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与当代价值?答: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1.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真确价值观;2.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3.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4.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分析能全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5.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2.“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答:从广义上说,“中国道路”可以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从狭义上说,“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组成: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2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走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3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与各国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与不同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的文化发展道路。4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在各个领域走不断改革创新之路。5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并在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平等互利,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开放之路。6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上互不干涉内政并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发展,走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路。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亟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当前中国道路所面对的国际机遇和挑战答:机遇1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各大国政府间合作更加密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等多边峰会外交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经济均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兴大国倡导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在相互借重、协调共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都注重维持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受金融危机和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遗症的拖累,操控国际事务的难度加大。欧洲一体化在艰难中推进,金融和债务危机波澜起伏,军事干预北非政局将欧盟拖入困局,欧盟财政金融一体化进程和共同外交、安全政策面临新的挑战。俄继续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战略”,强化军事实力地位,同时外交上积极调整与西方关系,极力推动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灾害对日本国民心理造成巨大冲击,使本来稍有起色的经济重陷停滞,也打乱了日美经济安全合作计划,但日本仍在努力刺激经济,战略上拉住美国,力保政治经济影响力。不仅南北各大国之间,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增强,这有可能成为今后世界发展的主流。这必将继续为我国在新世纪加快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一定的机遇。3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21世纪初的80%左右。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进步浪潮,为我国在技术跨越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4美国称霸全球的“雄心”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5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这看似走出低谷中酝酿与集聚。这主要因为,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急遽降息、恶性增发货币,试图增加新的产能;而世界范围内的穷人包括所谓的中产阶级愈来愈穷、而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几乎所有国家愈来愈穷的局面非但没有缩小,相反仍呈日趋加大之势;穷国穷人的绝对需求仍在急剧下降。因此,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仍在加剧。从根本上说,这正是在为下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积蓄能量。6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有所复兴。7世界上的矛盾多得很、大得很,可利用的矛盾也多得很。8美国等西方强国有求我2的方面不少。我国有当今世界最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这是现在世界上最为稀缺的资源;我国现有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对稳定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四个方面的挑战: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决不会改变。2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挑战。3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战。4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输入型恐怖势力的威胁。4.当前中国道路所面对的国内机遇和挑战?答:机遇: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高扬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4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5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6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新进展;7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仍存在着不少困难,面临着不少挑战甚至是严峻的挑战。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相对匮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金融风险问题亟待防范和化解;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问题;物价问题;政治方面: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一、二、三、多和两杆子、一独立。即一个总统、两院制、三权分立、多党制和笔杆子(新闻自由)、枪杆子(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妄图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引向全盘西化的道路。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同样不容掉以轻心。社会建设方面:就业问题相当突出;医疗方面的问题;社会建设方面的挑战;物价问题。党的新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廉政建设亟待加强5.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看科学发展观答: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看社会公正答:社会不公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共产党内部还出现了一个脱离、背离乃至背叛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殊阶层。更严重的是,党政军官僚集团还享有高新之外的其他特权。最后在对苏联从内部瓦解起到了催化作用。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关注并积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并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时候,我们党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巨大发展,小康目标的实现,党和国家把维护和解决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党不仅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7.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看民生问题答: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一大弊端。列宁时期曾不断调整经济决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斯大林上台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衡,人民生3活无法得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躁冒进,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荒,人民怨声载道。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决定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与否。民生问题是关系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局性问题。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性问题。民生问题是关系坚持党的宗旨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4.共享改革成果。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7.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8.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看党的建设答: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流失殆尽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一大弊端。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都曾做过一些执政党建设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民主集中制成为造成党内集权专制和官僚主义盛行的罪魁祸首。他主张党员进行横向联系,组织各种俱乐部开展活动。结果导致改组后的苏联共产党很快就失去了组织的原有优势,变成了拥有多个派别的松散的政治俱乐部,最终在反对派的进攻中败下阵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1党把握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的集中反映;2党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和风险的重大部署;3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4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迫切需要;5党解决自身发展和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有效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对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优势,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