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区情着眼长远全面推动三次产业和谐发展按照市委、区委“争当排头兵”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进行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如下:一、三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007年底,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4亿元、39.8亿元和17.1亿元,增长8%、27.2%和2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0.1%、62.9%、27%。(一)基本情况1、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水产、畜牧、棉花、冬枣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农业主要产品产值中,水产、畜牧、棉花排在前三位;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到前三位的是水产、棉花和冬枣,分别占到农民收入的14.5%、12%和6.7%。组织实施了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冬枣、水产、棉花等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建成优质冬枣基地10万亩、良种棉基地20万亩、生态高效渔业基地40万亩,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海洋经济先进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7家,带动80%的农民进入产业链经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马新河疏浚治理、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二期、东水源节水改造等重点工—2—程顺利完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3.6万亩,新建沼气池700个,改造乡村公路117.6公里,城乡集中供水入户率达到95%。在全市率先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完成路域绿化175公里、水系绿化34公里,植树40万株,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建成村级文化大院36所,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15个,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附表一:全区农业主要产业分布情况单位:吨、公顷乡镇冬枣水产畜牧芦苇棉花粮食产量面积产量产量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新户乡100002333450003898.2192048001800200058961067太平乡20004007000399642910671848247077722334义和镇5700120060004743.9480120027472245683697037河口街道32943380001037.532278067137010431700440六合乡512267100007731.56131533326831951246142、工业。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着力推进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工业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1亿元,增长4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9亿元、利税15.8亿元、利润9.7亿元,分别增长73.3%、67%和70.4%。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完成产值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骨干企业快速膨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达到84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施—3—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18.5亿元,有力地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附表二:全区工业五大产业体系发展情况工业主要产业体系2006年产值(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主要骨干企业生产设备主要产品石油化工55.555.3%富海、中海200万吨、150万吨、60万吨、2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各一套、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2套、8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2套、4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2套及其他设备炼焦、原油加工盐及盐化工0.60.6%春兴盐业、新华联溴素提取装置、整流变压器、蒸发器、离心机等原盐、溴素、氯碱精细化工1010%汇海、旭业化工裂解、蒸馏、提浓装置、制冷设备、锅炉、放映釜等、染料、涂料、催化剂、氯化聚乙烯等机械电子13.813.8%海胜实业、东兴电子钻床、电焊机、成缆机、龙门吊、烧结炉等电子变压器、电机、不粘锅等纺织服装22%澳纳、渤海纺织清梳联合机、自条匀整并条机、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自动络筒机等棉纱线、麻纱、缝线等3、服务业。2007年,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0.71亿元、2.03亿元、1.05亿元、1.63亿元和1.3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18.1%、9.4%、14.55%和12.1%;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9.6亿元,增长3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8%;全区来自服务业的税收达到2亿元,其中地方留成1.34亿元,占地方税收收入的29.7%,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新建扩建各—4—类专业市场25处,华欧国际商贸城、黄河口水产批发市场、黄河口装饰材料批发城等一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市场建成投用,胜大超市、商业大厦、银座超市等知名商贸企业相继落户河口,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极大地刺激了消费。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19.2%。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先后实施了海宁小区、富海花园、东湖小区、河阳新区等油地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扩张。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较快。全区注册物流运输企业33家,运营网点超过200个,年营业额达到1.8亿元,神舟物流公司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服务名牌企业称号。附图二:服务业主要行业构成对照图2000年服务业产业结构图交通运输,3670,14%批发零售,7346,29%住宿餐饮,2197,9%金融保险,5731,22%房地产,707,3%公共服务业,5350,21%其它,515,2%—5—2006年服务业产业结构交通运输,0.71,6%批发零售,2.03,19%住宿餐饮,1.05,9%金融保险,1.63,15%房地产,1.36,12%信息服务业,0.81,7%公共服务业,1.95,17%其它,1.66,15%(二)主要特点。几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始终坚持把上级方针政策与河口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工业强区、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民营经济五大战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呈现出了许多亮点:一是构筑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发挥临海靠河“油田腹地”的优势,形成了以石化、盐化、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为支柱的五大工业产业,水产、畜牧、棉花、冬枣、芦苇为骨干的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以商贸流通、滨海旅游、港口物流为发展重点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二是打造了相对和谐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6:32:32调整为2007年的10.1:62.9:27,粮经比调整到20:80,由传统的“一、二、三”向“二、三、一”结构转变,具备了典型的工业化中期特征。三是提升了较为明显的产业竞争力。石化、盐化、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7.5%,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以及海洋产业平均保持了30%的增—6—长速度,作为新的主导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一轮增长极。2007年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与2000年相比分别翻了1番、3番和2番,年均增长达到11.3%、51.4%和28%,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四是夯实了比较稳固的产业基础。引蓄灌排水利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区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为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五是改善了和谐的生态环境。成功的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并在全市推广,相继建成路域林网110公里、水系林网72公里、农田林网3万亩、植树120万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96%。二、产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分析(一)促进产业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南方沿海发达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传统产业将由南向北梯次转移,给我区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从区域环境看,河口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是山东半岛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汇点,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新一轮国家重点建设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化学工业基地建设、半岛城市群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得到国家和省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德龙烟、黄大、通港铁路、荣乌高速、沿海高—7—等级公路、东营港扩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将日趋密切,连接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和中原地区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将更有利于直接接受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从我区自身条件看,147万亩的未开发利用土地、6000亿吨的盐卤储量、21亿吨的石油储量和170亿立方的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电力供给充足,供电负荷达到15亿千瓦;民间资本潜力大,接近60亿元的存贷差,是我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前提下,我区的比较优势将充分显现。经过建区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产业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后一段时间,我区工业发展将步入高速期,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战略深入实施,城乡经济、油地经济进一步融合,高强度、大规模的投资将进入回报期,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活力会更强,后劲会更足;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二)影响产业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从年初的50美元/桶迅速攀升至80美元/桶,对国内石化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从国内来看,国家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遏制经济从过快转向过热,今年以来,连续5次提高银行利率,陆续出台了调控土地、物价、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等各方面的调控政策,连续开展了电解铝、水泥、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清理,最近又相继开展了对石化、盐化行业的清理—8—整顿,使得项目的准入门槛一再提高,如石化行业常减压控制在800万吨以上,烧碱行业的核准权力收归省发改委,盐化行业核准权力一律收归国家发改委,这些都对我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区域来看,国家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开始和市里产业布局规划的出台,我区石化、盐化行业的新上项目将被从严控制,向临港转移,产业布局面临重大的调整,尤其是李建国同志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和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共同发展的思路,是机遇更是压力。从周边看,各地区都在加速崛起、竞相发展,潍坊提出以重化工业为重点,发展四个化工产业区,把北部沿海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经济新区;滨州向省政府申请设立北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打造山东东北部沿海产业隆起带和增长极。如果我们不能加快发展、快速突破,势必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抽离现象,导致经济发展被边缘化。从我区来看,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对石油工业依赖度过大的情况仍将存在,加快发展的压力很大。一是产业发展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项目上马在前,产业规划在后,造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现象,不利于产业规模集聚和生态建设。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工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外向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层次不高,—9—带动力较差。三是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土地、滩涂、港口、劳动力等优势潜力发挥不够,综合利用率低,未能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自然生态体系脆弱,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不强,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三、推进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路(一)关于发展目标的预测。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三年翻一番,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亿元、83亿元和30亿元,年均增长7%、32%和26%。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力争再翻一番,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