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震》教案[录入者:xjblj|时间:2010-05-3020:48:29|浏览:1797次|来源:|作者:]课题地震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2、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做地震模拟实验。3、了解地震的自救常识。重点地震形成的原因难点模拟地震形成过程实验关键运用想象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理解材料多条毛巾,一次性筷子,积木搭建的模拟街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二、新授今年的5月1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地震后的情景你能给大家说说吗?师补充:四川地震造成69225人死亡,18624人失踪37464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7200多亿。地震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伤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他。(一)地震形成原因1、关于地震,你最想了解什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危害和自救方法。互相交流谈论感到震惊,激发兴趣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3、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说说吗?师对生说的答案做适当评价,对否等。过渡:刚才同学说到了地壳运动,那是怎样运动的,运动就会地震么?我们通过2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地震形成的原因。4、师模拟实验:(1)毛巾模拟地壳。(用毛巾模拟地壳,不同颜色代表地壳中的岩层,地壳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地壳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部分岩层产生压力,我用双手挤压代表压力,观察到毛巾代表的岩层出现什么现象?岩层是坚硬的,当压力越来越大岩层承受不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断裂)(2)掰筷子模拟地壳断裂。提出要求(用两手拿住筷子的两端,用力慢慢将筷子掰弯,到最大限度时,会发生什么?细细体会手有什么感觉?)5、讲解:当地壳承受不住时会产生断裂,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引起地面的震动。交流自己了解的知识观察现象,回答问题每个人做这个活动,交流感受小组交流汇报教学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程6、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地震形成原因吗?先交流,再汇报7、观看一段录象,做一个小结8、85-90﹪属于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9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四川地震的活动。师出示道具,演示,观察到了什么?损坏程度一样吗?震中,震级。关于震级你了解多少?师更正并补充相关内容(二)地震带来的危害出示一组图片,了解危害的严重性师小结:人类从没放弃过对地震的研究,看书24页,了解内容(三)自救常识过渡:科技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还是不能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一旦发生,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了解地震类型一个生配合老师活动学生回答介绍相关知识生介绍读资料,汇报交流,汇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三、总结1、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地震前会有一些征兆,你知道哪些?出示录象,总结谚语。要善于观察,及时作出决定,争取自救时间。2、当我们遭遇时怎么办:出示三种情况。师根据汇报情况,更正并适时补充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观看了解学生讨论,汇报板书《地震》教学设计2010-06-0309:02:07地震褶皱断裂地震运动压力释放能量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3、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二、教学过程:1、回顾所学知识,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知道了从地表到地心,可将地球分为三层,谁能说一下,着三层分别是什么?(画图揭示地球的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什么构成?(解释:岩石不是一层,而是很多层,因此构成了地层)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火山的成因,并且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地震和火山一样,也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2、探究过程活动一:谈话增强对地震的认识。师:建国以来,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发生过两次比较强烈的地震,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是7.6级,共造成了24.2万人死亡。还有一次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它就是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的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高达里氏8.0级,造成了6922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前一段时间,同学们肯定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了许多关于地震的消息,能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画面吗?师:从刚才的数据和同学们的描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巨大的破坏力,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呢?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师:关于地震的成因,同学们来大胆的猜一猜,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师:到底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毛巾,这些毛巾漂亮吗?用毛巾可以来干什么?动手玩一玩。师:好玩吗?下面我们用我们手中的毛巾来做一个实验如何?师:把毛巾叠起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毛巾两头,用力向中间挤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叠了一层,有的同学叠了很多层,你认为怎样叠更合适?(交流)师:对呀!正像这位同学说的,地壳中的岩层有很多层,所以应该多叠几层,再来玩玩试试,看你观察到了什么?师:交流,(毛巾有的地方凹下去,有的地方凸起来)那么为什么毛巾会变形呢?在这个实验中,叠起来的毛巾相当与地壳中的什么?讲解:实际地壳中的岩层像毛巾一样,也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当岩层受到压力时,它也会发生变形。讲解:当岩层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做一个实验,让我们从毛巾中抽出一层地壳,(教师故意从毛巾中抽出一根木棍),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棍,要注意安全,用力,木棍有什么变化?松手后,你发现了什么?再继续用力,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手又感觉到了什么?在这个实验中,木棍相当于什么?木棍是一开始就会断裂吗?什么时候才会断裂呢?讲解:对,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迅速的断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形成了地震。谁能根据刚才我们做过的实验,来说一下,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学生交流。