进行打好基础。(2)管理学生方法之一,在班级里形成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并有细致的进行方法。在这里举行了“太阳小队活动”诱导学生以得“星”为目的的,良好表现。并以扣“星”作为惩罚办法。(3)将吹泡泡实验改为更具小魔术色彩的“神奇的盒子”和“潜水艇的实验”,使学生更加感兴趣。(4)在两个小实验的安排顺序上,以“神奇的盒子”为先,“潜水艇”次。以神奇程度的递增为判断顺序的标准。吸引力的上升,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秩序。(5)在讲解大树高度的测量时,强调比较。这也是测量的本质。在测大树周长的时候,用绳子为大树转一周,要强调化曲为直的想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课是什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教学用具:肥皂水、洗涤剂、甘油等配制吹泡泡的液体,塑料吸管,铅丝或铁丝。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科学是……”二、新课1、教师提问:当你听到“科学”一词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并作说明。(学生写或画,教师巡视)2、学生把写的或画的“科学”向全班作说明。3、阅读给小朋友的一封信。4、看爱因斯坦的图,并读他的名言。(1)有谁知道爱因斯坦的故事?(2)他有什么功绩?5、看书本上第2、3页的卡通画。(1)他们在做什么?(2)这幅画中哪里有科学?(3)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有科学?6、阅读并观察书本第3页上半页的内容。(1)让学生自己说出内容。(2)有谁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吹泡泡。(1)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2)想一想为什么别人吹的大?(3)在吹泡泡的过程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提供材料,学生游戏,并且观察提问)问:我们吹泡泡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成功率、外形、色泽等方面进行比较)2、完成书本上第2页的表格。3、游戏:(1)你带来了哪些好玩的东西?老师可以让你玩五分钟,但有个条件,每人必须要从玩玩具的过程中提出问题。(2)开始玩玩具。(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当堂解决。4、观察书本第6页:(1)什么是科学?(2)蝴蝶的外形?(3)教师小结:这是自然科学,不能胡编乱造,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三、巩固1、请每一位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提出几个有关科学的问题。板书设计科学课科学课有趣,好玩,是我们观察实验的新天地!课后反思1、以中慢语速讲话,并有较强的重音。学生会显得比较安静,不再作与课堂无关的的事。2、太阳小队活动的细化描述,可以增加学生的印象。3、把握课堂纪律,活跃但不能嘈杂。气氛过于活跃要马上遏制。4、备课尽量做到细致,对将要涉及的问题。要做细致处理。5、两个小实验的安排,应为重心实验,后压强实验。这样对学生于学生好玩的程度不断上升,可以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6、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讲解侧重点。如:重心实验,可以对其原理做较细致的讲解。还可以,将实验器材的制作做细致的讲解。7、对要求的讲解,有空间顺序,可以利于记忆。刘老师:1、应用与孩子年龄段、知识储备相应的词汇。2、老师与学生应有良好的互动。3、在互动的过程中,应以老师为主体。允许学生的异想天开,但不可以脱离只是内容。4、课堂纪律是课堂的保障,允许活跃但绝不可以混乱。课题:2、我们看到了什么?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1)本课以及以下几课的侧重点,在于对学会“观察”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对观察这个较抽象的概念,若通过直接的讲解并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采用以观察大树的各种特点为方法的讲解方式。这样学生及了解了大树,又对观察有了初步的了解。(2)讲观察大树的顺序,以从上到下。观察某一个部分的时候,要有目的,突出观察哪里,注意什么,如何精准观察。这本身就是及其有序的一个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衔接,使学生没有生硬感。(3)在讲解各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拿一些实物,为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不可生硬的在语言上进行讲解。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教学用具: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2.我看到了什么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课后反思1、要让学生完全安静下来以后再讲课,不可以在整顿纪律没有收到很大成效的时候就匆忙讲课。2、讲课应有节奏,每句话之间应有间隙。并且一句话也应该有节奏。语气坚定有力。不可含糊某个词。课题:3、校园的树木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与价值: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1)复习上节课所讲的观察大树的方法,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快速的回顾。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可以实际演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2)各个概念的讲解方式:树冠:通过回想的方法。树干高度:回想上节课。树干周长:现场为学生演示测周长的方法,步骤。树干纹理:为学生现场演示拓印硬币的方法,步骤。(3)由于本课是一节室外探究课,对学生在走廊的站队秩序,下楼的安静程度,以及在室外观察秩序有很高的要求。在班级分完小组后,必须一声没有,才可让学生出教室站队。然后排队来到活动地点。并以小组为单位重复活动要点,和安全意识。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教学用具: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板书设计3、校园的树木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课后反思(1)在讲解某个概念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细致并最好可以演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多个感官上接受信息。从而学的更加扎实。(2)学校以保证学生安全为第一位,在学生进行课外考察活动时。同样必须以安全为第一位。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在本学校,绝不可以带学生到河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