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卫星——月球学习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4、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5、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学习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4、(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二、制作我的“月球卡”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2、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3、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三、拓展延伸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板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2、月相变化学习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3、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4、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5、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学习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学习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学习准备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3、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三、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2、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3、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4、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5、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板书设计月相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我们来造“环形山”学习目标: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5、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学习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学习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月球上的环形山。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4、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5、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6、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制造“环形山”。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3、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4、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2、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板书设计我们来造“环形山”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4、日食和月食学习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学习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学习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模拟实验?(2)如何做实验?(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预设: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2、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三、日食的成因。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四、月食的成因。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4、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六、总结拓展板书设计日食和月食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5、太阳系学习目标: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4、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学习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学习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学习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