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地膜棉配套栽培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移栽地膜棉配套栽培技术作者:高峰崔小会时间:2008-12-3113:53: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摘要阐述了移栽地膜棉特性,从播种育苗、大田移栽、科学施肥、全程化控、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关键词移栽地膜棉;配套;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222-01移栽地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两者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发挥移栽棉早、壮苗和地膜棉早发快长的优势,挖掘棉花自身增产潜力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棉花有效开花结铃期前伸后延,从而提高产量,能较地膜棉、营养钵棉增产15%以上。移栽地膜棉除了高产之外,还具有一播全苗、抗逆力强、早发早熟等优势。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选用良种,双膜育苗由于地膜覆盖引起了棉田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棉花生育进程提前,应选择高产潜力大,后期长势强的品种,多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抗虫杂交棉,同时采用脱绒包衣,保证出苗率。我地宜于4月5~20日抢晴制钵播种,接茬棉一般不迟于4月25日。播前要精细粒选,晒种1~2d,现在棉种大多经过包衣剂处理,一般不需要再用药剂处理。育苗方法是在小弓棚育苗时播种后在膜内床面上加盖1层地膜,出苗5成以上再揭去地膜,有利全苗、壮苗。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育苗。2精细整地,覆盖地膜地膜棉冬前一般要深翻冻垡,4月上旬耕翻松土,再整地作畦,畦宽(连沟)1.67~1.80m,畦面呈龟背型,如是接茬棉要及时平整、灭茬,要求达到土碎、面平、墒足。旱情严重时要补墒。4月中下旬趁墒足用25%乙草铵750~1050mL/hm2对水375kg均匀喷洒畦面,再抢墒盖膜,薄膜厚度选用0.004~0.006mm,膜宽1m左右,盖膜时先把地膜拉直铺平,使地膜紧贴畦面,再将膜边压紧压牢,并清扫膜面。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5月上中旬,棉苗达3叶以上时即可移栽。空闲田可在5月5~10日开始移栽,油菜田要在油菜籽收割后立即移栽。移栽地膜棉个体发育较好,群体发育较快,移栽时行距要适当放宽,密度适当降低,每畦栽2行,株距33.33~46.66cm,栽3.3万株/hm2左右。移栽时用打洞器直接在膜面上打洞,洞深要比营养钵高1~2cm,打洞时要防止损伤和拉动地膜。移栽时,要浇足定根水,覆土、壅钵、扶苗。最后将膜面细土扫净,提高膜面受光。4加强田间管理4.1增肥补钾,施好“四肥”移栽地膜棉田由于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早,生长量大,因而养分吸收快,吸肥高峰提前,施肥量增加。施肥方法上,应采取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和叶面追肥防早衰。同时加大肥料投入,施纯氮300kg/hm2以上,五氧化二磷90kg/hm2,氧化钾300kg/hm2和硼砂15kg/hm2。基肥施30~45t/hm2农家肥或750kg/hm2饼肥,加施磷肥的全部,氮肥的15%,钾肥的50%和15kg/hm2硼砂于盖膜前在畦中间开沟深埋。花铃肥分2次施用,第1次于6月下旬初花时结合埋施氮肥的30%,钾肥的50%;第2次于7月下旬埋施氮肥的30%。盖顶肥于8月上旬,结合抗旱或雨持撒施氮肥20%。叶面追肥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间隔7~10d进行2~3次叶面喷施。4.2适时揭膜,抗旱排涝7月上旬,移栽地膜棉增温效应已消失,此时揭膜对棉花后期生长最为有利。同时还有利于棉田中后期的管理。揭膜要注意回收残膜,避免造成农田污染。此时我区仍处于梅雨期,要清理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渍害。同时抓好中耕松土,降低土壤湿度,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根系活力。花铃期棉花需水量大,如遇干旱,及时灌水,提倡沟灌,切忌大水漫灌。4.3全程化控,促弱控旺移栽时,在定根水中加入4000倍左右的“802”,加速生根发叶,缩短缓苗期,生长期间,对弱苗可喷1%尿素或促进型调节剂,促使均衡生长。化控上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重点抓好6~8叶、14~16叶和打顶后7d3次化控,用缩节胺纯品分别为15kg/hm2、30kg/hm2、45kg/hm2,分别对水225kg、450kg、600kg。5突出重点,综防病虫害棉花幼苗期重点防治以立枯病为主的苗床病害,苗蕾期重点防治红蜘蛛、蚜虫、盲椿象为主的虫害,花铃期重点防治3代、4代棉铃虫和红蜘蛛。由于移栽地膜棉早发,虫害发生早且相对较重,因此对虫害要早防早治,对棉铃虫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抓好防治适期内适用高效对路农药予以歼杀。6参考文献[1]陈红香,张正阳,王宣山.苏北沿海棉区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2地膜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3):92,96.[2]吴文忠.棉花双膜覆盖种植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7):89.[3]孙素华.移栽地膜棉减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4):92-93.[4]冉详春,潘玉兴,李增福.转基因抗虫棉严晋棉38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7(11):33.[5]常金梅.抗虫地膜棉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棉花,2008(3):27.[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lunwentianxia.com]【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120923转基在抗虫棉抗性、产量调控生理基础和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图分类号:S562推荐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果水平:国际领先所处阶段:成熟应用成果属性:原始创新完成时间:2005.12推广方式:技术入股;合作开发联系人:徐立华联系电话:025-84390373;84390367成果简介:该项目根据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基本原理和因种栽培技术原理,在国内外最早提出转基因常规抗虫棉生长发育表现为“缓长快速型”,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平衡生长型”;提出棉花导入外源抗虫基因后,明显促进了棉株体内的N素和库器官中的IAA、GA3和ZR的代谢;最早明确N肥应用、化学调控、高温以及水分胁迫与Bt毒草蛋白表达的关系。该研究成果已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专家推荐意见:1、明确了“不同类型转基因抗虫棉”生物学特性。在国内外最早提出转基因常规抗虫棉生长发育表现为“缓长快速型”,开花成铃表现为“后延集中型”、“源”“库”特征表现为单株库容量大,单铃库容量小;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表现为“平衡生长型”,开花成铃为“前伸均衡型”,“源”“库”特征表现为“协调型”。