讲解: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课本也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了地震的成因,下面让我们来一个记忆大比拼,看谁能够记住它。检查交流活动三:如何防震。讲解:地震发生的突然又迅速,破坏力很大,加之地震发生的频率很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频率高达500万次,但这些地震有些因为震级不高,有些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今年10月5日和6日就在新疆乌恰县和西藏当雄发生了里氏6.5级的地震,因此掌握一定的避震常识就显得犹为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地点:野外、家里、学校,同位两人任选一个地点,假如你就在这个地点,又恰巧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商量出避震小策略。学生商量交流教师小结:野外:①躲到开阔的地方(沟底)。②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高大的危险物。家里:①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②躲到炕沿下、家具下;墙角等形成三角的地方。③时间来得及要关闭电源、气源。上课时:抱头,躲在课桌下或及时有序的撤出。操场上:原地不动,蹲下,抱头并避开危险物。3、回顾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仔细查阅关于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五年级下册科学《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358更新时间:2010-5-20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2、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了解风化对岩石的作用;3、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二)能力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2、能大胆想象,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三)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二)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教学准备:砖块、页岩、锤子、有盖的大口瓶、水、镊子、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1、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考察一种形态奇特的岩石。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吗?(愿意)课件出示卵石。谈话:仔细瞧瞧,这些是什么石头?(卵石,板书课题)2、请每一个同学取一块卵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卵石有什么特点呢?师:卵石有相同的特点──光滑圆润。3、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卵石的形状、分布、形成原因等。师:同学们对卵石这么感兴趣,那么就让我们先来做一块卵石,感受一下它的形成过程。二、实践操作,制作卵石:1、推理卵石的形成和水的关系:(1)提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卵石一般集中在哪些地方?(卵石多分布在河道里或河滩上)(2)请同学们推测或猜测:卵石的形成与哪一种物质有关呢?(水)2、做一块卵石:(1)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除了水以外,老师还让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课件:砖块、石块、小锤、有盖的广口瓶),运用这些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卵石吗?小组内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卵石。指名回答,交流并完善。教师出示:使用小锤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伤到自己和他人;对比加工制作前后石块有什么变化;想一想,要使石块变圆,大概需要哪些外部力量;做完实验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入材料袋中。(2)做卵石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卵石,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3)汇报交流:对比石块制作前后的区别;与收集的卵石进行对比。三、类推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1、讨论推理:我们的卵石是这样做出来的,那么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观看视频,猜想答案:认真观察河流的上中下游的石块特点,同桌讨论卵石的形成原因。2、汇报交流并及时板书:高山上的石块滚落下来,被水冲刷、搬运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形成的。(板书)3、拓展思维:如果卵石一直经历这样的冲刷和搬运,最终会怎样?(变成细沙、粘土)4、观看视频:水的搬运和冲刷。四、认识风化作用:1、猜测高山上的岩石滚落的原因,出示:高山上巨大的岩石是怎样变成小块石头的?你认为与哪些外部力量有关?学生进行自由猜测。(温度、植物、雨水、风)2、实验探究,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温差。温度等因素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能把巨大的岩石破坏,变成小的石块。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出示: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取一小块页岩,用酒精灯加热代替太阳炙烤,随后放入水中,代替雨水冲刷。反复加热和冷却页岩,观察实验现象。另外要按照实验操作要求使用酒精灯。归纳实验现象,观看视频(温差),总结,温度的变化有足够的能量破坏岩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课件出示视频,展示温度、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揭示“风化”概念:除了温度,植物、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这些统称为风化。4、明确岩石变小的原因: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就会逐渐的破碎变成小石块崩塌和滚落下来。(板书)五、总结归纳卵石的形成:那么现在你知道自然界中的卵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了吗?(看板书归纳)小结:高山上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小石块脱落下来,在雨水的冲刷和风的作用下,被搬运到河道,河道里的小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摩擦,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磨圆,棱角没有了,表面越来越光滑,最后变成了卵石。六、课外拓展:你知道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吗?五年级科学青岛版《做一块卵石》教学案例(2009-09-1414:41:5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做一块卵石》。【二】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卵石的成因,模拟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条件,亲手制作一块卵石,感知一块石头变成卵石的过程,进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应遵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对大自然中卵石的形成原因进行类比推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三】学情分析: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学生来说,卵石是很容易见到的。学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