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组的相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述海相组的相模式(位置、沉积物、结构、构造、生物)一、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及深海相。二、相1、滨岸相:海岸砂丘亚相、后滨岸亚相、前滨岸亚相、近滨亚相。(风暴面到浪基面之间的范围)①海岸砂丘亚相:位置:位于朝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期潮水所能达到的最高水位以上。沉积物:细---中粒,成熟度高,重矿物富集。结构:圆度和分选性好,多为铁质、硅质胶结。构造: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倾角陡。生物:出现少量的生物介壳和碎片。②后滨亚相:位置:位于平均高朝向和特大高潮线之间,通常处于暴露状态。沉积物:粒度较细的砂,中砂,粗砂,比海岸沙丘带的砂质沉积物略粗。结构:分选磨圆好。构造:发育平行层理,亦可见小型(低角度)交错层理。③前滨亚相:位置:位于平均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沉积物:以中砂为主。结构:分选较好,下部沉积物分选比上部差。构造:典型的沉积构造是冲洗交错层理。生物:含有大量贝壳碎片和云母。④近滨亚相:位置:位于平均低潮线至浪基面之间的潮下带,亦称浅海、临海或滨海亚相。沉积物:中细砂、粉砂。结构:上部粗、下部细,成熟度高,为硅质、铁质、海绿石胶结。构造:上部由于砂坝的推进,形成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砂坝间有波痕。下部为交错层理。2、浅海陆棚相:过渡带亚相、滨外陆棚亚相(陆架泥)。(近滨外侧至大陆坡坡折之间的陆棚部分,亦称之为陆架)①过渡带亚相:位置:滨岸带与滨外陆棚之间的过渡沉积区,下限相当于一般风暴浪基面。(粗碎屑的沉积与一般风暴浪密切相关)沉积物:泥质粉砂、粉砂泥质,砂泥近于等量产出。比滨岸相沉积物细,比滨外陆棚沉积物粗。构造:浪成交错层理,生物扰动构造。生物:最为繁盛,底栖生物繁多。②滨外陆棚亚相:位置及环境:过渡带以外,浅海陆棚最主要的环境单元,静水为主,一般风暴狼影响不到。大规模的风暴浪才能产生作用。沉积物:粘土,粉砂,极少量细沙以及碳酸盐岩,含铁、锰、铝、磷质的沉积岩等。结构:碎屑矿物成分成熟度高,不稳定成分少,圆度及分选较好,但比滨岸相稍差,填隙物多为化学胶结物。构造:水平层理,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生物扰动等构造。生物:在较浅水的滨外陆棚区,发育着种类和数量众多的生物。3、半深海相位置:相当于大陆坡是浅海环境与深海环境的过渡带区。生物:无植物发育,生物群以腹足类为主,还可见瓣鰓类,腕足类,放射虫,有孔虫等。构造:由于生物搅动,泥质沉积不显层理,可见有虫迹,在无生物扰动的情况下,亦可出现纹层。沉积物:(1)各种软泥和砂①蓝色软泥:以陆源粉砂粘土为主,颜色为天蓝、灰绿等,为还原环境下形成,可形成有机质蓝色页岩。②红色和黄色软泥: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含有碳酸盐。③绿色软泥:以粘土硅质生物为主,少量钙质及碎屑物质(主要为海绿石,其次为石英、长石、云母)。④碳酸盐软泥和砂:沙粒为细砂和粉砂。⑤珊瑚泥和珊瑚砂:主要分布于半深海上部。⑥火山泥:常为暗灰或黑色,成分主要为火山玻璃、黑云母、透长石。⑦冰川海洋沉积:成分主要为粘土河粉选性很差的砂、砺。(2)等深流沉积1)等深流发生在半深海地区,沿大陆坡等深线流动的远洋底流。2)颗粒大小一般为泥---细砂,分选性一般中等到较好。3)小型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及由生物碎屑颗粒组成的定向排列。4、深海相位置:发育于大洋盆地。生物:氧气不足,底栖生物稀少,种类单调,故不能形成底栖生物的显著堆积。构造:底层沉积物表面可形成波痕、冲刷痕、水流线理、交错层理等。沉积物:1)棕色粘土:主要为粒度2毫米的粘土矿物和其他陆源稳定矿物的残余。2)包球虫软泥:由各种浮游有孔虫,特别是抱球虫介壳组成。3)翼足虫软泥:由翼足虫的文石壳及大量浮游有孔虫组成。4)放射虫软泥:红色,放射虫壳含量50%。5)硅藻软泥:黄色,主要有50%或更多的硅藻组成,非生物约20%,主要由粉砂级颗粒组成。6)锰结核。7)浊流沉积。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