为合理制定转基因抗虫棉关键栽培技术提供了生物学依据。2、阐明了转基因抗虫棉相关生理代谢机理。在国内最早提出棉花导入外源抗虫基因后,明显促进了棉株体内的N素和库器官中的IAA、GA3和ZR的代谢,表明内源激素IAA、GA3和ZR共同诱导了棉铃体积增大和籽棉的充实。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转基因抗虫棉有关器官建成的生理特点。3、探明了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的环境调控机理。最早明确N肥应用、化学调控、高温以及水分胁迫与Bt毒草蛋白表达的关系,合理施肥和花铃期适度化控均有利于抗虫棉中后期抗虫蛋白的表达,高温不利于抗虫蛋白的表达,短期淹水和干旱不利于抗虫蛋白的表达。研究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棉花栽培学科的内容,为转基因抗虫棉“应变”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4、提出了不同类型转基因抗虫棉的关键栽培技术。在充分研究不同类型转基因抗虫棉生物类型以及生理代谢的基础上,从育苗、密度、施肥、化控等方面提出了以高产优质为目标的栽培关键技术。解决了生产实践中转基因抗虫棉栽培技术不配套问题,挖掘了抗虫棉的内在增产潜力。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韩梅邹芳刚(江苏省农林厅)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棉苗生长快,横向生长优势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多,抗虫性强。单铃籽棉重,皮棉产量高。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是促进生长中心及时而且质量地转移,即在适当降低密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抗虫杂交棉的生育特性,建立“高、强”源,在形成壮株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控,进一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经济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1培育壮苗1.1播前准备冬前耕翻苗床,施足基肥。精选棉种,搞好药剂拌种和浸种防苗病工作。大钵育苗,一粒一钵,单粒播种。用好苗床除草剂,双膜育苗。施足基肥、浇足底墒水,为播种出全苗和稳健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1.2适期播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江苏沿海地区育苗移栽的播期略迟于常规棉花品种,以4月份播种为宜。主要根据当地5cm地温稳定通过14℃的日期来确定适宜的播期。适时播种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都十分重要。据试验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成铃时衣分主要受播期影响,但总铃数所受影响不大;播期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单株结铃性、正常吐絮的棉铃单铃重没有影响,但对棉花籽棉产量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衣分下降,霜前花率下降,对皮棉产量亦有不良影响。1.3播后管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50%棉种顶土时揭去苗床内的地膜。齐苗后利用晴暖无风天气的中午前后,由下风处逐渐揭膜,晒床散湿,同时喷药防治棉病。5月上、中旬移栽前5~6d,晴天的晚上通风口不封闭,开始炼苗。栽前2~3d,晴天可以昼夜炼苗,炼到红茎过半移栽。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生长潜力,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2.1密度与干物质积累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表明,开花前不同密度处理问干物重差异较大,花铃期差异趋于缩小。试验结果还表明,生物学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当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密度继续增加,生物学产量提高较少。就生物学产量而言,当密度达3.9万株/hm2时,即已进入合理阶段。2.2密度与个体和群体发育不同密度处理的单株成铃数与密度呈负相关,低密下的单位株成铃数提高;不同密度处理间株高差异的前期较小,而最终株高的差距较大,且低密度处理的株高较低。这可能与其单株载铃量大有关。在群体质量指标方面,果节数和果枝数均随密度提高而增加,但较高密度处理间的差距相对较小,密度3.9万~6-3万株/hm2的节枝比为3.70~4.6l,而低密度下的节枝比在5.00以上;单株成铃率随密度的提高而下降,而且峰值出现的时期偏迟,而较高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在开花至盛花之间。2.3密度与早熟性据研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果枝始节位逐渐抬高,果枝和蕾数逐渐减少,以密度3.75万株/hm2处理果枝始节最低,果枝数和蕾数最多,早发性较好;9月3日吐絮率、第1次收花比率、霜前花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以5.25万株/hm2处理早熟性最好。2.4密度与产量形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问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3.9万株/hm2、5.1万株/hm2和6.3万株/hm2三种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但都显著高于其他不同密度处理。因此,结合生物学产量结果,可以初步明确:抗虫杂交棉移栽密度达到3.9万株/hm2左右,较易实现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统一,并且保持较高水平。密度过低难以获得高产,而过高则经济效益往往会出现负增长。不同种植密度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即随种植密度增加,单株成铃数、铃重逐渐减少,但单位面积内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种植密度对衣分影响不大。综上所述,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生长势强,长势旺,发育快。密度过高则容易形成株问荫蔽,造成下部棉铃大量脱落,不利于高产;密度过稀,则不能充分发挥其群体优势。一般来讲,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种植密度以3.00万~3.75万株/hm2为宜。由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具有营养生长优势,特别是横向生长的优势较强,因而必须扩大行距,以减轻行间和株问棉花生长的竞争性,降低田问荫蔽程度,充分发挥个体生长潜力,形成高质量的群体。一般要求移栽密度比常规品种降低5%~10%。行距视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而定,一般为80~95cm。3平衡施肥影响产量最为主要的农艺措施包括种植密度、施氮量、氮肥运筹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常规品种,整个生长季节内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因此,必须强调合理运筹肥料,从而保证满足抗虫杂交棉高产、稳产的需要。3.1肥料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