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讲义(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讲义第三篇市场篇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分为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如本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购买外国发行的债券、外国企业在本国的资本金返回和本国政府支付外债的本金等等;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向国内,如外国企业在本国投资建厂、本国政府和企业在外国发行债券、本国企业抽回在外国的资本金和本国政府收取外国的偿债款项等等。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一)长期资本流动。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风险大,利率高1.直接投资(1)定义。指投资者把资金投入另一国的工商企业,或在那里新建生产经营实体的行为。包括获取新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公司内部单位之间的长期借款净额等内容,并且是以谋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2)特征:①投资者通过拥有股份,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②能够向投资企业一揽子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③不直接构成东道国的债务负担。(3)组织形式①单独投资,即在国外建立独资的生产经营实体;②联合投资,即在国外建立合资的生产经营实体。(4)分类①资源导向型投资。到资源丰富国家生产②出口导向型投资。为避开壁垒,增加出口③降低成本型投资。到成本低国家生产④研究开发型投资。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当地科技⑤发挥潜在优势型投资。国内生产饱和,为避免资源浪费⑥克服风险型投资。降低本国风险2.证券投资(1)定义。证券投资也称间接投资,它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以购买外国政府和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仅参加分红的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2)特征:①投资者购买债券和股票,是为了获得利息。股息和证券买卖差价收入;②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构成发行国的对外债务;③国际证券可以随时买卖或转让,具有市场性和流动性。3.国际贷款(1)定义。国际贷款主要是指1年以上的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国际银行贷款。(2)特征:①不涉及在外国建立实体或收购企业的股权;②不涉及国际证券的发行和买卖;③收益是利息和有关费用,风险由借款者承担;④构成借款国的对外债务。(3)分类:①政府贷款:各国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利率低、甚至无息、期限长,有附加条件;②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对其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主要用于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逆差,支持会员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等,利率低,期限长;③国际银行贷款:指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可由一家银行单独提供,也可由辛迪加银团提供,用途自由、金额大、期限长,利率高。(二)短期资本流动1.定义。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2.特征:①复杂。工具多样②政策性;构成Ms(M0、M1)③流动性、投机性;对利差、汇差敏感3.分类(1)贸易性资本流动:指为结清国际贸易往来所导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形成的国际间资本流动。一般是从商品进口国流向商品出口国,带有明显的不可逆转性。(2)金融性资本流动:指由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这种资本流动主要是为银行和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服务的,其形式包括套汇、套利、掉期、头寸调拨以及同业拆借等。(3)保值性资本流动:指为保证短期资本的安全性与盈利性,采取各种避免或防止损失措施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4)投机性资本流动:指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汇率、金价、证券和金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差异,进行各种投机活动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它以获取差价收益为目的。国际投机资本: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期限较短,一般是1年以下的,以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个市场间移动的短期资本。常为间接投资形式。目前动向:①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1990-93年流入环太平洋国家的为80年代5倍。②流入发展中国家构成发生变化。证券投资上升,直接投资下降③机构投资发展迅速。养老基金、保险公司④以套利、套汇为主要目的。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一)资本流量增大,不再依赖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二)资本结构改变。1、由国家地区间的资金流动为主转变为市场间的资金流动为主。2、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产生的资金流动增速快且居于主导地位。3、场外交易增长迅速。(三)资本流向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地位显著上升(四)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五)资本行业分布发生变化(六)投资主体多元化四、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资本供求1、国际资本供给——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积累规模大,但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矛盾激化,国内投资场所日益萎缩,投资收益逐渐下降,大量相对过剩资本。源泉: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2、国际资本需求——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储蓄率低、金融市场不成熟,国内资金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利率与汇率利率和汇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一国利率提高,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内流,增加外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币汇率上升;一国利率降低,则会引起该国短期资本外流,减少外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币汇率下降。一般来说,利率与汇率呈正相关,它们往往分别或共同促使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三)经济政策例如:•为克服国内资金短缺的困难——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为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利用资本输入;•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实行赤字预算和通胀政策——引起国际资本流动;•或松或紧的外汇管制,并制定出国内外的投资政策和指南等——调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世界经济不景气或国际经济关系不稳定时期,各国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外在条件:各国对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四)风险防范风险可能导致资本价值的减少。风险因素主要有: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政治局势不稳定、法律不健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战争爆发、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状况恶化等。为规避风险,大量资本从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转向低风险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规模扩大,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同时,从投资策略上看,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不仅要求投资分散于国内不同的行业,而且要求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国家。