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总复习知识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九年级思想品德总复习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闭关自守);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含义、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是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2、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爱国主义的含义、表现: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人士的无比崇敬等。4、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5、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此处印证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日益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7、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革命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8、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①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抉择.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9、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间: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10、历史给我们的昭示?(1)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初步繁荣富强;(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4)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5)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也时刻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充分认识这一差距,能使我们产生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世代相传。②青少年必须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是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结合梁启超的话理解)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实现由温饱(1990年第一步战略目标)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一词源于《诗经》。小康水平的含义: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我国现代意义的小康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邓小平最早提出来的。也就是“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具体的说,就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三步走”战略目标是:(1)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小康、初步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全面小康目标)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个“更加”)8、全面小康的特点: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第五课财富之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的时代。2、辛勤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3、如何理解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1)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与勇气。(2)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3)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才能不断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4、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2)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5、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信息等6、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1)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其次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因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7、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二者的关系(1)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二者关系: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4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1、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财富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无论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2、“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3、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4、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作用:国以税为本。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3)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5、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6、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2)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3)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7、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4)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8、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5(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节约当做“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是不对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度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2)作为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1、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产和发展方面有较大的困难。(2)个人因素(如先天残疾、疾病等)、自然因素(如地震、洪灾等)和社会因素(如战争、失业等)产生弱势群体。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2)弱势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其一,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弱势群体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1)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2)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第八课日月无私照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1)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宗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