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间接渊源,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和意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其产生了深刻的意义: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演进,同样,在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兴起和传播也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因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考的都是如何富国足君,富民安邦的大问题。尤其儒家提出的小康大同理想为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太平天国第一次尝试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展了古代大同思想,并尝试为其注入科学内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提出“三民主义”,尝试着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解决中国面临的诸种问题。由左翼参与和领导的新村主义以及各种工读互助团则直接尝试建立以公有制为模式的社会组织。中国空想社会主义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被镇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流产而破产。尽管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不成熟,但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地位,它对中国的影响却是重大而深远的。它毕竟是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中国社会主义史上具有拓荒的作用。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在对未来社会的总体设想上,西方社会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十九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其次,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在莫尔的《乌托邦》中,我们就看到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模版。第三,在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莫尔已经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而这一和谐人际关系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德行的修养与提高。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和谐共存,协调共进的问题,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让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其积极的一面。空想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再次向人们昭示着这样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任何民族的精神产品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恰似一条流动的河,经过历史的淘汰而保留其精华,同时又把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融汇其中,使之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主流。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汇入中国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民族之魂和赖以发展的生命之根的。这是中国社会主义传承空想社会主义精华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2、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贡献。列宁领导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与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的区别,列宁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一国胜利说”在革命方面,首先,列宁主义修正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首先爆发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论断,根据俄国的形势和革命经验,认为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例如俄国——也可以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其次,强调在无产阶级革命已经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要重视各国无产阶级间的合作与支援,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要点,它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列宁通过深入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全面论述了孕育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创立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理论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地人类历史新纪元。1理论要点:第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2理论创新:列宁地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地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地新阶段。列宁地这一重大理论贡献,对落后国家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宝贵精神财富。3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含义是:一国可以获得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但是一国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至少需要几个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一致的。同时,列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即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即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区分开来,从而向前推进和发展了自己的“一国胜利”论和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建设方面,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1)利用商品经济引导小生产走向大工业,走向社会主义经济(2)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3)推行新经济政策(4)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5)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新经济政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贡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在向国家交出一定粮食作为纳税之后,其余的粮食可以自由买卖。2)废除实物配合制,实行商品生产和买卖,允许小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产品的流通。3)让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改变国营企业的经营方针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化。5)把实物工资改为货币工资,恢复计划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制度。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以及通过自由贸易与小农结盟和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结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意义: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言的,列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他的论述已经从客观上回答来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及其长期性。从国情出发,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意义重大。他对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进行了重要的探索。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异同。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彻底否定”,并认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死路一条”,这不是唯物史观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异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建设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别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排斥市场、完全通过指令性计划对企业和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体制。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具有单一性——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具有封闭性与僵化性。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备战性特征明显。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基础、发展战略、政治文化体制诸方面,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通过总结,我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以下诸多方面都有明显不同相同部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尽管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改革措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既然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两者就应有相同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继承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而来的。1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因此,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首先都是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两者无疑是相同的。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以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这一点上,两者也是相同的,只是二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3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苏联共产党即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两者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方面是相同的,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的是一党制,排除其他政党。4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都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又是人民民主专政。5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都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尽管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在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方面都是相同的。总结部分:从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制度、基本经验是正确的,由毛泽东开始探索、由邓小平开创和设计、由江泽民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正确的。尽管我们经过了许多历史曲折,但我们已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尽管我们还存在着大量前进中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可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意义。兴起的背景:苏联模式的困境1)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2)社会运动不断。苏联模式在实践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和经验总结,探索新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模式,从而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针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