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与改革方案人文与社会科学系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一)、定位:本课程在秘书专业开设为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二)、目标:以社会需要和秘书应备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国家四级(中级)秘书和三级(高级)秘书考试,通过校内校外实训,使他们“持双证”(即毕业证和资格证)就业,真正成为能为企业用得上的具有相当写作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商务秘书人才。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按商务秘书职业认知、商务秘书实务、项目综合训练三大块进行构建。在每一项秘书实际教学过程中均安排了训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定位、目前文秘人才企业化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本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理论方面以秘书工作基本要求、工作规范、一般方法和处理技巧课程重点,实践方面突出秘书日程事务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三、课程特色:1.在教学内容上,开展了以秘书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搞好秘书“办文、办会、办事”等内容教学与实训基础上,重点突出秘书“办商”等实务性内容的教学与训练。2.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合理设计训练项目。本课程以培养秘书实务能力为主线,合理设计秘书实务实践项目。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秘书实务项目训练,利用文秘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及秘书职业能力的需要,课程精心设计了6个综合训练项目,使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完整,技能训练效果明显,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可直接参与秘书实务活动。如:在课程组老师指导下,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教代会、庆典等大型活动设计会务方案,参与材料的文字输入、编排、校对、缮印、装订、分发等各个环节。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实现工学结合。每年组织文秘专业学生“秘书技能比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有文秘专业学生成立的自主创业公司、专职礼仪与会务服务社团、文印社等小型经济实体。4.聘请行业一线人员实践指导,其他高校专家参与和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课堂教学的引导与互动,注重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现场操作和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5.改变传统的纯理论考试的方法,采用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双考”制。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个基本考核,又全面测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其中平时实践训练效果或成绩作为综合成绩的重要部分,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说明:1、形成了课程体系职业化、技能训练项目化、教学效果痕迹化的完整教学体系《秘书实务》课程按照商务秘书定位,设计了商务秘书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内容板块:办事、办会、办文,在每一板块中均设计了阶段性实训项目和综合性实训项目。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的成果(报告、方案、影像资料)保存整理作为考核的重点。成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主线,强化技能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目标。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协调统一,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形成。课内实训教学与课外校内实习协调统一,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提高。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协调统一,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协调统一,共同指向秘书职业综合素质升华。成“双证通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理论考试借鉴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模式,分为基础知识、案例、工作实务三大部分,分别占30%、30%、40%;实践操作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质量和创新点,分为工作方案(报告)、完成时间和质量、答辩三大块,分别占30%、40%、30%。四、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序号内容模块理论教学内容课时分配1商务秘书职业认知1、商务秘书工作概述222、商务秘书职业素养233、商务秘书职业能力44商务秘书实务1、日常事务452、会务工作463、信息工作474、商务文书485、商务接待496、商务礼仪4(理论教学内容如上表)序号实训项目实训学时1会务工作82商务写作43商务接待84商务调研85办公自动化46商务礼仪4合计36(实训项目如上表)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与难点: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与商务活动、办公室事务与管理。解决办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中予以解决。六、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1、平时在学院内秘书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学习实验。2、在校内10多个机关处(室)的实训基地中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办公室自动化、办文、办会、办事等技能。3、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中实行。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上强化了内功,然后到校外基地中强化外功。