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综合交通图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概念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一个战略,两个网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城市四大基本活动系统图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P44-49,论述城市道路的分类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道路按交通目的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2.服务性道路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第二章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三者关系:D=Q/V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t+lr+l0l—车长l0—安全距离lt—反应距离lr—制动距离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服务流量Q: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内容: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以及设施状况的调查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内容: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划分交通区应符合的条件:1.交通区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以便于综合一个交通区的土地使用和出行生成的各项资料2.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如城市干路网、城市公共交通网、地铁网等3.应使一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4.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出行方式划分:影响城市具名出行选择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如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服务水平、票价、道路交通状况,城市结构布局,地形、天气、季节、城市自行车拥有量,居民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零——分配法根据出行分布得到四个出行端的OD交通量(量/h)矩阵表:规划道路示意图步骤1找出各交通区形心(出行端)到其他交通区形心(出行端)之间的最短路径树步骤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步骤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画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第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目前我国城市采用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两项规划指标评价城市道路设施水平是否妥当?原因是什么?不尽妥当。原因:(1)“道路用地”既包括直接为交通使用的车行道和人行道,还包括间接为交通使用的分隔带和街道绿地。对于不同的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地区,道路用地的构成比例有所不同,道路用地的交通使用率不同,因而所需的道路用地面积也不相同。(2)在不同的交通结构状态下,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也不相同。而城市地理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相同,规模及经济水平不同,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城市的交通结构比例不相同,其所需的道路交通面积也不相同。因而,从总体水平来说,以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为主体的交通结构的现状,中国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同以小汽车为主体的现代机动交通结构的发达国家城市所需的道路用地水平是不可能相同。(3)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不同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和货运的平均出行距离不同,生活习惯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和货运强度的不同,因而对城市道路交通面积的需求水平也不会相同。城市干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平坦城市)(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源于欧洲大城市)(3)自由式道路系统(适合于地形较特别的城市)(4)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为多)城市道路衔接原则(1)低速让高速;(2)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适当分离城市交通枢纽包括哪些,这些枢纽是如何布置的:(1)货运交通枢纽:一般在城市外围,是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与快速路、主干路交界处。(2)客运交通枢纽:a)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且与干线有方便的联系,但又不能过多地影响和冲击客运干线的畅通;b)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靠近铁路客运、水运码头附近,与对外公路和对内有良好的联系;c)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市内大型人流集散点的布置,形成若干个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市内公共交通枢纽,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市内与市郊换乘的公共交通枢纽。(3)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道路网密度公式: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道路红线的概念,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哪些: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各种类型适用于哪些道路:(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b)优点: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c)缺点:因机非合一、安全性差、速度慢。(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纯机动车快速路与高速路、景观和绿化要求较高的生活性道路、地形特殊两方向车道不再同一平面上、机非速度较大的郊区、一侧作为辅道。b)优点:景观效果好、安全性提高。c)缺点:投资大。(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是很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路。b)优点:提高速度和安全性、景观效果好。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路口非机动车与行人的矛盾大。(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a)用于:快速路和环路选用这类方式,又叫“主辅路断面”,既要快速通行又要慢速交通与两侧用地联系。b)优点:解决了机动车相互干扰、景观效果好。c)缺点:行车速度受限、自行车方式两侧联系不便、投资大。两种疏通性道路进出口的设置:(1)无辅路快速路由立交进出转换,先进后出(2)有辅路交通性主干路——辅路交织,先出后进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车道和自行车道三者的区别:自行车专用道:供自行车专用,在非自行车高峰时少量机动客车限速使用,宽度为6.5-7.5m。自行车车道:在一条路上单独设置的自行车车道,与机动车道用隔离带隔离,宽度为4.5-6m。自行车道:与机动车共板划线或不划线使用,宽度为3-4.5m。商业步行街的类型以及空间构成两种类型:以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以街道为轴线的商业街。空间构成:流动空间、集散空间、停留空间。人行立交的类型和平面形式类型: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平面形式:非定向型人行立交、定向型人行立交人行立交平面形式(图)近年来我国新建居住小区道路设计模式城市停车场的分类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也叫社会停车场)和占路停车场。第四章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方式:常规交通(公共汽车:大巴、中巴、小巴):灵活、便捷、覆盖面广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但造价一般较高快速公交(BRT):投资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短,系统组织灵活,但其一般基于现有路网建设,会影响道路上其他车辆。出租车(准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公共性”“低运输效率”客运轮渡:是水系发达城市的一种交通方式,主要为跨江、河等出行服务,城市交通相对环保。居民的出行方式:1、步行2、骑自行车3、乘公共交通车居民乘车出行的时间构成如下:T出=t步+t候+t车+t步=2t步+t候+t车式中:2t步+t候——非车内时间;t步——车内时间,min;t步=(L向线+L向线)60/v步,min。通常全市δ网最佳=2.5~3km∕km²;线路重复系数μ=δ线/δ网,μ=1.2~1.5。公共交通路线影响因素:公共交通路线平均长度L线通常与城市的大小、形状和公交线路的布线形式有关。怎么确定:通常公交通线路取中、小城市的直径或大城市的半径作为平均线路长度,或取乘客平均运距的2~3倍。市区的公交通线路长度约6~8km或10km左右,特大城市公交线路长度不宜超过20km,郊区线路的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1.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强调轨道交通;2.中等城市力推地面公交快线、公交专用道;3.加快建设公交换乘枢纽;4.市级公交干线要体现快速与高级;5.组团级服务方便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分类: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对外客运交通市级公交线:轨道交通线公交快线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小货车市级客运交通换乘枢纽:轨道交通线市级公交快线组团级公交线公交换乘枢纽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组团级换乘枢纽:市级公交快线组团级公交线其他:小汽车、自行车、步行地段换乘枢纽:小汽车外部公交线地段内部交通工具其他:自行车、步行特定设施枢纽:大型体育中心、游览中心、购物中心等公共交通线网类型173公交枢纽站:换乘枢纽、首末站、到发站三类,以及路线上的公交停靠站;换乘枢纽:位于多条公交交通线路的汇合点,通过换乘把城市公交线路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以发挥全市公交路线网的整体运输效益;换乘枢纽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通常在换乘枢纽中要安排一定的运营管理调度设施及必要的后勤服务设施;首末站:公交运营线路的起终点,安排调度设施和每条线路4~5个停车位。(一条占地约1000m2三条约3000m2)到发站:用于一条线路的运营到发,占地一般不超过1000m2公共交通系统评价:1.等时线分析2.公交线网覆盖率综合:如何在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建立交通系统(157~160;168~169;171~172)现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思考1.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2.树立城市交通系统整体协调发展;3.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理性认识;4.公共交通线路、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分析5.实现快慢分流、主次分流,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是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的关键;公交线路规划: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步骤①根据城市规模、大小、用地形态,确定公交线路网的类型②发点和吸点的空间关系③分析希望线和吸引量④设计公交干线网中心网络⑤设计组团公交线网络⑥逐条开辟、不断调整。第五章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以提出局部修改规划的道路走向、横断面形式、道路红线等建议,经批准后进行设计2.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要求3.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人行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好的街道景观6.除满足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外,要合理使用城市道路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净空及限界: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限界: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车辆视距: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