从而以丰补欠,保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使公司面临的总体风险相对小些。(五)国际资金流动具有自发增加的倾向。存款的派生结果五、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放大效应1.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杠杆效应的结果;2.国际资金间的密切联系使一定量的资金可在短期内迅速扩充;3.“羊群效应”的推动。1、对资本输出国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A.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B.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C.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D.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六、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2)消极影响:A.可能妨碍国内经济的发展。B.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C.增加潜在的竞争对手。2、对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A.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B.提高工业化水平C.扩大产品出口D.创造就业机会(2)消极影响——冲击经济的稳定A.各国金融面临风险。资金转移迅速B.国际资金大规模、频繁进出使一国国际收支易受到冲击。C.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由。D.影响汇率,并使一国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都受影响。3、对世界经济的影响A.提高世界总产量和投资收益率。B.使国际金融市场日趋成熟。C.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4、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A.积极影响:有利于资金融通,同时还可以转化为长期资本流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成长有积极的作用。B.消极影响:短期资本,特别是投机资本在国际间迅速和大规模地流动,会使利率与汇率大起大落,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七、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控制(1)颁布有关资本流动的政策和法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引导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2)实行外汇管制。通过实行外汇管制,以限制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性资本流动。(3)确立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综合考虑国际惯例和基本国情,确定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利用外资的规模过大,会加重国民经济的力,还会出现偿还债务的困难,这时政府就有必要强化对资本流动的限制。(4)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由于金融交易相对自由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大量资本可能因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而在国际间频繁流动并对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因此,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对限制资本流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努力。一、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一)古典理论国际证券投资的起因:各国之间存在的利率差异。主要观点:利率低的国家(金融资本流动)利率高的国家,直到两国的利率相等为止。进一步说,在国际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如果两国的利率存在差别,两国的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也会产生差别,即高利率国家有价证券的价格低,低利率国家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低利率国家就会向高利率国家投资购买有价证券,以获得较多的收益,直至两国的市场利率相等为止。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二)资产组合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可凭藉所拥有的证券获得投资收益,但证券投资有风险。所以,投资者应重视证券投资收入的稳定性。由多种证券混合的证券组合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降低投资风险。出于这种考虑,投资者可能选择不同国家的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从而引起资本在各国之间的双向流动。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最早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1、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海默1960年首先提出,后来H.G.约翰逊、R.E.凯夫斯和C.D.金德尔伯格等人进一步补充。2、核心:解释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3、观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在于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可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以及销售技巧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投资者可以凭籍自己的垄断优势在东道国投资办厂,降低生产成本,参与当地市场竞争,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两种垄断优势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即企业应到不具备垄断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组织生产经营。(二)产品生命周期论1、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弗农1966年提出来的。2、核心:从时间顺序的角度,说明产品技术垄断优势变化对国际直接投资所起的作用。3、观点:每一项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第Ⅰ阶段,即新产品阶段,由于国内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小,尚未出现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利用其产品的技术垄断优势在本国组织生产,占领国内市场,适当组织出口,获取高额利润。第Ⅱ阶段,即产品成熟阶段,由于产品需求增大,生产厂家增多,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外也出现类似产品和生产厂家,威胁到企业原有的出口市场。为此,企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开始在进口国投资建厂,就近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以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扩大当地市场份额。第Ⅲ阶段,即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标准化使得国内外企业都能加入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为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到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其它分支机构,在当地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一方面有效地占领外国市场,另一方面也把一部分产品返销到本国市场。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直接投资(三)市场内部化理论1、代表人物:最早由R.H.科恩1937年提出。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公司外部市场的过程。7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学家P.J.巴克利和M.C.卡森等人在对科恩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2、主要观点:(1)市场内部化的原因——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外部市场不完全,若将企业拥有的半成品、工艺技术、营销诀窃、管理经验和人员培训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易,就不能保证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较大的范围内建立生产经营实体,形成自己的一体化空间和内部交换体系,就能够把公开的外部市场交易转变为不公开的内部市场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