七、课改采用的方法及说明:(一)、基于任务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方法说明:本课程基于任务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原则。它包括:以任务为核心构建培养目标,以此搭建相关知识体系合计32模块;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量手段,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适用于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和实训内容的设计。所谓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代表本专业最基本特征的核心课程。这类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的主旨,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即进行岗位分析,建构职责任务表。在此基础上,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若干项目,围绕每个项目,分析其必需的工作职责要求,对于每一项工作职责要求,进一步分析出它所需的支撑知识,进而有效地实施课程的教学(见图5)。图5所示,圆代表一项任务,椭圆代表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的若干项目,菱形代表围绕每个项目分析出的工作职责要求,流程框代表所需的支撑知识。以此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以任务为导向课程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实施中,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特点,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式进行。流程框代表所需的支撑知识,可以由教师根据菱形代表的工作职责要求进行遴选,使其具有学科体系的相对不完整性和满足工作职责要求的完整性。围绕圆代表的中心任务,结合重新组合了的流程框知识内容,学生可分组轮流进行以椭圆代表的若干项目为内容的实训,通过循环交流,使学生全部完成了实现核心任务所必需的各个项目,借以全面运用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能力锻炼和提高的作用。因为学生分组轮换每一个项目,所以成绩考核就有了特定的评判方式。理论课考核以对知识的理解为主,采取开放式考题,占较小的比例。完成项目的成绩由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进行,占较大比例。有条件的课程还可以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取证联系起来。这样的评价是开放的,既有利于学生找出不足,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因为成绩评定由理论考核转变为能力评价,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共评,由绝对测量转变为相对比较,所以更为客观地测量出学生能力的实际水平和完成实际任务中的缺陷。(二)、基于任务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方法演示:见图6和表1。(一)任务选择秘书实务课程涉及文秘专业的工作任务很多,我们选取一个比较常见且重要的任务——“办会”来加以说明。(二)项目分析针对组织会议的需要,组织教师和一些政府机关秘书处、公司、学校办公室负责同志等组成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就会议组织过程中的工作项目进行认真的归纳、研究,在剔除了一些枝节性工作后,确定了4个主要项目,即会议通知(邀请函)、会场安排、会议材料、食宿交通。完成这4个项目,学生就可以全面、真实地掌握会议组织的基本环节要求。(三)职责划分结合会议工作项目的要求,组织上述专家论证委员会专家对每个项目所承担的职业岗位职责进行开发。经过分析,得出在会议通知(邀请函)项目中,应涉及起草、审批、打印、发放4项职责;在会场安排项目中,应涉及摄影、记录、音响、座次4项职责;在会议材料项目中,应涉及主题、格式、汇编、校印4项职责;在食宿交通项目中,应涉及宾馆、标准、交通、特情4项职责。职责是完成项目必需的工作环节,也是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重组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认真、审慎地把握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四)课程内容选择在分析出工作项目和相关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教师将依据知识传授的科学规律,组合支撑秘书实务课程的授课内容。对应会议通知(邀请函)项目,其支撑课程为公文写作、行政学、MSOffice、邮寄、传真、电子邮件及办公自动化、因特网等;对应会场安排项目,其支撑课程为速记、办公自动化、商务礼仪等;对应会议材料项目,其支撑课程为写作、MSOffice、校对等;对应食宿交通项目,其支撑课程为公关、礼仪、地理等。对应相关课程还要依照职责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五)安排文秘实训室要完成上述实训,还必须创设一个模拟真实工作环境,适合项目运作和学生练习的场所。文秘实训室布局可以采取“回”字型,将有关项目分列在不同区域,配备相应的设备和项目操作指南、记录本等,便于安排学生实际训练。这样的实训室既可以完成整个实训环节的循环演练,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涉及的内容到校内10多个机关处(室)的实训基地中实训。(六)实践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支撑课程的必要知识后,将以会议任务为综合实训内容进入为期1—2周的实践活动每个班分成四组,每组1—2天,轮流完成4个项目。每组指定一个学生作为协调员,负责协调大家的思路并使之统一到一个共同的决策中来,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每组在每个项目中均轮流由不同学生充当协调员,使所有学生均得到锻炼。(七)集中考核因为学生分组轮换每一个项目,所以成绩的考核也就有了特定的评判方式。理论课考核以对知识的理解为主,采取开放式考题,占总成绩的20%。完成项目的成绩由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实训单位评价结合进行,其中学生之间的互评占20%,教师的评价占30%,实训单位评价占50%。完成项目的情况通过每组的项目报告书和一系列成型的成果(如邀请函、会议记录)决定,学生之间可以质询,然后每个学生都给其他人打分,经过平均即得出学生的打分情况。教师则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学生的基本能力情况,给出分数。对于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安排下一次在别的班重做。至此,学生在学习了具有明显任务导向的相关知识后,又系统地接受了完成任务的综合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增强了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能力上起到的作用,体现了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考核也进行了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