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学习指导书赵尚梅于殿江编写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二OOO年八月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学习指导书一、课程说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及业务发展规律的科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货币信用经济也日益发展。由于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及业务发展规律,为我国迎战国际金融业挑战、培养适应21世纪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已经掌握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国际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其经营管理原则,掌握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投资业务、租赁与信托业务、表外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经营要点,掌握商业银行服务定价,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租金等的决定因素和定价方法,掌握商业银行筹措资本金的途径、银行监管和银行控制风险的策略,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评价银行经营效果,把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达到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系统地阐述商业银行发展历程,揭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地介绍当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及其操作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活动,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和展望。本课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针、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型作有深度的探讨和介绍,对有关管理的最新理论作比较完整的阐述。此外,还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做比较深入的分析。作为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都力求体现新时代的需要,为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既能掌握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提高学生对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认识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所面临的难点。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对基本理论业务讲解的同时,着重讲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联系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组织课程讨论、布置复习思考题等形式,提2高学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予以充分地介绍,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会适当地予以补充,尤其要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当代商业银行的最新动态,也将会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确定讲授重点,兼顾其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参考书,供学生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二、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的产生1、银行的产生从历史上看,银行产生于货币经营业(或铸币兑换业),而货币经营业产生于国际间的商品交换。银行起源于意大利,并于17世纪逐步传播到其他国家。2、商业银行的形成商业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一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始祖。3、商业银行的发展尽管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不同,称谓也不一样,但其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两种传统: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一是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一、商业银行的功能1、充当信用中介2、充当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5、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二、商业银行的地位1、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2、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3、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4、是国家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5、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的创立(一)商业银行创立的条件1、经济条件;2、金融条件。(二)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1、申请登记;2、招募股份;3、验资营业。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1、竞争原则基本要求是有利于合理竞争,防止银行垄断。2、安全原则基本要求是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防止银行倒闭。3、规模原则基本要求是注意最合理的规模,降低管理费用。二、商业银行体系及其主要类型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4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4、按组织形式划分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争取最大的盈利。可简称为“三性”目标,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性”目标也是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原则。一、安全性:安全性是指银行按期收回资产本息,避免经营风险,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按期收回资产本息的可靠程度越高,安全性也就越高。实行这一原则对商业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二、流动性:简单来说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顾客提存和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贯彻实行这一原则对银行来讲有着重要意义。三、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在保证经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这是其经营的内在动力。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包括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况以及金融管理当局对银行业的管制等。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国际商业银行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这使得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随之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增多,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都因经济泡沫破灭而背负着巨额不良资产。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先后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使得直接金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直接金融的极大发展,削弱了银行原来在融资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在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在金融市场上银行正面临着来自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一)银行监管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52、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3、可以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的缺点,防止“多米诺效应”。(二)银行外部监管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和其他管理机构组成。(三)改善银行内控机制复习与练习关键词汇: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银行制度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复习题: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职能?2、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3、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通则?6、商业银行监管的意义有哪些?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资本概念及其构成,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掌握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及其测定指标与方法,以及银行并购这一外延扩大银行资本的方式,并能应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和资产风险权数的计算方法。第一节银行资本的构成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四、其他来源:储备金五、银行资本的功能6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一)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银行资本适度的原理。如图2-1所示,我们用资本与资产比率r作横轴,表示商业银行资本量的大小;用银行经营成本c作纵轴。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资金成本较高,经营成本也较高。当商业银行资本很多时,其经营成本也较高。而在中间的某一点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低,这一点对应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对此《巴塞尔协议》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一)测定指标1、资本与存款比率这一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的方法,在二战前较为流行,当时规定资本必须至少达到存款总额的10%。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这种方法克服了前一种方法没有考虑资金运用的不足,方便直观。但这种方法没有图2-1银行经营成本CC*Or*r资本/资产7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也有其不科学性。3、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为了克服资本与资产比率的不足,商业银行又设计了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认为至少要达到15%以上,才算充足。所谓风险资产,是指不包括商业银行第一、第二线准备金在内的资产。用这种方法仍然过于简单化。(二)测定方法1、纽约公式(分类比率法)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设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把全部资产分作六组,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1)第一组为实际无风险资产;(2)第二组为稍有风险资产,权数为5%;(3)第三组资产的风险权数规定为12%;(4)第四组为较高风险资产,权数为20%;(5)第五组为“有问题资产”,权数为50%;(6)第六组为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权数为100%。这样把每一级资产金额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再相加,便得出相应的资本数量。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2、综合分析法这种方法于70年代在美国出现,综合以下8个因素进行分析:(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2)资产的流动性(3)收益及留存盈余额(4)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5)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6)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7)营业程序的有效性(8)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综合分析法具有明显的非数量性和不确切性,而且相当繁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巴塞尔协议》法三、银行资本的定义四、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及测定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六、《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以上几项见《巴塞尔协议》。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分母对策一、分子对策8(一)内源资本策略增加利润留存,取决于银行的利润水平和股息政策(二)外源资本策略发行股票和债务资本工具,取决于金融管理部门的规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难易程度、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等因素。二、分母对策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重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提高风险权重低的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同时还要加强表外业务的管理,尽量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和风险权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